大楚王朝雄踞中原,占据了天下最富饶的土地。
楚中六州土地肥沃富饶,以六州之地养育近千万楚民,
楚国奉行儒说,以儒道教化万民,
楚中士子最风流,文章最出彩。
楚国之南,河涧州,长山郡,清溪镇。
清溪镇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因为一条清溪从小镇中央穿过故而得名清溪镇。
清溪小镇东头有一家豆腐坊,豆腐坊里有个卖豆腐的小娘子。
小娘子是个天生的丽人生的甚是俊俏,颇有娉婷之资。
小娘子年方十六,豆蔻年华,
在清溪镇里是个人皆知的美人。
小娘子姓陈,她相公姓余是长山郡乐城里的公族子弟。
三年前余公子从乐城中出城游玩,在清溪镇中一眼便看见了豆腐坊里的小娘子,
从此念念不忘,朝思暮想。
而豆腐坊中的小娘子初见这城中翩翩公子,便也倾心与他。
俩人一见钟情,天作之合。
今日小镇东头豆腐坊敲锣打鼓,热闹十足。
城中余公子便备足五车聘礼上门求亲,二人交换生辰,八字相合
天作良缘,不日便可完婚。
余公子特地从城里请来了戏班,请小镇上的人看戏,
真是好不热闹。
小镇东头,清溪淌过青草从这里进入小镇,
一个坐在清溪旁捧着一本泛黄老书的清秀少年感叹道:
“真是一段好姻缘,真是一段好故事啊”
听着不远处传来的锣鼓声,少年的心思飘飞。
记忆不断涌上心头,那些记忆关于小溪,山楂,小雨,青梅竹马,当然还有那个姑娘.....
是了,他与那个姑娘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其实在城里的余公子见到陈姑娘的前一天,他们还在山楂树下看着溪水流过,云彩涌动,一起都很美好。
而后第二天陈姑娘便与余公子一见钟情不能自拔。
也是很美好不是吗,一见钟情的爱情怎么能不美好呢?
只不过自那以后溪边、树下多了一个孤零零的少年。
不过这都还好,那个少年还有书陪他。
少年喜欢看书,他的身边总有一本书,只要一闲下来他便可以看看书。
少年今年十六,是镇上的童生。
事实上少年十三岁便考上了童生当时在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了。
称他是天生神童。
而后他又成了十四岁的童生,十五岁的童生,现在他是十六岁的童生。
或许他要当一辈子的童生,每年的乡试他都参加为搏一个秀才的功名,
不过却是屡试不第。
他知道乡试的主考官姓余,余举人,他的和余公子的余是一样的。
道理很简单余公子喜欢陈姑娘,而他与陈姑娘青梅竹马。
所以怎么可以让他出人头地呢。
一个粗俗的理由。
听着不远处的锣鼓,清秀少年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本住在小镇的西头,今天走到了小镇东头,远远便看见小镇东头的那家豆腐坊。
当然还有那装满了五车的聘礼,还有个风度翩翩的余公子,匆匆一撇,他便不敢在上前。
每每他有烦心事总喜欢沿着溪边走一走,看着淙淙溪水流过,青草在水中摆动。
走累了找一处河边石头,坐下翻开怀里的书看看。等看完了烦恼便也没了。
不过今天有些不一样,他以经沿着清溪走了挺久,在溪边也坐了不短的时间。
然而内心还是不能宁静,眼睛看着书,耳朵却听着那边的锣鼓,
不知道是不是锣鼓太响,还是他从小道大的玩伴就要变成别人的妻子了。
余公子与陈姑娘已经认识三年,如今恰好陈姑娘已经十六,待字闺中,正是提亲的好时间。
三年里发生许多故事,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年里陈姑娘与他越来越远了,
到如今几乎已是形同陌路。
最终他还是合起了他喜欢的书,今天实在难以看静下心来。
看不下去了,
书被他小心收入怀中,取下腰中一中淡红色竹笛来。
书是他隔壁邻居送的,笛子也是他隔壁邻居送的。
接着清溪里传出悠悠笛声,青草贴着溪水随风摇摆,
笛声悠然,
其中似乎蕴涵着怀思与别离之意。
不知这悠悠笛声是他为自己而奏,还是奏与她人听。
不过现在能听到的的确只有他自己,
想必他心里的人正在锣鼓声中暗暗窃喜找到一个好夫婿吧。
不过这都与他无关了。
笛声里的忧伤与思怀渐渐淡去,曲调变得生动舒畅起来,
有些事看开了便不是事了
最终溪边草野的笛声消失了。
青秀少年从身上掏出一封信来,包装精心,一看就知道用心了的。
不过那少年却没有珍惜,随手将信扔进了小溪中,
信纸随着溪水一荡一荡的,不多时以经漂远了,看不见了。
他今天从小镇的西头走到了小镇的东头。本是为送一封信,他昨天精心写下的一封信。
上面写下了他所有想跟她说的话,信可能会令她感动,甚至泪落回头。
不过现在却不重要了。
她即将要成为余公子的妻子,而且他自己也即将离开。
难不成徒增大家都烦恼吗?
已经不重要了。
俩心相安今后不扰。
他也要离开了,挥一挥衣袖,他再看一眼青草清溪,再看一眼古色小镇。
长吸一口气他微微一笑,
背上包裹,踏上征程,不问归期。
他要去的地方很远,那个地方叫作江陵,
那个地方有一座书院天下皆知,读书的地方很多,不过书院只有一个,那里是天下读书向往的圣地。
他也是一个读书人,如今他也如天下读书人一样,心怀朝圣之心去往书院。
在锣鼓声中他走出小镇清溪。
俩千里外的书院,那是他要去的地方。
他叫做浩然,生的白净青秀,
是个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