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公作为李世民身边最亲近的人,按理来说就算是朝堂里的一些大臣对待他都要以礼相待,可是刘公公毕竟只是宦官而已。
他只需要看李世民的脸色行事,而恰巧李世民对于萧锐十分看好。
甚至连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都跟萧锐有些关系。
这种种情况之下,平日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刘公公倒是陪着一脸笑意,对着萧锐说道:“萧御前,您今日第一天任就是朝参,陛下让咱家告诉你,小心一些,不要出了差错。”
萧锐闻言点了点头,他虽然是史官,但却是御前史官,整个太史府也就这么一个职位可以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李世民。
其余的全部都在太史府编撰历朝历代的史书呢,有些人终其一生甚至都未见过李世民一面。
萧锐想着理了一下官服,跟着刘公公到了侧殿,看着已经换好龙袍的李世民,他也是前行礼说道:“微臣参见陛下。”
李世民下打量了一番萧锐,却没有开口,浑身下有着一些无形的气机流转。
刘公公此刻已经走了出去,尖利嗓音响彻整个朝堂:“陛下驾到。”
文武百官尽皆行礼:“恭迎陛下。”
萧锐被小太监带到了一个屏风后面,居高临下的看着整个朝堂,李世民就在他的几步之遥,李世民挥手说道:“免礼。”
萧锐听到这里,端正坐姿,手持毛笔开始记录。
“贞观元年,四月乙卯……“
萧锐手持毛笔刚刚书写了不过八个字,脑海中的史官系统却是如同自动搜索一般,迅速的开始出现关于大唐史记的事情。
如果此刻有人观察到屏风之后的萧锐。
就会发现,萧锐的双眸之中闪过无数的数字,随后手在宣纸面迅速的写了下来。
“贞观元年,四月乙卯,关中饥,至今有易食子者,草木根劫掠一空,如同蝗灾过境,陛下仁心,赈灾粮款不断。”
“却如杯水车薪,浮于水面,饿殍如山。”
“…………”
萧锐放下手中毛笔,看着宣纸所记载的史实,一心二用一般的,侧耳倾听朝堂,李世民和文武官员所议论之事。
朝堂议论之事,竟然也是这灾民之事。
萧锐顿时生出了一些兴趣,想要看看他这是不是相当于未卜先知的能力。
李世民手中拿着一份奏折说道:“这是关中郡守呈来的奏折,连年征战,难民日益增多,国库的银子洒出去,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现在更是有各地勾连之势,尔等却是一问三不知。”
“朕想要问问你们,朕要你们何用?”
“大唐要你们何用啊!”
砰——
李世民说完,手中的奏折直接的丢了出去,在太极殿的地,砸出声响,他的脸色已经黑的让人觉得恐怖,萧锐在屏风之后都感觉到了一些杀机。
寒蝉若惊。
李世民从来都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人,历朝历代难民爆发的时间也不是少数,尤其是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
这种事情更是越发频繁。
李世民立志做一个仁君,可现在登基还未一年,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如此的决绝,一旦处理不好,甚至会割据而治。
东突厥也不会放过这个契机,定然会大军出击,甚至渡过渭水,直逼长安,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李世民的声音在太极殿中回荡。
官员们的脑袋都像是鸵鸟一样紧紧的低下,生怕被李世民注意到。
萧瑀此刻却是手持玉笏郑重的走出,为臣者,替君分忧,他从袖口中取出一份奏折行礼呈说道:“陛下,这是老臣连同吏部,户部,整理出来的赈灾粮款流通信息。”
“各地灾民聚集动向,皆在其中。”
萧瑀说完话,李世民眼睛一亮立刻的说道:“快快呈来。”
刘公公听令快步小跑,连忙的把奏折拿了去。
李世民打开奏折,看着奏折面一字一句的记载以及分析,句句未提五姓七望,可是整篇奏折却满是五姓七望在其中干涉。
五姓七望所辖之地,灾民全部驱赶离开。
可是赈灾粮款却比其他地方多数倍不止,但李世民现在却被制衡的严重,灾民之事未除,外患突厥蠢蠢欲动,如果再对五姓七望动手。
那么整个大唐就会瞬间的四分五裂开来。
李世民看着萧瑀说道:“萧瑀,这份奏折朕会好好看看,不过现在你可以良策献,解决这灾民之事,此事不可再拖了。”
萧瑀站在那里思忖良久,才缓缓开口说道:“陛下,臣之策也是治标不治本,派下御史钦差,粮款专用,终归是能强一些。”
“不过现在各地储粮恐怕也是不多,有钱无粮之事,恐怕也是会有发生。”
李世民坐在那里,手指轻轻的在奏折轻敲说道:“既然如此,此事就交给你处理,派下钦差,持朕令,凡敢贪赃枉法者,先斩后奏。”
李世民看着众人,没有再开口。
长孙无忌却是走了出来说道:“陛下,灾民之事不再与灾民,灾民求生,求粮,不求权,依我看贪官如同白蚁,虽然渺小。”
“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杀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