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果(1 / 1)明海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上的事,并非命中注定。然而冥冥中总有那么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左右着看似无常的天平。

也许终点就是起点,也许复仇就是自戕。

不走到最后一步,谁也不会想要罢手。猜不到结局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故事。

离慕云佑的死不过刚过去一年,命运的齿轮就已急不可耐地开始转动起来,企图碾碎挡在面前的所有。

过往成史,这一年的秋分之日注定将在神州史上被镌刻入册。

万桦帝都的含元殿外,温帝李厚琮如一年前一般,再次带领着文武百官站在盘云门的青石阶上。

今天他将亲送智冠天下的慕云氏仅存的后人慕云佐太师出帝都,而后者则会率着十万雄兵跨过瀚江,与碧海国一同出兵北伐伊穆兰。

当然,事实将会怎样,又另当别论。

温帝照例落了几滴眼泪,又命人奉上了饯别酒,方才舍得慕云佐上马。

叶知秋依然低眉垂目地站在温帝的身后,他心里与温帝一样地清楚。

这都是为了江山社稷。至于是为了谁的江山?

答案和一年前一样,没有丝毫的改变。

与此同一时间,碧海国太液城抚星台上,朱芷凌正斜躺在软榻上,她已怀胎近八个月,双足很有些浮肿,坐着上朝十分不便,只得将软榻搬到殿上,再隔上一道幔帐,听着大臣们上奏。

明皇似乎病得更重了,国中大小事务还是得由朱芷凌强撑着身子来做主。何况她也并没有丝毫的退意。

尤其是今天,慕云佐的十万大军已从万桦帝都开拔了,听说先锋军淞阳大营的韩复早三日便已率着三万人马先行了一步。

胜负即将揭晓,命运就在手中。

底下大臣的上奏正说得起劲,她一个字也听不进去,甚至觉得有些聒噪。

她打了个手势,示意抚星台长史今日就此休议。

抚星瞰月谋天下,不负江山不负君。

父亲,无垠,我定会与母亲不同的。

千里之外,沙柯耶大都下城的巫神殿中,一个面无表情的老人正伫立在最高处的平台上,凝视着远处一座南国风格的府邸。

那府邸中庭的银杏树下,坐着一位年轻人,远远看去,头上的束冠与身上的长袍还泛着银光。

这地下温暖如春,无晨无昏,他怕是还不知道外面已是起了秋风,一夜寒似一夜了吧。

老人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第一次随父亲入万桦帝都,大约也是他这般的年纪,恰逢深秋漫天飘落的银杏黄叶。那时便想,若有朝一日,能将这宅子这树都搬到沙柯耶大都来,该有多好。

可赝品就是赝品,终不如原来的样子入眼。父亲说,有了中意的,就该去夺过来,而不是照着样子再做一个。世上的事可不就该如此么?

锦绣河山,能者掌之。

老人的嘴角忽然有了丝笑意。

不夺了这天下,真是辜负了此生。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秋分起风的这一天,苍梧、碧海、伊穆兰、淞阳、阴牟、琉夏之间,终于到了清算的时刻。

第十九卷落叶聚还散是整本书的一个折点,既是承前又是启后。作为各路人马不同视角同时发生的事,叙述成文字却避不开会有先后,所以我希望能在某一个阶段将所有的支线都束拢到一个统一的节点上做个归整,这样读起来不至于显得太凌乱。于是,才有了秋分的这一天。

感谢读者包容我对形式上的固执,明日起继续连载第二十卷残阙绕魍魉,又一波真相正在逼近。

要说有什么事是六个字便能如一声春雷般响彻整个樟仁宫的,莫过于……

太子妃有喜了。

虽然温帝早已吩咐身边的李公公安排好了一切应对之事,可这个消息还是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温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穿着粗布衫就直接从茶园子里跑到常青殿外,对着先帝种下的那棵刚开花的铁树拜了又拜。

祥瑞果然是灵验的,这离开花不到一年的光景,李氏帝裔便有了后人,如此江山稳矣。

温帝喜孜孜地扶着李公公的手站起身来,问道:

“这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事?”

“是今儿个午后从太医院里传来的消息。”李公公脸上的笑堆得几乎要从皱纹里满溢出来。

“是太医请平安脉时瞧出来的?”

“这个……”李公公的笑容忽然僵住了,“是……是太师府的黎太君瞧出来的。”

“黎太君?”温帝一怔。

“听说是太子妃去看望黎太君,黎太君又精通医理……”李公公瞧着温帝的脸色渐沉,忙打起了圆场,“不过黎太君也知道此事马虎不得,即刻派人来请了四名太医到太师府会诊,才断定是有孕无误了。”

“太子妃怎么会去太师府的?”

“这个……这个老奴也不太清楚……。”

温帝的不快只是稍纵即逝,转眼脸上已复了春风,笑道:“罢了,黎太君确实精通医理,她是长辈,关心太子妃也是情理之中。那么太子妃如今在何处?”

“已回了昭华殿,老奴多拨了二十四个宫女和十二个太监过去伺候着,应是够用了。”

“唔……那朕便晚些时候亲自去探望她。”

“是……”

温帝瞥见李公公应了声,却不退下,有些奇怪。

“怎么?你还有话要说?”

李公公陪笑道:“说了怕圣上怪罪,老奴方才急着替圣上报喜,路上不小心把腰给闪了,就怕这几日在御前伺候着的时候站不直,让圣上瞧着碍眼……”

温帝得悉太子妃有喜,正是龙心大悦,听李公公这么说,毫不在意,道:“你是服侍过太后的老人了,年岁又长,该仔细着些。既是把腰闪了,这几日你索性就出宫回自己的宅子好好养上几日吧。朕记得你家是住在……”

“谢圣上隆恩!老奴的宅子就在海定庄,离樟仁宫不远,圣上若是嫌小太监们伺候得不周,随时叫人来唤老奴便是。”

温帝满意地笑了笑,仁德之君便是如此,礼待大臣,体恤奴仆,举手投足皆是圣恩。

恭送温帝离去后,李公公唤了几个小太监来扶着他,一扭一扭地出了常青殿。

“去,把小季子叫来。”

小季子是李公公最用心栽培的一个小太监。平日里有什么事儿,李公公交给他多数是能放心的。

“小季子,承圣上隆恩,师父我回海定庄养上几日,这几日你就在跟御前伺候着,切不要有什么疏漏。”

“是。”小季子恭敬地应了一声。

李公公瞧了他一眼,低声道:“圣上心善,对咱们都宽仁,可做人就得识相。所以就算圣上体恤你们,说不用跟前伺候着让你们都去休息……”

小季子立时会意,乖巧地应道:“师父放心,就算圣上说不用伺候了,奴才也会远远儿地候着。”

李公公满意地笑了笑:“你很聪明,不枉师父我疼你。你替师父走点儿心,回头自有你的好处。”

说完,叫人抬了一顶软轿,急急地出了樟仁宫。

李公公刚出了宫门,立刻又换了一顶寻常的轿子。这轿子一直抬到了海定庄,却并没有停在什么宅子前面,而是到了一家酒铺前。只见李公公从轿子上下来的时候,已去了太监的服色,换上了一套寻常人家的装束。

他四下看了看,确定没有人跟踪后低头快步踏入酒肆,丝毫看不出闪了腰的样子。掌柜见了他,只略点了点头,由着他径直去了后堂。

显然他不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

他穿过后堂从偏门出,又绕过两条巷子,早有一匹骏马拴在那里。李公公熟练地解开缰绳,一个翻身上了马,不过转眼间已是疾驰而去不见了踪影。从骑马的身姿看,哪里像是一个已过七旬的白发老人。

海定庄离历代先帝灵位所在的榕庆宫不远,离太师府更是一步之遥,不多时李公公已到了太师府的后门。

他轻轻地扣了扣门环,朝门缝里递了一样东西过去,低声道:“我要见主母。”

门吱呀一声被打开了,一个下人引着他入府。时值刚入夜,两人却并没有打灯笼,而是隐在夜色中走在五曲三回的长廊之下。

“主母现在何处?”

“在右太师的府上。”

“右太师?”

“主母时常想念右太师时,就会去旧府邸里稍坐,有时呆到夜深了,宿在那里也是有的。”

“哦……”

两人轻声说着话,脚下却不停,不一时已是到了慕云佑的旧府前,那下人这才点起了个灯笼,引着他到了蓼荫厅。

只见厅上的火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