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铁蛋娘魏氏果然是打算先进伙房,见此他赶紧开口道:“娘,奶奶让你先去看恬恬。”
但是魏氏还是坚持先进伙房跟白氏打了招呼,才跟着儿子进了屋。
帘子掀开后魏氏先进了门,宋薇寒被魏氏的美貌惊艳到了,果然能生出铁蛋这样貌美少年的母亲生的不会差,白氏无疑是美的,但她的美像沾了人间烟火气的莲花,自有一种出尘之感,魏氏与她截然相反,美的热烈且浓郁,和她衣衫上盛放的海棠一般。
人都喜爱美的事物,宋薇寒也不能免俗,当下露出了最讨人喜欢的表情,热情的说:“舅妈,我都想死你了。”
说着就要往魏氏怀里去,只是还没起身就被郑氏无情镇压了,宋薇寒不解,用眼神无声控诉,郑氏指着她头上的纱布,“你个皮猴,身子还没好透,进来一个人你就要起来抱一个,等你头上这个窟窿长好了才许乱跑。”
宋薇寒也不敢闹了,今日姥姥姥爷一家人的到来,让她充满了欣喜和活力,从刚刚站起来到现在,既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痛,都快要忘记自己是个病人的事实了。
撒娇的吐了一下舌头,不敢再动,乖巧的说道:“舅妈,那你坐下,跟我说说话,刚才姥姥说景瑞哥哥这次小考又有进步,夫子还夸奖了他呢。”
母亲听到夸自己子女有出息没有不高兴,果然魏氏也不例外,捂着嘴笑着说:“不是什么值得讲的事。”
“舅母可别谦虚,都是因为景瑞哥哥努力又踏实,书才读的这么好,再有就是舅母从小时候教他们认的字,打的基础好呢。”宋薇寒对着好看的人,好话像不要钱似的往外蹦。
不只是魏氏,连白老汉和郑氏都笑的合不拢嘴。
正好此时宋春生下了值,在院子里听到笑声,当值时的辛苦都好像没有了。
进屋和魏氏见了礼,又向白老汉和郑氏问安,温柔的看了一眼女儿,铁蛋就按耐不住扑了上去,魏氏看着有些头疼得说道:“爹娘,你看这才是个皮猴,八岁的孩子了,还像个三岁小儿似的。”
宋薇寒知道舅妈头疼什么,自家两个儿子,大儿子白景瑞,今年十一岁,小小年纪就展现出读书的天赋,所以在前年送进了颜麓书院读书,是个文静聪明的孩子,偏偏二儿子铁蛋,因生出来身子弱白老汉做主给选了个贱名,说是好养活,养活是养活了,只是被惯的有些太皮了。
可是宋薇寒觉得从今天的种种行为来说,铁蛋还是非常知礼有担当的,于是开口道:“舅妈,你不用担心,景瑞哥哥爱读书,以后肯定有出息,铁蛋哥也不差,这么爱动,让他学武,一文一武,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
这话可算是说到了铁蛋心头上,狠狠地点着头。
引得一屋子人又笑起来。
最后还是白老汉发话:“儿孙自有儿孙福,儿媳妇不用担心,我们多活几年,多挣些就是了。”
魏氏点头称是,在她看来,嫁到白家来,真是上辈子修了福。
她是京城人士,却为了给父亲还赌债自愿卖进翰林院大学士里做丫鬟,小小年纪要被人欺侮不说还要防着卷进后宅的是是非非里,因她做事踏实话不多,入了夫人眼,让她随着小姐嫁入了将军府,没想到小姐嫁过去之后没多久就跟着秦翀将军来到了遥城,因为水土不服、思家心切,生下大小姐秦雨嫣后就过世了。
去世前,因感怀于女子在这世道的艰辛,做主将身边几个丫头归还卖身契后放出了府,除了身边四个大丫鬟和奶娘顾妈妈坚决不肯离去外,剩下八个二、三等丫鬟皆选择了离去。倒不是因为她们没有心,不知感恩,只是确实留下的皆是家生子,夫人去了,新夫人必然不会再让她们这么多人伺候大小姐跟前,反而不如出府的好。
魏氏不想再回京城去,从跟随小姐来到遥城那天起,她就没打算着回去,于是在脱了奴籍后寻了个媒婆,自己给自己做主,在几番相看后,很快就和一见钟情的白卓成了亲。
当时看中白卓,一是因他确实是个踏实勤快的,二是因为白家在邻里间口碑很好,她不怕嫁过去要伺候公婆,也不怕家里穷,就怕一家人好吃懒做家风不好,幸好当时做了对的选择,嫁过来十年间,公婆没有磋磨过她,丈夫对她也是十分体贴,和两个妹妹没有红过脸,又生了两个机灵可爱的孩子,再完满不过。
这时,白氏午饭也做得了,一盘酱香浓郁、色泽红亮,肉味飘香的红烧肉,一盘酸甜香辣的醋溜白菜和一盘味道醇厚的炒土豆丝,端上桌的一瞬间,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饭桌上。
“大家等久了,饭来了。”白氏一边上菜一边说道。
魏氏这才看见今天的主食是臊子面,“下面条你怎么不喊我帮忙。”说着把面条端给白老汉和郑氏,又示意让铁蛋和宋春生先吃,自己跟着白氏去了伙房,吃面就是这样,只能一次先让几个人吃,吃完的人再添上,直到先吃的人吃饱了才轮到做饭的人上桌吃饭。
可怜宋薇寒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刚才白氏已经说过了,她的“病号饭”马上就端来,不许她吃太多油腻的。看着大家一块一块的夹着红烧肉送进嘴里,吸溜吸溜吃着面条,宋薇寒馋的只想闭上眼睛。
啊,闭上眼睛味道还是在鼻腔里流窜,好折磨人。
恨恨的把眼前的骨头汤和素面条当做是肉,大口大口的吃进嘴里,看的白老汉啧啧称奇,“恬丫头,你是跟面条有仇啊。”
大家的视线都被白老汉的话吸引到宋薇寒身上,宋薇寒左看看右看看,咽下嘴里最后一口面条,“别看我啊,你们吃你们的,我就着这点肉味多吃点,等我好了,一定让娘再给我烧红烧肉。”
大家又都笑了,笑完以后魏氏问道:“彤娘,你这肉是怎么做的,确实比往常吃的更香些。”几人俱都认同道:“没错,没错。”
白氏没想到大家嘴这么厉害,只是多放了几颗香料,大家都吃出不同了,“是比之前的多放了几味香料,没成想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宋薇寒一听激动了,刚要张口,就听魏氏感兴趣的问道:“是什么香料?”
“前些日子和王嫂子去布庄送绣帕,路过沈记,看见门口围了一圈人,王嫂子爱热闹,我就随她去看了看,挤进去发现是卖香料的,种类繁多,有从西边运来的,叫什么胡椒和香叶,还有从东边过来的八角豆蔻什么的,说是用来做肉食最好,所以我就根据人家介绍的做法,试着做了这道红烧肉。”
“胡椒我以前在京城就听说过,其他的还真是头一次听说,看来是最近从东边和南边传过来的,那边气候好,能长成许多我们这边种不了的作物。”魏氏想了想说道。
“应当是这样了。”宋春生和白老汉异口同声的回道。
郑氏笑道:“行了,先吃饭,吃完了再说。”
于是大家又好好吃起饭来,宋薇寒心头大定,有了调味料,做些小吃食就更容易了。
吃完饭,白氏自去收拾,白老汉和郑氏原本略坐坐准备回去,因宋春生说约了李大夫来给宋薇寒诊脉,就又留了会儿。
一杯茶过后,李大夫也来了,看宋薇寒面色就知恢复的极好,诊过脉后摸着胡子说:“放心吧,观气色还有些气虚,脉象上已经缓和了很多。把剩下的几副药喝完便可停药了。”
另外又拆开麻布换了药,“伤口也长的很好,再过两日就可以不用上药,慢慢养着就好了。”
宋春生付过了诊金,又客客气气将大夫送出了门,白老汉和郑氏听完也彻底放下心,带着魏氏和铁蛋回去了。
“你好好养伤,等我得闲了来找你玩。”铁蛋临走前跟个小大人一样叮嘱道。
宋薇寒忍住翻白眼的冲动,认真的跟他说:“回去好好认字,过两个月就要去学堂了,别老想着玩。”
铁蛋受到打击,垂头丧气的走了。
宋春生和白氏将人送到巷子口才回来,略微说了会儿话就去当值了。
“记得去米铺把买的米带回来。”白氏犹不放心的嘱咐了一遍。
宋春生摆摆手表示知道了。
白氏趁着凉药的时间,把要往王嫂子家送的菜装进食盒里,接着把药端给宋薇寒,亲眼看她吃了药睡过去,提着食盒向王嫂子家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