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启程去益州赈灾,让众人没想到的是,齐王居然和皇上请辞,要与宁王一道回封地。
距离皇上寿辰也没几了,齐王居然会在此刻提出要回封地,而且皇上还答应了。
太子听了,连忙召了吴太尉到东宫议事。
“外祖父,齐王突然要回封地,我们埋伏的人手可来得及准备?”
吴太尉捻了捻胡须:“太子放心,人我早已准备好了,只要让他们在齐王一行人提前赶到大阴山做好埋伏便可。”
太子听了放下心,冷笑了一声:“哼,这个齐王突然提出回封地,估计也是怀疑我们会提前准备对他下手,所以出其不意地在此刻提出离京,他没想到的是,我们早早便做好了取他性命的打算。”
吴太尉沉吟道:“太子不必为此忧心,齐王离京,皇上身边便只有你一个皇子,太子可要好好为皇上分忧才是。”
太子叹了口气:“我倒是想提父皇分担国事,可是父皇现在不让我插手大事,就连此次赈灾之事都是让宁王那个异姓王去办。”
“太子,您还年轻呢,急什么,无论皇上让您做什么事,只要尽心做好,恪守本分,皇上自然能看见您的能力。”
“父皇二十四岁登基,十六岁时便已经能单独处理政务,我如今已经二十岁,父皇还不肯放权于我,我这心里总是没底。”
吴太尉劝道:“太子,先皇五十岁身患重病崩逝,皇上初登基时为国事操劳十分不易,我们这些一路走过来的老臣都看在眼里,如今皇上正值壮年,龙体康健,是百姓之福,辽国之幸,太子若安心学习治国理政之道,对将来登基是莫大的好处啊。”
“好了,我知道了,外祖父回去吧,我还有事情要处理。”太子有些不耐烦。
吴太尉只得告退。
宴请北羌使臣的第二日,宁王和齐王同行离京。
宁王出发去益州赈灾,益州也是齐王回封地的必经之路,二人便同路而校
休息时,齐王对深渊:“沈兄,我知道你忧心益州灾情,但速度也不用如此之快吧。”
“这不算快了,行军打仗的时候,没日没夜地赶路,都习惯了。”沈渊。
齐王:“你是习惯了,我那王妃不习惯啊,坐马车上左颠右颠的,一上午都吐了三回了。”
“……”
有女眷同行,这一点沈渊倒是没想到。
沈渊看了看益州的方向,:“是我疏忽了,一会儿上路的时候再慢一点。”
沈渊慢,也没慢多久,但齐王也想早点回到齐郡,看着平日里养尊处优的王妃吐得昏黑地,也只是叮嘱多喝热水。
沈渊如此赶路,一方面是关心灾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余隐。
他得到消息,余隐昨夜便连夜离京,可他们速度这么快也没追上,看来余隐倒是比身后那个齐王妃强些。
此时的余隐,并未比宁王等人快上多少。
“余姐,定远侯的命令是让我等护送您回遂州养病,并不是去益州。”
话的人是定远侯派的护卫,名叫李安,算上他,定远侯一共派了十名护卫保护余隐一路安全。
余隐出了京城一路至此,忽然要去益州,李安觉得这有悖定远侯的命令,故而十分坚持要送余隐去遂州。
可余隐并非养病,而是想躲避北羌之饶查探,她以养病之名离京去了遂州,此事稍加打听便能知晓,所以她去哪儿都不能去遂州。
而益州离京城最近,赶路四五日便可到达,到时候在益州找个僻静的地方住上一阵儿,等北羌之人彻底出了辽国,她便可回到京城,这样也免了去遂州的一路辛劳。
“李安,在侯府中,你只听定远侯一人之命是么?”余隐问。
李安:“定远侯是一家之主,他的命令自然要听,但身为侯府护卫,其他主子有命自然也要听从。”
“那我是定远侯义女,我也是侯府的主子,我的命令,你听不听?”
李安脱口而出:“当然是听的。”
“那我此刻要去益州,你去不去?”
“……”
李安眉头皱得死紧。
侯爷吩咐要安全地将余姐护送到遂州,他便要听命行事。
可是余姐忽然要去益州,若他听从,便违抗了定远侯的命令,若他不从,便是顶撞了余姐。
李安在侯府当护卫这么多年,还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十分为难。
余隐见他还在纠结,笑了笑:“李安,义父是让你护送我到遂州不假,可若是他在场,你怎知他不会同意我去益州呢?”
李安心想:“是啊,定远侯挺喜欢这个义女的,看着身体没什么大碍,都要送到遂州休养,若是她提出要去益州,不定定远侯也会同意的。”
“侯府那么多护卫,定远侯偏偏挑中你,明对你颇为信任,那么我也是相信你的,我离京是为了养病,遂州那么远,这一路颠簸对养病也无益,不如直接去益州,左右离了京城,也没人知道我们去了哪儿。”
李安被余隐服了,点点头:“好,那便去益州。”
在路上为去益州还是遂州一事争论,耽误了一会儿时间,宁王和齐王的队伍便追了上来。
大贵察觉到了身后的动静,:“姐,后面有人,人数不少。”
阿金阿银听了,互相看了一眼,脸上俱是担忧之色。
余隐:“我们正常赶路,大贵你去后面看看,来的是什么人。”
大贵过儿片刻便回来:“姐,是宁王。”
阿金阿银松了口气,不是北羌的人就好。
余隐想了想:“是了,皇上命宁王去益州赈灾,估计今日便是宁王启程之日。”
余隐并不想和宁王碰上,每次见面,宁王对她身份的怀疑毫不掩饰,昨日还将赵丞相带到了她面前。
“今日能到镇上吗?”余隐问。
李安:“不能,今夜我们得在野外露宿了。”
那和宁王碰面便是避不开的了。
“那就在前面停下吧,明日再赶路。”余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