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六章 党争泥沼(1 / 1)官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家票号的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还处在耕耘阶段,单靠皇家票号单打独斗显然是不够的。

若是能激发民间的力量,将那些囤积的财富释放,无疑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赵煦说完这些,不等朱浅珍说话,又说道:“有些话,朕不好说,你给梁焘,吴居厚递个话,他们对于商事的那些计划,朕不太满意,尤其是削减赋税,理清赋税脉络的事。你点点他们。”

赵煦到底是大宋官家,而今位置高的可怕,他要是开口,怕是户部得吓一跳,不但做不好事情,反而可能坏事。

作为上位者,赵煦需要讲究一些策略。

“是。”朱浅珍应下说道。

今天算是半个家宴,赵煦点到即止,笑着说道:“看来权哥挺喜欢舅舅啊,平时我抱着,动不动就哭闹,这半天了,居然一点声音都没有。”

朱太妃伸头看了眼,也笑着道:“都说外甥像舅,这眼角眉梢,确实挺像的。”

赵煦端详了下,道:“还真是,咱权哥要是真能长的像慕古,将来不知道要迷倒多少小姑娘”

孟皇后见着,心头宽松,板起脸与孟唐道:“找个时间进宫,跟我好好说说。”

孟唐挤出僵硬的笑容,似哭似笑。

他确实喜欢上了一个姑娘,但最多算暗恋,人家姑娘看没看过他都还是未知数。

赵煦在一旁拱火,道:“我也去听听,看看是哪家的姑娘。今年好好做,我好有借口给你赐婚”

孟唐受宠若惊,就要站起来。

赵煦压了压手,道:“没外人就别那么虚礼了。”

孟唐几乎不敢说话,慢吞吞的又坐下。

在赵煦这边说着闲话的时候,工部却是一片冷清。

刚刚宫里下了中旨,斥责工部侍郎工部侍郎陈浖因私忘公,家教不严,乱事朝臣。

这是斥责陈浖,却也是一巴掌打在工部,打在工部尚书苏轼的脸上。

苏轼上任以来,用了温和手段整顿工部,虽然面临了巨大阻力,还是快速掌握了一些权力。

此刻,他坐在班房里,神色肃然,一笔到头,猛的提笔。

这是一道奏本,扉页上是:工部上皇帝书。

第一句是:工部尚书苏轼,冒死上皇帝陛下书。

苏轼放下笔,拧着眉,一脸肃色。

上皇帝书,是一种十分严肃的标题,这样的奏本,不管是皇帝还是朝廷,都需要认真对待。

以往,苏轼也给神宗皇帝写过,还写了两道,上,再上。

其中主要内容是抨击新法,引经据典,用古代教训,当今事实,痛斥新法。

但他忽略了一些事情,苏轼之前做了不少事情,让神宗皇帝认为他是支持新法。这两道奏本,让神宗皇帝对苏轼大为厌恶,认为他反复曲意,是攀附司马光。

后来,爆发了乌台诗案,神宗皇帝冷漠以对,甚至要严肃处置苏轼,打击反对新法的势力。

这却引来了朝野巨大的震动,不说苏轼的兄弟苏辙,各种亲朋好友,纷纷上书。甚至于,前几任相公,当朝的司马光,外加章惇,都与神宗皇帝争辩,请求放过苏轼。

更有的是,当时在江南的王安石,还特意写信给神宗皇帝,来了一句岂有圣世罪良才乎?

神宗皇帝将王安石招呼,当面询问王安石了卿知轼非品洁。

对品德要求极高的神宗皇帝,认为苏轼品德败坏,虽然乌台诗案因为众多人的反对与求情,神宗皇帝释放了苏轼,但在政治上,苏轼已被神宗皇帝打入了冷宫。

苏轼或许不知道,也许知道一些,看着眼前这道熟悉陌生的奏本,他神情有些迟疑。

神宗朝,王安石固然得到神宗皇帝的支持,但王安石不是权臣,司马光等人还在位,一样位高权重,神宗皇帝也能听进谏言。

可是现在,章惇不是王安石,当今不是神宗皇帝。

苏轼看了好一阵子,或许是在等墨迹干,他将奏本收好,放入怀里,来到门口,淡淡道:“马车,入宫。”

工部主事只认为他是入宫请罪,没有多想,连忙去准备。

苏轼上了马车,在敢入宫里的时候,又得到另一个消息:政事堂文相公下令,命刑部与御史台联合调查昨夜辱骂大相公府一事,限时三天查清。

这道命令,不咸不淡,仿佛没什么,很是寻常。

但苏轼神色却沉了一分。

御史台御史中丞是黄履,刑部尚书是来之邵,他们都是章惇的人。

文彦博下这样的命令,是意味着,他也妥协了吗,成了新党朝廷的附庸了吗?

苏轼入了宫,没有去请罪,而是来到了政事堂,文彦博的班房。

文彦博还在看着身前的公文,看了这么多,终于看到一个他高兴的了。

这是国子监的奏本,阐述明年的计划,最主要的,就是推进朝廷的教化,预计明年新增两百个州府学,可免费容纳两到三千人的教育。

这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苏轼进来,文彦博入京后,第一次对外人露出微笑,看着苏轼道:“子瞻,来,坐。”

子瞻,苏轼的字。

当今朝廷,面对九十多岁的文彦博,全是后辈,没有例外!

苏轼肃容抬手,道:“相公,下官请教一件事。”

文彦博十分客气,微笑着道:“无需客套了,坐下说。”

苏轼没有坐,有些倔强的道:“不知,相公对绍圣变法纲要,是什么态度?”

绍圣变法纲要,不是正式的朝廷决议,是一种政事堂你定的计划书,变相的就是朝廷行事的指导大纲。

这份纲要六七成出自章惇为首的新党之手,其他的,是赵煦的态度。

文彦博好似一点都不意外,枯瘦的脸上有了一丝冷漠色,道:“我刚刚看过,对其中许多内容,有不一样的看法。”

苏轼抬着手,道:“文相公已入京,宫里估计会在三天内召开紫宸殿大议,相公是否在朝会上,说出反对想法?”

这次朝会,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任命文彦博,其二就是对明年变法的诸多事宜的一个酝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网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