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孤独、死亡、无意义是存在主义心理学流派所研究的主题。相对于生命来说,这些也是人生的主题,非流派所能囿限。
世间万物,有生即有死,有死便有幸存者的孤独;幸存者不遗余力地追寻生命的意义以对抗死亡,然而幸存者也难逃最终的死亡。
这难以避免的死亡却又会带走一切意义,而让曾经充满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的生命变得终极无意义。
也许我们生而为人是有意义的偶然,却是终极无意义的必然。然而无意义的生命之轻却是人们无法承受之重,向天长叹:“人生苦短,意义何在?”
许又新教授在他的《神经症》一书中讨论了无聊神经症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他说无聊神经症又可称为存在神经症,这种神经症的典型特征就是认为生活没有意义、自身的存在没有重要性和价值感、心情多平淡和无动于衷,有时会有些许的抑郁感、
而更多的是强烈的空虚感。身体活动偏少、不愿意做抉择、做事也只是沿着费力最小的方向前进、勉强能完成生活的任务、但是也只是随波逐流、体验不到深刻的满足感!有这种状态的人常会大呼无聊、因此就有了无聊神经症的说法了!
无聊神经症的人虽然无法深入地去参与和体验生活、但是却常常思考和存在相关的诸多问题,诸如:我是谁?为何而生?为何要死?高山流水、知音何在?
心为何有如此深沉的孤独?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是否真的存在过?我生命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如何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生命真的有意义吗?死亡带走了什么?当死亡来临意义何存?等等!
如此、无聊神经症又叫存在神经症!当然存在心理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然是更加源远流长。
而无聊神经症是许又新基于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的通俗的称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存活下来的维克多·弗兰克尔提出了意义疗法。
他认为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来治疗存在神经症:通过我们向世界提供某种创造物的方法;通过我们从世界获得新体验的方法;通过我们对待痛苦的态度的方法!
不同流派解决这种存问题的策略是不同的。存在之虚无正是道家所追求的,道伐自然、尚善若水、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清净无为!困惑于存在之无聊的人若真能参透道家的理念,倒是可以获得顺势的解脱!
而佛家更是博大精深。各个哲学流派的理论精髓都可以在佛法中找到痕迹,正所谓佛法无边!其实到达一定的深度、人性是共通的,真理也是共通的、各家各派、只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而已!
人的一生就像是水面上激起的一朵水花,转瞬即逝。死亡将水花拉回水面,让曾经的光彩变成一场虚妄的梦,也让生命变得毫无意义。
如果非要为这朵水花寻找一点意义出来,那么也许意义仅仅是在这朵短暂惊起的水花上了,这一闪即逝的水花点缀了水面的单调,映照了太阳的霞光,领略了高处的风景,感受了轻风的温柔,以及和其他从未惊起的水儿相比,多了一份独特的存在感吧。
如此,生命如水花,意义就在这惊起的短暂过程中。而这一份存在的意义是死亡所无法带走的,哪怕是生命的水花复归平静,哪怕是生命的血肉灰飞烟灭,这生命的水花曾带来的那一丝感动多少会在这个世界的记忆里留下一点痕迹。如此,“向死而生,意义全在过程中。”
如此看来,冷玉的死亡虽将带走她的生命,但是却带不走她生命的意义,她的治疗是意义,她治疗的成效是意义,
她这些年的成长是意义,她的爱是意义,她的被爱也是意义,
甚者她的痛苦是意义、她的抗争是意义,她的思考是意义,她的帮助他人是意义,
更甚者她的死亡本身也是意义所在,死亡本身无法带走这些意义,只要有人听到了她的故事,见证了她曾经的存在,那么死亡便无法带走她的所有的意义。
同样,她的父亲的死也只能带走他的生命,也无法带走他曾经存在的意义。
死亡仅仅是大自然的使者,来行使收回大自然恩赐的生命的职责的,仅此而已。
他只是来收回你的生命,而不是来收回你生命所创造出来的意义的。你的生命本是属于大自然的,他只给了你有期限的使用权,从未承诺过要给予你永恒。
但是他也从来不会收回超出他曾给予你的生命之外的更多的东西。生命是属于大自然的,而意义却是属于你自己的,并且这种借由生命所创造出来的意义也不会因为生命的消失而消失,它总会以某种形式借尸还魂,完成意义的传承的。
而每一个生命都有传承他生命意义的方式。作家以他的著作,画家以他的画作,音乐家以他的乐曲,科学家以他的科研成果,商人以他的商品等等。总而归之,所有人的意义传承都是以关系来实现的。
生命产生生命、生命影响生命、生命连接生命。而著作、画作、乐曲、商品等都只是关系连接的纽带、意义传承的桥梁。只要是真正存在于社会关系中的生命,那么死亡便只能带走他的生命,而无法带走他借由生命而创造出来的任何意义。
生命本不属于个人,何必过分执着?生命本不是永恒,何必太过贪心?生命中的一切所遇皆是机缘,何必存有分别心?
生老病死本是生命本质,何必以此为苦?爱可能分离、怨可能相会,恨也许长久,一切过往可能放不下,这样又有何不可?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自有他的道理。
谁说相爱就一定要相守?佛言戒痴。谁说怨一个人就不能相会?佛言戒嗔。谁说不能天长地久地去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何尝不是一种绝美?
心中有恨,也许还能激发你的斗志,激起你生命的活力,更也许,它还能增添一点你生命的诗意呢!何必贪求完美?佛言戒贪。
谁说放不下过往就无法前行?也许你前行的力量就储藏在你的过往里呢,佛言破除我执。生命是大自然的馈赠,你只有短暂的使用权,期限一到,死亡使者就要收回了!
有人说我等来生,尚有轮回转世。可是到底有没有来生,能否转世,这谁也不知道,反正到了那边的人从来没有一个回来告诉我们答案的。
如此,接纳终究无法避免的死亡,过好生命里剩余的每一天,不执着于意义的追求,这本身便是意义之所在!
冷玉在自己的学习中发现了意义、在自己的工作中发现了意义、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了意义,更在自己的死亡中发现了意义,谁能说这不是一场意义对虚无的伟大胜利?
谁又能说在死亡面前如此淡定从容不是这些年的心理治疗的丰功伟绩?她曾酣畅淋漓地活过,哪里还会惧怕即将到来的死?
她愿意带着这些意义继续前行,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不恐惧不犹豫不彷徨,直至达到人生的终点。她曾在一次学习培训之后写了一段文字,附文在此,以明其心志:
“生老病死,人生之主题也。各有其苦,吾不惧也!人生如苦海,无垠无涯。吾当不避不怨,既来之则安之,顺势而为也!宇宙无有尽,人生非无穷。偶然之生,与刍狗之无异;必然之死,如草木之凋零!日月有其轨,生死有其命,人生种种,安之若素,是为修行!人生自有尽,春秋数十载;修行却无涯,虽死而不休!修生老,修病死,不惧死亡之来,何惧生之痛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之言,何其悲也!生而为人,享一世生命。生命非我有,造物主暂借之。生命尚在,且对酒当歌,穷尽潜能,不枉此生,虽死不憾。生命已尽,自当归还,不生贪婪之心。
佛言戒贪,此得之。如此,死亡虽至,何悲之有?曰恋儿孙,不舍所爱,功名利禄,其忍放手?不闻曹公雪芹有歌曰: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来去有尽,终须放手。金银自有新归处,儿孙自有儿孙福。人生有别,各有界限。遵别重界,虽死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