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东海之畔(1 / 1)小妖与虫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木兰抬眼望去,除了在高台上的黄河二老,身旁的宋掌门,还有两人也身困山洞。

俩冉也不是生面孔,木兰都曾见过。

一人两缕长髯,仙风道骨。不是别人,正是那南渎广源门的掌门人江潮生,面如冠玉,眼如流星。也在盘膝打坐。

在山洞的最深处,则盘膝着一个青年男子。整个山洞中,最不起眼的就是男子所坐的地方。若不是木兰仔细观察,险些漏了山洞中还有这么一号人。

那人正是北渎请源门的掌门蓝君莫。

木兰听金算盘讲过这四渎门。以西渎门黄河二老为尊。因为按照四渎门的辈份,黄河二老可是蓝君莫祖师一辈的人物。

宋晚霁和江潮生是蓝君莫师叔辈分的人物。四渎门之中,黄河二老成名已久,内功深厚,且这暮云合,春水生两师兄弟从来都是形影不离,怎的也被逮到了这里?

宋晚霁的一柄大刀也是武林一绝,还有江潮生,长江一剑的名号足以匹敌黄河二老。其实,据梅花内的暗报,那个长相平平,默不作声的蓝君莫,才是五人中武功最高强的。

黄河二老之所以担任掌门,一个原因是因为武功高强,另一个原因是这二人在武林中的辈分甚高,他们已经连续执掌西渎门已经四十余年。宋晚霁是东渎门淮家刀宋一夫的独女,宋老掌门一身的绝技倾囊相授。东渎门位于淮水附近,当地女子地位颇高,所以宋晚霁接任掌门,整个东渎门全力支持。南渎门的江潮生是广源门掌门江恨水的大弟子,从就被江老掌门循循善诱,悉心教导。所以毫无悬念的成为了南渎门的掌门人。只有这北渎门比较特殊。这蓝君莫本就是个孤儿,被北渎门掌门欧阳宛若收为弟子。这欧阳掌门也是位奇女子,她不按照武林规矩把掌门之位传给大弟子,也一生未嫁。培养出来的弟子都很优秀,文采武功俱佳。她想了一个办法,要求众弟子比试文采,大弟子,二弟子和蓝君莫最后胜出。然后又让众弟子比试武功,蓝君莫脱颖而出,功夫远胜众弟子。欧阳宛若力排众议,让蓝君莫做了掌门人。这蓝掌门自幼就是在和他饶比试中长大,虽然长的并不起眼,可是比起被众弟子捧在上的其他三门掌门,他是最机警的。而且学武之事,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三日不练,外人就看的清楚明白。自蓝君莫学武伊始,从未放弃过练习。日复一日,欧阳宛若教授徒弟,各个一视同仁,唯独这蓝君莫日夜不停的勤练苦学,最终成长为成为一门之掌门。

蓝君莫是那种扔在人群里,再也找不到的那种大众脸。从外表看,就是一个农家子弟,憨憨厚厚的面庞。和他为敌的人决计想不到,这幅憨厚的面庞背后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对手。据梅花内的内报,至今未有人能亲眼看到蓝君莫出手,因为和他交手的人无一例外都去了黄泉报道。

黄河二老成名已久,宋晚霁和江潮生也在江湖成名多年,唯独这个蓝君莫,一直是高深莫测,平时四渎门聚首,他也是默不作声,一切以黄河二老马首是瞻。

姑娘,我见过你。木兰正想着入神,蓝君莫开口了。

蓝掌门,我们何时见过,请恕木兰无理,木兰不曾记得与蓝掌门见过。倒是蓝掌门的大名一直如雷贯耳,只是一直未有缘得见。木兰心里快速过了一遍,确认之前没有见过此人。

哦,你是没有见过我。蓝君莫怔了一下,继续道:“可是我在很多年前见过你呢。”

哦,不知蓝掌门在何处见过这女娃娃?春水生不禁问道?

很多很多年前了,不知李姑娘可曾去过东海边?蓝君莫眯起了眼睛,好像沉浸在一段回忆里。

“很多年前?嗯,去过东海之滨。那时候我刚学艺下山,碰到了一个”木兰想起了很多年前,下山一心想回李家,偏偏遇到了那个华服公子。算了,人已经不在了,是是非非,孰对孰错,故人已尘归尘,土归土,也无需深究了。

当时木兰年纪尚轻,心情不佳,去东海边散心,是在海边住过几个月的。木兰老实回答。

这就对了,因为当时,我也住在海边。

哦?或许那时应该见过,恕木兰眼拙,确实没什么印象了。

那时我并未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无需自责。

那个时候,我正在苦练济水槊,东边凡是带水的,都有清源门的弟子。我因为学艺不精,一直未参透济水槊的要领。师傅见我一直闷闷不乐,让我去东海边住几个月,好好参详济水槊的功夫。那个时候,我就在东海边定居了。我每苦苦思索,一直未有进展。直到有一,我在东海边看到一个紫衣的姑娘。她把石子扔入了大海,我出于好奇,一直看着她。后来,那姑娘在海边舞了一套剑法。抱歉,我不是有意偷窥贵派武学。

木兰笑笑,“无妨。”

蓝君莫继续道:“我看着那个姑娘舞动剑法,突然一个巨浪扑来,我心里一急,怕她出事。可是她并没有和海浪对抗,而是和海浪一起进退,随着海滥升起,她被海浪送回了沙滩。又轻轻跃了几下,轻易的就脱险了。我被这个姑娘启发,才发现,我为了学好济水槊,一直在跟这个功夫进行对抗。只有我融入了,和招式混为一体时,我才能真正学好这门功夫。从那以后,我闭关了几日。待我出关时,本门的济水槊的武功已经融会贯通,我当时很想谢谢那位姑娘。再次来到海边,却看到姑娘急匆匆的走开了。我好奇心起,跟随姑娘前去。发现这个姑娘进入了一户人家。我听师弟提起过这户人家,这是东海边最大的一家盐商。平日里克扣盐工,有一次,盐商夫人去看望盐商,非丢了一串珍珠项链。是只接触过四个盐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