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5.惊闻大事(1 / 1)月儿在林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觉得挺好的,有菜有肉,饭还管饱。”金翠翠平静地回答着说。

今天下午逛街的时候,金翠翠想起中午在醉仙楼花的那五十两银子,还觉得一阵肉痛呢!这会儿吃着悦来客栈的免费饭菜,金翠翠的心情才算是被治愈了一些。

对于金翠翠来说,饭菜嘛!好吃难吃还不都是这么一回事?能填饱肚子就行。

起码,悦来客栈的饭菜再不好吃,油水也是足足的,比起陈家的饭菜来说,已经好太多了。

“娘~!我觉得还是醉仙楼的饭菜好吃。”陈小玉嘟起了嘴。

有钱花不出去的感觉,太难受了。

金翠翠倔起来的时候,也挺倔的。

不管陈小玉撒娇还是卖痴,今晚说不去醉仙楼,就是不去。

陈小玉逼的紧了,金翠翠就叫金忠金厚陪着陈小玉去,她自己则是一定要留在悦来客栈里用餐。

陈小玉不放心金翠翠一个人留下,除了妥协之外,也别无他法。

“小玉啊~!醉仙楼的饭菜虽然好吃,但它太贵了,偶尔吃上一次,娘还能接受。天天去那儿吃饭,娘肯定会食不下咽的。”金翠翠劝说着。

“娘~!女儿有银子,女儿也会努力赚银子,您不用担心不够银子花用。”陈小玉不乐意地说。

对陈小玉来说,赚银子就是为了花的。要不然,陈小玉干嘛要挖空心思赚银子啊?

回了长洲县后,陈小玉就算有银子,也找不到醉仙楼这样的地方吃饭。来了府城,可不是该好好享受享受?

“小玉啊~!娘知道你孝顺,可是,娘真的吃不下。醉仙楼那些菜,对娘来说,吃的不是菜,而是银子啊!”金翠翠笑着说:“或许娘是没这个享福的命,娘还是喜欢这里的饭菜,价廉物美。要知道,咱们在家的时候,天天喝稀粥呢!”

陈小玉无语。和陈家的伙食比起来,这一顿饭菜确实已经很好了。

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

如果对金翠翠来说,醉仙楼的饭菜是一种负担的话,陈小玉也不会强迫金翠翠接受自己的消费观。

天刚擦黑,金翠翠就睡着了。

坐了几天的骡车赶路,今天逛了大半天,金翠翠确实累了。

陈小玉没有睡觉,盘膝坐在床上,释放出神识,往知州衙门那边而去。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陈小玉想查探一下,吴知州这人背地里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小玉想找些吴知州的把柄抓在手上,让吴知州主动打消想要纳金翠翠为妾的念头。

今晚的知州衙门,灯火通明。

吴知州的钱粮师爷也姓吴,是吴知州的本家叔叔。

吴师爷在耳房里加班。

吴师爷坐在桌边奋笔疾书的时候,吴知州进来了。

“致远啊,你来的正好。”吴师爷见到吴知州,放下了手中的笔,站起了身。

“三叔,你找我有什么事?”吴知州问道。

吴师爷是吴知州的族叔。

吴知州刚考上探花,做了个七品县令的时候,吴师爷就跟着吴知州,帮忙处理钱粮上的公务了。

可以说,吴师爷跟着吴知州忙活了快二十年了。

“致远啊~!官仓的事你可要抓紧了。要不然,等到上面知道咱们平江府受灾,下达公文要求开仓放粮,你我都脱不了干系啊!”吴师爷皱眉苦脸地说。

自从收到各地欠收的报告后,吴师爷愁的头发一把一把地掉。

原因很简单,官仓里的粮食,在半年前已经被吴知州“借”给几个大粮商给卖掉了。现在,新粮收不上来,官仓里空空如也,拿什么去应付上头“开仓放粮平米价”的要求啊?

要是被人知道,现在的平安仓里只有十来吨粮食,吴知州不要说头上的官帽不保,说不定还会掉脑袋的。

而吴师爷这个经手操办的人,肯定也要掉脑袋,毕竟,私卖官粮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轩辕王朝一共有十六个府。

平江府有个别称,叫做“五府通衢”。

意思就是说,平江府的交通十分便利,水路陆路像是蜘蛛网一般,连通着另外四个府。

平江府的北边,是北云府。

北云府和北魏接壤,驻扎着定北侯率领的十万大军。

北云府人烟稀少,土地也不够肥沃。

因此,平江府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在战时的时候,为定北侯的大军供应军粮。

因为种种原因,平江府的官仓规模建的特别大。延绵十里,能装的下上千吨的粮食。

近十年,边关无战事。

定北侯的军队,在和平时期会分出两万多人耕种,尽量做到粮食自给自足。

两万多人种的粮食,勉强够军队嚼用。

可以说,近十年来,平江府运往边关的粮食并不多。

官仓的粮食每隔上两年就到倒腾一次。也就是说,每隔两年,知州衙门就要负责把新收上来的粮食存进官仓里,把官仓里旧的粮食给倒腾出去卖给百姓。

倒腾官仓的时候,粮食一进一出之间,是有损耗的。

损耗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之间。

也就是说,每两年倒腾官仓的时候,就是平江府知州衙门赚外快的时候。毕竟,官仓的粮食折损率,最高也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剩下的这些,全都是平江府知州衙门的外快。

可惜,吴知州贪心不足,近两年居然还和几个大粮商做起了粮食借贷的买卖。

每一年秋收后,是粮食最便宜的时候。

而每一年年底,则是粮食最贵的时候。

吴知州和几大粮商商量好了,冬天的时候,粮商们先从官仓拉走旧粮去卖了。等到秋收新粮收上来后,再去买了新粮来填充官仓。

这样的“生意”,一年能带给吴知州近十万两银子的“收益”。

可这样的“生意”,是建立在风调雨顺的基础上才能做的。今年上半年,平江府各地都受了灾,吴师爷提心吊胆的,生怕粮商们不还粮食。

毕竟,现在的粮食可是天价啊!

让粮商们花这么贵的价格去收购粮食,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三叔不用担心,粮食的事,我已经让人准备了。”吴知州挥了挥手,不在意地说。

吴知州既然敢做这样的“生意”,自然早就把退路给想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