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1 / 1)知言寸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焦延寿随即和方韩一阵相谈,最后方韩满意的走了出来,见到在院子里整理鱼干的窦少君,上前问了问。

“你可是河北观津人?”

窦少君不知所措的看着这位县令,不知他为何突然问自己。

“傻愣着干啥,问你话呢,前两天不是挺会说的,今天怎么楞着了?”

“呃……方县令莫怪,小子离家太久,一时没反应过来,”窦少君赶紧回答,随后又疑惑的问道,“我好像是河边观津人氏,不知方县令为何问此事?”

“那你家中是否还有兄姐二人?”

窦少君仔细回忆了一番,随后点了点头。

之后方韩又仔细的问了问窦少君的经历,弄得窦少君一头雾水,之前办理户籍的时候都没这么仔细,怎么今天突然想起了呢?

窦少君也不知道方县令是怎么了,焦延寿到底和他聊了些什么,反正县令问了他之后,没呆多久就离开了。

随后的时间都是各种祭祀活动,今年遭了大灾,乡亲们对这种祈求平安的祭祀活动格外注重……

翌日天刚蒙蒙亮,窦少君打开房门,就见到门外的几人,牛三马四和另外几家的孩子,这些人现在是窦少君鱼干工坊捕鱼大队的主力。

昨天晚食过后,他们几人就在河边下好了地笼,今天一大早,窦少君又得带这几人去收鱼,之后收鱼的事情就全部交给他们了,

他打算趁这两天还没有收粮,赶快将他的鱼干工坊盖起来,毕竟只是搭建一个能够遮雨储存的屋子,和一个足够大的晒坝,其实就是一大块空地,上面搭建一些简陋的架子。

为了方便,窦少君决定就在赵老三的屋子前面,搭建鱼干坊,修建鱼干工坊的人,全靠昨天入伙的那七家,不过窦少君还是把帐算清楚了的,这几天该给多少工钱,他一分都没有少给,所以他那好不容易鼓起来的荷包又瘪了。

这个工坊建起来之后,他们的分工就更明确了,牛三马四带着几个孩子负责捕鱼,其实按照汉朝的年龄应该说几个快要成年的孩子,赵家负责宰杀和处理鲜鱼,马氏和孙氏负责晒鱼干,王家和两个李家暂时是修建工坊的主力,窦少君现在也用不上这么多人。

销售这一块完全交给牛牧了,现在这么一点鱼干,那个鱼肆完完全全有能力吃下,所以牛牧每天也只是运输,虽然单边就有近三十里路,但对牛牧来说,这都不算啥,他每天拉着一板车的鱼干进城,隔两天又拖着一板车的菽,也就是黄豆回来。

这也是窦少君消耗钱财的一大去路,之前他在城里买了些小鸡回来,可现在这个环境,没又饲料也没有剩饭,他一个人也没有时间出去割草来喂,只好想法子买些便宜的东西来喂。

黄豆这种东西产量大,而且不能常吃,因为吃多了,身体消化不了,也就是屁多,所以豆子大多数时间都是用来喂牲畜的。

一石黄豆也才三十来钱,连那些粮食的一半都没有,而且窦少君还能用黄豆来赚钱,那些没用的豆渣就是完美的饲料。

……

……

“少君,你要这个石磨作甚用呀?”

“当然石磨粉咯,过几天你就知道了。”

王大叔不仅会木匠的活,这石匠的活他也会一些,这石磨就是窦少君拜托他制作的。

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石磨,只是还比较粗糙,研磨的东西也不够精细,据说这东西是鲁班发明的,只是流传不广,恰巧焦延寿院子前面就有一个大石磨,曾经也用来磨过麦。

不过村里人都舍不得浪费粮食,都在自家用石臼舂米,这样麸皮和面粉就整个黏到一块了,很难分离,至于味道嘛,还是要比麦饭好吃不少。

窦少君以前没得选,现在他想要吃得好一点了,比较手里有了一点点钱财。

村里的石磨太大了,而且磨齿也只是凹凸不平的坑洼,所以他就请教了焦延寿,找到了王大叔帮忙做一个稍微小一点的石磨,并且他要求将磨齿改成后世常见的八区斜线纹磨齿。

这种磨齿因为疏密得当、排列有序,磨出来的粉比市面上卖的要细腻许多,而且磨面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了。

眼下,王大叔一家子正费力的安置刚刚做好的石磨,这石磨几天前就着手制作了,因为很多东西都能找到现成的,所以没有花费太多时间,窦少君将石磨安置在鱼干工坊东侧的草棚里,这个草棚就是窦少君预留的磨面工坊。

经过这么几天的劳累,这座工坊终于有了雏形,但也止步于此了,因为收粮的时间到了,大家都要忙着收粮了,毕竟任何时代,粮食都是最重要的,只有有了足够的粮食,解决了温饱,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干其他的。

接下来的这两日就连牛牧都没有打算出去,他和鱼肆的掌柜的商量了一下,每一日他出三十钱的车费,掌柜找人到丰李乡来收鱼。

说实话窦少君真没看懂牛牧这一番操作为了啥,一天三十钱,请乡里的人帮忙收了不好吗?他耽误这几天,花出的钱,能从粮食里面找回来吗?

窦少君名下也是有几亩地的,不过地上的粮食已经许诺交给赵子怡了,所以窦少君完全不操心,一切都由焦延寿安排。

不是他不想去地里帮忙,虽然有几分不想,但主要还是他去帮过一次忙,他看着马四家里挺不容易的,想着马四也照顾过他,而且捕鱼现在都是他们在做,窦少君便跟着去帮忙收粮食。

可他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上辈子没机会,魂穿的这人也没从事过,所以闹了不少笑话,最后只好作罢。

这几日他也忙得不可开交,鱼干工坊还有一抹多事情等着他去做,捕鱼大队的几个孩子每天还是坚持不懈的送鱼过来,负责宰鱼的赵大叔没时间过来,窦少君只好回到亲自操刀的时间了,晒鱼干这种事情只好交给赵子怡了,因为每天至少都有一百多斤鱼送来,窦少君哪还有时间去晒鱼干。

这还是这几天只放了一半地笼的结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