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李元昌、杜荷都得到了应有的处置,但是李二在要下旨处死赵节的时候,却遭到长广公主阻挠。
长广公主是李二的姐姐。
隋朝时期,嫁给华州刺史赵慈景,始封桂阳公主。武德初年,改封长广公主,再嫁安德郡公杨师道。
而赵节,就是长广公主与赵慈景的儿子。
长广公主知道李二要判处儿子赵节死刑,便求见李二。
她见到了李二,立即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哭着喊着求李二放过她的儿子赵节。
长广公主身为李二的姐姐,还没有试过给李二行如此大礼,也没有试过如此向李二求情。
李二看到姐姐不顾身为,为了替儿子求情,头都磕破了,感到左右为难。
须知道,谋反是十恶不赦的第一大罪,若将赵节放了,大唐律法的威慑力就没有了。
若是执意把赵节处死,李二心里又觉得对不起苦苦哀求的姐姐。
一直以来,他的这位姐姐还没有求过他帮忙。
可是,赵节所犯的是谋反罪,必须处死。
他连宗室、有功之臣、女婿都狠心处死,自然不会单单饶了外甥。
李二让长广公主起来,而长广公主死也不起来,似乎要与李二耍赖,一副不放过赵节,她就长跪不起。
李二皱了皱眉头,眼珠转了转,突然,他也跪了下来,与姐姐对拜。
长广公主见状,顿时不知所措。
李二贵为天子,他的膝盖,只跪天、跪地、跪父母。长广公主虽是李二的亲姐姐,但也受不起身为天子的弟弟跪拜。
李二一边与长广公主对拜,一边哭着道:“大唐有律法规定,该奖赏之时,即使对方是仇人也要赏。该处罚之时,即使对方是亲戚也不能包庇纵容。不是朕要杀赵节,是大唐律法要杀赵节。为了维护大唐律法的尊严,朕唯有对不起姐姐了!”
长广公主没想到,自己想与李二打感情牌,反而被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长广公主唯有放声大哭,没想到李二也跟着放声大哭。长广公主跪拜,李二也跪拜。
长广公主看到这个情况,明白李二是铁了心要杀赵节。她知道自己救不了赵节,唯有与李二抱头痛哭一场。
赵节死后,李二将杨师道的书令职位撤了,降为吏部尚书。
杨师道之所以被降职,主要是因为他参与调查赵节的过程,受到长广公主的施压,为赵节开脱,并且替赵节隐瞒了不少罪行。
纸包不住火!
杨师道袒护赵节的事,很快就被李二知道了。
面对儿子被杀,丈夫被连累,长广公主渐渐变得豪侈自肆,晚稍折节。
除了李承乾外,参与策划谋反的太子一伙基本全被处死。
被处死的人,除了侯君集、李元昌、杜荷、赵节外,还有李安俨等人。
有罚,便有赏。
李在古因为破获太子谋反一事立功,接替致仕的高士廉,迁升为右仆射。
至于在此事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纥干承基,则被任命为祐川府折冲都尉,封爵平棘县公。
“叮!恭喜主人,政治值增加1点!”
“叮!恭喜主人,因所有属性爆棚,获得技力值10000点!”
“叮!恭喜主人,因所有属性爆棚,军师技起死回生和召唤术天地色变可以使用!”
李在古迁升为右仆射实职之后,卧龙军师系统发出提示音。
“叮!提醒主人,使用起死回生之时,需要消耗掉分之二军师值!另外,提醒主人,使用天地色变之时,需要消耗掉过半军师值!因此,这两项军师技和召唤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随便使用!”
李在古心里想:以自己目前的军师技和召唤术,这最后的两项军师技和召唤术倒像是鸡肋。管他呢,反正是系统自己送的,不要白不要。或许,有一天用到也说不定。
“叮!恭喜主人,因所有属性爆棚,燕云十八骑、大汉虎贲军的使用时限增加为十六个时辰!军师技的各项技能使用过程的成功率大大增强!”
“叮!恭喜主人,因所有属性爆棚,特获得奖励九转化毒丹、超级金创药、生不如死散、解蛊避虫丹、无色无味迷魂散各一瓶!”
“叮!恭喜主人,因所有属性爆棚,获得起死回生续命丹十粒!”
李在古没想到,所有属性爆棚之后,会一下子获得这么多奖赏。
他等了片刻,确认系统没有继续发出提示音,默念打开系统。
随即,脑海呈现出类似全息投影的面板。
姓名:李在古
武力:120
智力:120
政治:120
统率:120
魅力:120
技力:20051
军师值:66
军师技:1士气,2疗伤,离间,4化为武将,5劝降,6扰乱军心,化身武将霍去病,8强化武将,9护罩,10强化武将升级,11瞬间移动有距离限制,12起死回生。
军师召唤术:1燕云十八骑,2万箭齐发,兽王咆哮,4雷鸣电击,5大汉虎贲军一千,6天降陨石,大汉虎贲军千,8天地变色。
物品栏的物品:孙子兵法、遁甲天书、十八般武艺秘籍、灵宝弓雕翎银箭、霸王枪、落日神弓、落日神箭、轩辕神剑、黄金盔甲、穆王八骏、九转化毒丹、超级金创药、生不如死散、诸葛神弩、解蛊避虫丹、无色无味迷魂散、起死回生续命丹十粒、炎黄神针九枚。
看到卧龙军师系统达到顶峰,又想到自己武将品阶获得最高殊荣,而且官职上进入相位,李在古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满足、一股得意感。
不管怎么说,李在古是人,不是神仙,有这种感觉实乃人之常情。
可以说的是,如今的李在古比他曾经的偶像李靖所取得的还要高!
出则为将入则相!
当今整个大唐,能够取得如此成绩的人,除了李在古外,就只有李靖!
李在古获得升迁之后没多久,李二就重新立储的问题上,召集多名大臣进行商讨。
有大臣建议立魏王李泰为储君,有大臣建议立晋王李治为储君,有大臣建议立吴王李恪为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