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要不要持节?(1 / 1)浮士德.CS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咸阳的城墙之上,商君在城墙之上看着城墙下面的防暴警察和武警。

这些人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事情,商鞅知道如果打起来的话自己这边绝对赢不了,这边的弩箭对于那边的防刺服和盾牌几乎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那边只是围困着咸阳,硬挺着不投降,但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古代围城经常是几个月,甚至以年计算,咸阳城的粮食支撑半年是没问题,要是省着点吃,或者吃点最常见的肉(智子:食物?你们身边到处都是。),时间还可以久一些。

军队的士气现在没问题,新近提拔的勇士们斗志昂扬,高举长戟誓死,保卫给他们富贵的伟大君王嬴渠梁。

有秦国旧贵族们叫嚣着是变法招致天罚,但是没有多少人同意这种声音。

对于战国的贵族们来说,捞到一个军功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现在对于变法贵族们是支持的,但是对于卫鞅是人人喊杀的。

然后凯申物流就接到了首次业务订单,负责对先秦的秦国进行招抚工作。

这地方属于古中国的文化发源地,我们是文明古国,又不是把印第安人灭了占了他们地的蛮夷,连人种都换了,要是不管不顾灭掉古代穿越者,影响非常不好。

“我去进行外交工作,在穿越时候,曾经以周王室的使者身份周游列国,那时候也是战国。礼崩乐坏的年代没那么大规矩,何况还是商鞅变法的秦国。”

欧阳宇儒在接到服务订单后,和凯申物流的同事分析了一下形势。

春秋时代的外交,尚相当坦白,欺诈并不多。大体仍是有规则,讲道理,重礼节的国际交往周旋方式。

外交辞令方面,春秋时代外交辞令是口头应对、文书来往、赋诗。

赋诗由乐工负责,外交人员不过发指令指示而已。乐工一面奏乐,一面歌唱,乐歌并作。

而外交协议盟约,称为载书。虽然大多是不平等条约,但尚可讲道理。小国若有智胆兼备的外交家,亦可与大国抗衡。

战国初期的百年间,吴越至商鞅变法,时代就变了。各国国君专制独裁,扩充领土变成列强的最高国策,成帝国主义国家,欲统一天下。

外交成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纵横诈伪成显著特征。

不过欧阳宇儒并没有采用战国时代的功利外交方法,而是专门定做了一套当时复古的外交官服装,准备以春秋时代的古礼节来进行外交,这样的贵族风范,可以让那些秦国高层放心。

然后,他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要不要持节呢?”

使节使节,出使的人持节。

“节”最早只作为一种外交礼器的涵义而存在,其后逐渐演变为代表皇帝威权的象征。

那么作为一种“外交礼器”,“节”这种东西具体有什么样的含义,又蕴含着什么样的责任与权力呢,持节使者与不持节的使者,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首先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外交对象上来看,大抵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以分封,宗藩、朝贡等体系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圈之类的外交,另一种则是诸如中亚,阿拉伯,南亚等较远的国家的外交。

在前一种较小范围的外交之中,因为中国宗主国的位置是确立的,不需要强调使者的身份,仅从外貌,生活习惯,已经其他种种方面,外交关系的双方基本都能确定对方是谁,从哪来的,所以这种外交之中是很少用“节”这种外交礼器的。

这就体现出了“节”作为外交礼器的第一个含义,区分彼此,代表国家民族的一种象征。

另一方面,以汉朝为例,在与中亚诸国的外交之中,因为受到匈奴的阻隔,实际上对于中亚诸国来说,汉朝是一个相对遥远的概念。对于汉朝也是一样,中亚诸国甚至更远的西亚,欧洲等诸国,也是比较遥远的,双方根本没有建立稳定的外交关系。

这个时候,派遣使者出国的时候,“持节”就是一种表明自己身份的手段,同时也是告诉对方,这是我的使臣,代表我的国家和帝王,如果你对使节不友好,就是对我不友好。

从这个意义上说,使者持不持节,实际上也是一种区分内外,远近的方式。

除此之外,持节与否的另一个含义,则是代表中央王朝对这件事情的关注程度。以魏晋南北朝军阀割据时代的例子来看,这一时期“节”的内涵实际上是被扩大了,从单纯的外交礼器,演变成为皇帝的象征,突出了其中代表皇权威严的成份。

这就体现出了“节”作为外交礼器的第一个含义,区分彼此,代表国家民族的一种象征。

另一方面,以汉朝为例,在与中亚诸国的外交之中,因为受到匈奴的阻隔,实际上对于中亚诸国来说,汉朝是一个相对遥远的概念。对于汉朝也是一样,中亚诸国甚至更远的西亚,欧洲等诸国,也是比较遥远的,双方根本没有建立稳定的外交关系。

这个时候,派遣使者出国的时候,“持节”就是一种表明自己身份的手段。

同时也是告诉对方,这是我的使臣,代表我的国家和帝王,如果你对使节不友好,就是对我不友好。

从这个意义上说,使者持不持节,实际上也是一种区分内外,远近的方式。

除此之外,持节与否的另一个含义,则是代表中央王朝对这件事情的关注程度。以魏晋南北朝军阀割据时代的例子来看,这一时期“节”的内涵实际上是被扩大了,从单纯的外交礼器,演变成为皇帝的象征,突出了其中代表皇权威严的成份。

关于汉朝以后“节”的含义,欧阳宇儒是不用考虑的,不过他作为战国时代穿越了十几年的人,还是有些为难。

现代的政府又不是秦国的名义上宗主国,可是也不能算是域外国家啊。

基本上,那些也是中国人的老祖宗。

那到底要不要持节呢?

“不要自作主张,等和咱们政府人员沟通好了再行动。不要以为这是小事,要是一不留神,就被人拿来做文章。我们这些人觉悟不高,你明明有专业本事,竟然不肯去吃盒饭免费给那些狗屁教授们打下手,反而来凯申物流当顾问赚服务费,有些人看我们不顺眼啊。”

田傲隆是当过皇帝的,所以看问题的角度有些刁钻,但想想还挺有道理的。

这不是“节”的问题,这是严重的政治问题,搞不好要被人穿小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