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有关读书的话题(一)(1 / 1)山河游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书吧,自然就会有不少读书的话题,经过客人的认同,就开始了读书的体会的专场,在那个小舞台的位置,任何人都可以上来说两句。

比如下边这位刚过三十岁的大男孩,说到了《读书的三次分层》:

闲来读书,不知晨晨与昏昏,坐立间随音乐而动,书籍散乱于沙发之上,当然还有没有来得及洗的衣服。在过而立之年,对于读书的认识似乎更加明确,而梳理读书的过程,也有了些许思索,特别是对于自主读书的认识:

自主读书是相对于原来的被迫读书,从小学和中学的课外书开始,到大学和工作之后的完全自我选择读书,我们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三个层次。当然不是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而是我们经历的各个阶段,也就是我所说的三次分层:第一层,八卦阶段;第二层,系统阶段;第三层,乐哉阶段。

先说第一层,八卦阶段。此八卦并不是说的伏羲八卦,而是说的当今我们说的八卦,有点窥探别人**的意思,就是这个八卦。根据《人类简史》上说,八卦是智人的天性,从我们现在处的状态,的确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充分满足了我们八卦的本性,当然也可以说是我们八卦的本性弄出了这么多的八卦信息,无论是娱乐八卦,还是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处在一个八卦状态。当然我们读书也是从八卦起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八卦通俗来说就是诱惑的方位,当你被诱惑的时候,你因为好奇相信了某些东西,你就会读那一方面的书籍。所以在八卦的时代,你总会看很多信息,看很多翻了没有几页就放弃的书籍。这就像大浪淘沙,最终让你选择继续八卦下去的没有几个。

第二层,系统阶段。没错,当你对八卦的方位感觉到有成就感的时候,你就会选择系统地读这些方面的书籍。当然有时候,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就像面对研究课题或对于工作,我们总是会读一系列的书籍,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这可能是为了应付,为了生存,或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但主动读书,如果走上系统阶段,你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往往是为了争取在这个领域的一定话语权。就像你是一个球迷,你得能说出哪个俱乐部又转会了哪一个球员,哪个大师有自己的足球哲学,说得专业。不过系统读书,并非只是一个领域的系统读书,对于这个阶段的读书我们没有专情,而是有那么点三心二意,系统读书的阶段,是知识快速积存的时期,这是经过一定训练的人,才能达到的阶段。

第三层,乐哉阶段。这个阶段有点像如今的婚姻制度,一夫一妻。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会发明一个最字,为什么会发明一个词情有独钟,的确乐哉阶段,我们读书已经变得情不自禁,这方面的书籍已经融入了你的生活,甚至有时候你还浑然不知。就如昨日,突然有人跟我谈起历史人物一样,它会不经过你的思索,就强迫你的声带和嘴,表现出了一种滔滔不绝的状态。而且你并不满足于知道,而是经过了系统地训练,开创着属于自己的一条新路。乐哉如此,一生相随。

当然,这三个分层,是经过知识的累积和多次选择,而一步步往上走的。这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处于八卦阶段的人也许读书不求甚解,但他们依然很快乐,接受新的事物也会更多。处于系统读书阶段的人,往往处在纠结之中,因为随着读书系统化,思维往往会固化,有点故步自封或者被洗脑的感觉,这就像某些学医学的人,特别是精神病学或心理学,他们都会觉得自己有那么点倾向。系统读书会帮助记忆,努力增长辨别真假的能力。而乐哉阶段,纯粹是兴趣使然,这就像我们的梦想,从小时候就一直开始变,可到最后我们真正喜欢的,却与小时候大相径庭,不过幸好有了这个兴趣,可以乐哉。如果说系统读书让你有学习是为了用的痛苦,那么乐哉阶段,纯粹是痛并快乐着。

下边这位绘画爱好者则说到了自己逛书店的经历:

在书店,莫名其妙地在画册面前驻足,拿起那本厚厚的文森特·凡·高的画册,就迈不开步了。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曾经看过他的传记,但并没有看到如此多的他的作品。以前只是知道《向日葵》《加歇尔医生的肖像》《星夜》,如今翻看画册,吸引我的并不是这些拍卖会上挥锤砸出天价的作品,反而是那些别人不提起的。比如《荷兰的花圃》,海牙,1883年4月,布画油画,木板背衬,48.9cm*66cm,保罗·梅隆夫妇收藏,美国国家美术馆;《木匠的院子和洗衣房》,海牙,1882年5月,铅笔、墨水笔、毛笔、黑色墨水、墨水薄涂,不透明白色水彩,粗纹水彩纸,28.5cm*47cm,库勒—穆勒博物馆,奥特洛;《开花的柠檬树》,瓦兹河畔奥维小镇,1890年2月,布画油画,73.5cm*92cm,凡高博物馆,阿姆斯特丹。

之所以喜欢上述三幅画,更多的是给我田园的享受,一种朦胧的向往,让我沉浸其中,感受没有围栏的房子,感受阡陌分明的花圃,感受那柠檬树盛开的沉静和希望。

在他的精神世界中,除了人物头像是他的最爱,特别是超自恋的自画像,更多的是那些看似像练习一样的插花,或者他本来就是用来装饰自己屋子的,仅仅是为了在插花衬托下,自己有那么一朵解语花,就像他钟情的向日葵,当然还有康乃馨、红罂粟、玫瑰花、牡丹花、贝母花、鸢尾花等。我想他是一个柔性的男人,虽然总是把自画像画得那么Man,其实他骨子里还是那样细腻,以至于在他的画中,都没有张扬的马匹,更没有狂吠的猎犬,而只是向往成为贵妇怀中的猫,但最终他归于田园,关注底层的小人物,成为被印象派称为的逃离者。

还有一位分享了自己逛书店的经历:

昨日,翻看《荒野猎人》这本书,由开始怀疑它是一本类似《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小说,逐渐认为它并非全然虚构,就像看李敖的《北京法源寺》,有些人物你在历史里很熟悉,可很多桥段则是虚构的,但却丰富了历史的合理想象,更有意思。一直有听说《荒野猎人》的电影版不错,还一直没有看,想看完小说之后,再去看电影。

今早,因为右臂皮肤过敏很痒痒,就早早地起来了,天那么冷,我却在吃完早饭之后,莫名其妙地去了书店。在进书店之前,看到一家三口刚从书店走出来,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手中抱着两本精装的名著,如获至宝,在外边的那本是《简·爱》,想想我大学的时候才看过这本书,也是在一个新华书店,那时没有买,而是在书店懒着一直坚持看完。

在进书店之后,还是那个习惯,在所谓的畅销书或新书展台停留一段时间,看看有什么值得开眼界的书籍。看到有本《世界上的另一个你》,拿起来翻看了一下,觉得有点意思。之后在人物传记的类区看了一下有没有新书出版,的确有,不过大多老生常谈,便没有停下来翻看的**。

上了三楼,则有更多我喜欢的书籍,不过来过多次,却从来没有买一本新出版的小说,也没有真的有心思读完,就像看到如今的言情小说,比如:《当我足够爱,才敢失去你》《缘分让我们慢慢靠近》《如果可以,不停相爱》《所爱披靡》《曾许诺》,我想在我的感情世界中,我很难想出这些名字,可能作者都是女生吧。我想男生也许心思更细腻,写出的言情可能更耐人寻味。

很想翻看完那本《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可能跟作者的年龄相近,彼此的心性更为趋同,对于孤独的理解,对于前30年的回首,认识起来并不在那么肤浅,而是透着那里边的颠簸和渴求。

最后,还是没有买一本书,像往常一样寂静地离开。到了这个年龄段,你已经没有了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舒缓的音乐中细细品读的热情,而是希望处在书店中,感受曾经的青春,让自己除了对青春的留恋,还有让心不老,坚持去读一些意料之外的书,坚持写自己猛地想要写的文字,坚持让今日的文字覆盖昨日的忧愁,坚持让如今的自己微笑面对曾经的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