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在这群搞事的学子中扫视了一圈,没找到舒童,葛良不耐烦的朝霍非等人挥了挥手:“都愣在这儿干什么?散了吧。”
正说着,便看见一身道袍的舒童扛着几面长长的旗幡从远处走来,葛良顿时是怒不可遏,三步并做两步冲了过去,一把揪住舒童的衣领,恶狠狠的道:“说,你是不是故意的?”
舒童被揪住衣领动荡不得,只得连连摇头道:“教授,稍安毋燥,千万别冲动,冲动是魔鬼,周围有那么多人在看着呢,影响多不好啊。你先放手,学生有话要对你说。”
葛良四下望了望,果然见四周有不少学子在往这边看。
“你跟我来。”葛良并没放手,而是依旧揪住舒童的衣领,将他拖到一间屋舍中。
没过多久,两人又从屋舍中走了出来,葛良此时全然没了刚才气极败坏的样子,而是笑眯眯拿着原本在舒童手上的旗幡。
明伦堂中,岳麓书院的吴山长正在侃侃而谈:“把知、行二样分开,就是我们要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如果把纯粹的认知与行动弄得混淆不清,那么难易又从何产生……”
正说着,瞥眼看见葛良从门边溜了进来,往郭山长后面几名学子手中偷偷塞了几面旗幡。
吴山长微微一笑,不由侧身看了看自己身后“惟楚有材”和“于斯为盛”两面旗幡,不觉底气十足,声音也洪亮了许多。
好不容易等到吴山长说完,郭山长缓缓从圈椅上站起身,轻咳两声刚准备开口,忽听身后一阵“哗啦啦”声响,不由转头回望。
只见最右边的两名学子各展开了一面旗幡,一面是“十步之类有芳草”,别一面旗幡则是“广厦所育皆英才”。
这幅对联正好和对面的“惟楚有材”遥遥相对,其含义不言而喻,大家都有才,彼此彼此。
郭山长有点恍惚,这是谁安排的,我怎么事先一点不知道啊?
还没等郭山长从恍惚中醒来,左边又是“哗啦啦”的一阵响,所有人的目光又被吸引了过去,只见又有两名学子展开了旗幡,一面是“千里余波留圣泽”,别一面则是“四围深翠获儒关”。
这幅又是对应“于斯为盛”的,你是人才鼎盛,我是圣人门下,谁也不比谁弱。
这两幅楹联都是舒童穿越前参观白鹿洞书院时所看到的,后来又买了本旅游纪念册,上面记载了不少白鹿洞书院中的楹联,舒童当时颇感兴趣,便记下不少,不想在这种场合派上了用场。
舒童其实向葛良提供了不少楹联,有的比这还好,只是这其中有不少是朱熹写的,葛良竟一律不采用。
舒童觉得朱熹写的几幅楹联明显要更好些,如院门口挂着的那幅“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就非常好。
可葛良解释的是,在“朱张会讲”后的二十七年,朱熹调任湖南安抚使,见岳麓书院师道陵夷,讲论废息,士气不振,已非昔日可比,遂重整岳麓书院,不仅大修精舍,四处聘请名师,自己还亲自开坛讲学,可以说比山长还像山长,这才让岳麓书院再次进入繁盛时期。
两家书院都和朱熹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时再搬出朱圣人的楹联来压对方就明显不合适了。
让葛良感到不解的是,这个小书童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上好楹联,而且还都和白鹿洞书院有关,除了自己知道的几幅,其它都是闻所未闻。要说是舒童写的,打死葛良也不会相信,这些楹联莫说自己写不出,就连山长加书院中所有教授恐怕也写不出如此高水平的楹联。
为此,舒童的解释是,这些都是收养自己的那位奇人异士,也就是舒夫子教的。至于这些楹联到底是谁写的,舒童就推得一干二净,说舒夫子没告诉他。
这些旗幡都是舒童临时定制的,用的就是葛良给的二两银子,上面的字当然是葛良写的,舒童还是很有自知自明的,知道就自己那些狗爬一样的字真要写到上面,恐怕逼格一下子会连跌几个档次,这也是舒童扛着旗幡来找葛良的原因,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找葛良报销费用了。
葛良当然不会给舒童报销什么费用了,这点东西能花多少钱?恐怕半两银子都不到,这小子拿了自己二两银子还想一毛不拔,门都没有!况且刚才还惹了那么大的麻烦,让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这笔账还没跟他算呢。
郭山长面皮不禁抽搐了几下,心里大致有了数,一定又是葛良那个家伙搞得鬼,虽说这样似乎有点不光彩,可气势确确实实涨了不少。别的不说,对方只有两面旗幡,自己这边就有四面,光数量就压了对方一头,且内容也不遑多让。
貌似这样也不错!郭山长原本有些勾偻的腰顿时挺直了一些,手捻山羊胡须正要开口说话,眼角余光不经意扫到身后的队伍,捻须的手不禁一抖,差点没将几根山羊须给揪下来。
只见队伍末端,赫然站着个眉清目秀的小道童,正手持拂尘和对面的背剑少年四目相对,似有两道火花在空中激烈碰撞。
这是什么鬼?书院里怎么混进了道童?郭山长顿时就懵圈了,以至于连下面要讲什么都忘了。
这也不能怪郭山长,葛良这些勾当全是背着郭山长干的,那日迎接岳麓书院一行时,还没到书院大门舒童就被葛良给赶走了,一直在院门口迎候的郭山长自然是没看到这一幕的。
其实不仅是郭山长懵圈,台下的一干教授和学子也在懵圈,咱书院莫非是要和道观合伙办学了?
只有岳麓书院一行面色如常,毕竟来时大家都见过了这位小道童。
好在郭山长是老成持重之人,稍一愣神就清醒了过来,决定暂且将此事先放一放,还是继续辩论讲学要紧。
“咳、咳”郭山长轻咳了两声,稳了稳心神,开口道:“诸位同仁,老夫以为,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所谓知难行易,便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
郭山长正滔滔不绝的说着,突听明伦堂外一阵喧哗,紧接着一声怒喝传来:“都给我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