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猜测(1 / 1)斋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宜中的轿子停在葛岭一处庄园前,庄园的门楣上有三个鎏金大字“后乐园”,这里便是当朝右相贾似道所在的庄园了。

之所以取名“后乐园”,乃是用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中的寓意,也不知道这里的主人是在以此明志,还是在自我标榜。

守门的家丁见到陈宜中个个躬身行礼:“见过陈大人。”

陈宜中点了点头,径直进了大门,既没让人进去通报,也没让人在头前引路,仿佛就跟到了自己家一样。

陈宜中轻车熟路的在回廊曲径中穿过,不一会来到一座阁楼前,守门的家丁并未阻拦,任由陈宜中大摇大摆的进了阁楼。

绕过一扇屏风,就见一中年文士迎上前来,拱手笑道:“宜中兄来了?”

陈宜中识得此人,乃是贾似道的师爷翁应龙,忙拱手还礼道:“原来是应龙兄啊,不知周公可在否?”

贾似道在朝中威望极高,朝中百官多以“周公”来称呼,意为贾似道是当今的周公,是整个国家的定海神针,至于这其中有多少是真心实意,有多少是阿谀逢迎的马屁,只有天知道了。

翁应龙指了指后面,笑道:“周公正在后堂斗蟋蟀,宜中兄要是没什么紧急的事,不妨在此等待片刻,好久没跟宜中兄下棋了,不如你我手谈一局如何?”

“甚好!”陈宜中含笑点了点头,“小弟也无甚要紧之事,那就跟应龙兄讨教一局。”

说罢,两人便在前厅摆开棋枰,下起了围棋。

两人下的都很慢,动不动就长考,眼见着一个时辰快过去了,棋局才刚刚进入中盘。

“哟!宜中到了。”随着一声爽朗的大笑,一个身材微胖、面白短须的老者从屏风后转了出来。

陈宜中和翁应龙两人忙起身行礼道:“见过周公。”

来人身着一件绯色圆领对襟长衫,一副居家打扮,看上去十分随意,正是当朝右相、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

贾似道笑着摆了摆手:“不必拘礼,宜中好久没来老夫这儿了,莫不是在刻意回避?听闻最近朝中对老夫非议颇多啊。”

陈宜中闻言额头冒出冷汗,忙赔笑道:“周公说哪里话?下官可是周公一手提拔上来的,周公的知遇之恩下官一直没齿难忘,又怎会刻意回避?至于朝中那些宵小,不过是些只会清谈,实无一策的庸才罢了,周公无需多理会。”

贾似道在一张圈椅上坐下,叹道:“唉!话虽如此,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老夫为这个国家殚精竭虑,操碎了心,也不知日后史书上会如何评价老夫。”

“自是名垂青史,流芳千古。”翁应龙赶紧恭维道。

“应龙不必宽慰。”贾似道苦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二人坐下,这才继续道,“老夫不傻,还是有些自知自明的,这些年推行公田法,几乎将所有的皇亲国戚和士绅大夫都得罪了个遍,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咬牙切齿的骂老夫呢。罢了,不提这些,宜中来有什么事么?”

陈宜中脸色有些不自然,讪笑道:“周公果然慧眼如炬,的确有小人在背后中伤,下官今日一早在家门口捡到一本小册子,怕周公遭人算计,故不敢怠慢,特地赶来跟支会一声。”

说罢,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恭恭敬敬递了过来。

贾似道有些狐疑的接过小册子,随手翻看了起来,脸色渐渐变得阴沉起来。

薄薄一本小册子很快就翻到了底,贾似道合上小册子,对阁楼外沉声道:“来人,将廖应忠唤来。”

门外的家丁应了一声匆匆跑开,不一会儿,满脸阴鸷的廖应忠便来到了阁楼中。

“孩儿拜见义父,不知义父找孩儿前来所为何事?”廖应忠抱拳躬身道。

“你自己看看吧。”贾似道将小册子往廖应忠面前一扔,便不再说话。

廖应忠弯腰捡起小册子,打开粗粗看了一下,顿时是怒不可遏:“义父,这是何人所著?孩儿这就带人将他抓来。”

“混账!”贾似道一拍身边的茶几,怒道:“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你且将那日发生的事细细说来。”

廖应忠浑身打了个激灵,忙低头应是,将当日李慧娘的事详细说了一遍。

贾似道越听眉头皱得越紧,翁应龙则拿过小册子翻看了起来。

“你是说荣王当时也在场,还有其它什么人?”陈宜中敏锐发觉到其中的关健。

“有,还有不少。”廖应忠赶紧回话道,“有一个叫张枢的老头,最会讹人;还有一个跟荣王下棋的胖子,好像叫周胖子,其它人孩儿就不认识了。哦!对了,还有一个少年,在一边说了些莫名其妙的话,最后还不让孩儿将那贱婢的尸身抛入湖中,说要入土为安,孩儿便也没多管,任由他去了。”

“可知那少年是何许人?”翁应龙插言问。

“不知。”廖应忠摇了摇头,“那少年衣着普通,像是个平常的学子。”

堂上三人又问了一些相关细节,贾似道便挥手让廖应忠退下。

“义父,要不要孩儿将当日所有人的身份都查清?”廖应忠走到门口时,突然回身问道。

“也好。”贾似道不以为然点点头。

等廖应忠离去,贾似道看向陈宜中和翁应龙:“二位如何看待此事?”

翁应龙捻须沉吟道:“这种在背后恶意诽谤周公之事已不是第一次了,依学生之见,没什么大不了,也掀不起什么大浪,就不知荣王殿下跟此事有没有牵连?”

陈宜中摇头道:“荣王才智不足,又素来胆小,只知贪图享乐,从不参预朝中争斗,想来跟此事关系不大。”

“不然。”翁应龙反驳道,“荣王虽无意朝中争斗,却对周公恨之入骨,景定三年浙江大旱,荣王不但不开仓赈灾,反而借机抬高粮价,周公当时以死相逼,生生从这老家伙嘴里抠出了三十万石粮食。宜中你是没看到,荣王当时的眼神有多吓人。”

说到这里,翁应龙看着贾似道呵呵笑道:“都说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周公啊,您这梁子算是结大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