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二,人民小学的孩子们就来报到了。
胡小月一家好好见识了一回什么叫人从众。
那么多的小朋友那么多的家长,当然,也有老师,忙忙碌碌的就进了学校。这座原本空荡荡的校园一瞬间就恢复了热闹鲜活!
学校外那一排六间的小卖店简直生意就不要太好了!买红领巾的,买开学大扫除用小水桶和小手帕的,买本子的,买笔买包书皮的,那些老板看着都忙不过来个儿了。
毕竟这所容纳了三千多名小学生还有五百多名幼儿班小朋友的学校也算得上是这个县城数一数二的存在了。这生意要是不好那真是说不过去了。
胡小月就在此时看到了商机。
学校门口有很多临时的早餐摊子,那是啥都有,什么鸡蛋饼,米粉,包子,茶叶蛋,甚至还有羊肉串摊子,那自己离学校这么近,为什么不能试着摆个小吃摊试试呢?
说干就干,胡小月跟方秀云一说这个事儿,方秀云其实也早想到了,她这两天花钱只出不进那是花的心慌慌啊,这城里买根草都要钱,实在是不禁花,早就想创收了。
方秀云跑了好几家市场,买齐了锅碗瓢盆塑料袋,一楼索性就空了出来,摆上了三套桌椅板凳,前面外屋当吃饭的地方,后面里屋就弄成厨房,里头煤气灶,小煤饼炉齐上阵。
住宿呢,四个人都搬到楼上阁楼去睡,反正阁楼够宽敞,东西都搬上去也不碍事。
再跑了趟农贸市场,买了好几十个鸡蛋,又买了两袋面粉,买齐了酱油醋等调料,火烧火燎的,小吃店就开张了。
茶叶蛋五毛钱一个,放在大锅咸香的茶叶里煮熟浸泡了一晚,特别的入味儿!小馄饨一块钱一碗,皮薄软糯,上面撒了几颗葱花,再滴几滴香油饺子一碗十只两块钱,暂时的,就上了这几样。
第一个月!秀云小吃店就一炮而红!挣了一千三百八十块钱!
月底盘账的那天,方秀云把钱一张张地铺平摊开再叠到一起,心里不能说不激动。以前卖衣服的时候,虽然挣得多,但是一天天在外面站着,还得换着花样夸人家好看,人累心也累,还不能照顾家里孩子们,现在不同了,孩子们也都在跟前,自己虽然要早起辛苦,但是人舒坦,看着那些孩子们吃饱后开心的小脸,甜甜地说:谢谢阿姨,比啥都强。
稳稳迈出第一步后,胡小月建议妈妈可以加菜单了,咸口的加上了葱油饼和小笼包,甜口的新上了红糖馒头和红豆糕,还有大锅的豆浆甜的咸的都有,这些东西都是大众又讨喜的小吃,基本上就没有不爱吃的人。
如此一来,秀云小吃店的人气又是蹭蹭往上涨,到如今,早上8点钟基本上就都能卖光了。
要说这年头的人大多数都比较俭省,但是90后身为独生子女第一代的小学生们可是有钱又愿意花钱的主力,不说别的,就那红豆糕看着好看,吃起来又美味,贵一点他们都愿意买。
小孩子吃了,有些家长们送完孩子还要去上班,顺便也就跟着买了早饭,一来二去,吃了还挺好吃,东西也新鲜,自然就成了老客。
甚至很多住在附近的老人们也会来买,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吃这个软糯的东西也是再合适不过了,你别看这些老人年纪大,手里还是有退休金的,一个月买点吃喝的那是不成问题。
如此一来,秀云小吃店更是忙得热火朝天了。
还好胡小月懂事,经常能帮忙带胡小雨,方秀云准备等到下半年,胡小雨也满了两周岁了,就给他送到人民小学下属的托儿所去,虽然学费贵了点,但是好过天天在家闹腾,那边有老师还有小朋友,估计能呆的很开心。
要说让人操心的也还是胡小月上学的事儿,原本在镇上读了一学期的学前班,这不上县里来了,本来也可以去读这边的幼儿园,可是这孩子呢,愣是不肯去上了,非要读小学,好说歹说不听,那小学一年级也没有半路插班的,只能等下半年去,算作是新生。
家里缺钱的窘境随着小吃店的开张慢慢缓解了一些,现在小吃店每个月的纯利嫩稳固在两千五到三千块钱之间。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做的东西基本都能卖光,人呢,也不至于太累,方秀云对目前的状态很是满意,她给自己老妈也开了五百块钱一个月的薪水,本来外婆是坚决不肯要的,但架不住左劝右劝,还有她也看店里生意实在好,于是也就默许了。
日子就这么幸福充实地过着。
转眼就到了放暑假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开始空闲了,小吃店不再每天顾客盈门,而是三不五时地才会来一个人,现在东西也做得少了,基本一天就卖个二十几份的早点。
要说这么闲着呢,胡小月又开始鼓捣老妈去夜市摆买衣服的摊子。
现在是夏天,裙子用料省,进价便宜,买衣服的人呢,也多,最主要的是啥呢,最主要的是出了这条十八曲巷,弄堂外就是解放街,整个县城最繁华最热闹的街就是这里了。
入夏以来,晚上的夜市摊也都是摆在这边的,两相便宜,又有之前的经验,何不摆上一个暑假呢。
方秀云也是个说干就干风风火火的急性子,加上卖衣服也是有经验的了,很快就开了张。一天早忙晚也忙,胡小月怕妈妈身体吃不消,就建议停了小吃店的生意,反正夏天没什么人,校门外那一排小店也都是关门歇业的,而且胡小月还让妈妈趁这个机会去批一个卫生许可证和小吃店的经营许可证,省得老是心里慌慌的,感觉在做不好的事情,毕竟咱可是良民啊。
没有后世浙江政府的最多跑一次政策,方秀云的这个证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办好,这期间她顺便把自己一家子的户口也都迁了过来,这年头虽说城市户口已经不吃香了,但是也是很体面的,再说为了俩孩子上学,这户口也是不得不迁啊。
你别说,方秀云这次回村里迁户口的时候,发现村里人态度都比以前好多了,就是婆家人还是老样子,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态度。
人家外人见了都要夸方秀云一声本事,夸胡康来有能耐,都在县城里买房了,当然这中间未尝不乏一些看笑话的小人,他们觉得你胡康来再有能耐,新房子都造不上去,还要在县里住那么小的破房子,会挣钱有啥用哩!
这些人呢也就随它去,方秀云现在就是一心挣钱一心培养孩子一心买新房子,这些信念天天激励着她。她每天想着这些目标就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连去义乌批货都能多扛两斤衣服了。
夏天种的菜多会长,外公一个人在家俩儿子又是喜肉不喜菜的性子,所以有时候就扛着一大堆的丝瓜黄瓜豆角空心菜上城里来,太多了,小冰箱塞不下呢,外婆就左邻右舍分一些,这么几次下来,方秀云一家子在这小巷子里还有了个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