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又被罢官了,老头似乎也习惯了,朝堂上半点波澜都没起。
左仆射空缺,长孙无忌觊觎已久,那才是真正的宰相之位,可惜李世民没有如他所愿。
事情的起因是李孝常,李渊的族弟,迎娶李渊夫人太穆皇后窦氏家族的女婿,李孝常曾任隋华阴令,掌握永丰仓。大业末年,饥荒严重、李渊太原起兵后,向关中进军。
然而,进军途中粮食问题始终困扰唐军,故李渊至黄河边后,迟迟未能渡河入关。
李孝常华阴之叛,保证了李渊军粮供应及赈济饥荒稳定民心之需要,使李渊据永丰定关中东向而争下之战略得以迅速实现且断绝隋炀帝西归之希望,激化隋炀帝与从行关中将士之矛盾,终致江都弑逆,炀帝身死,李唐统治初步确立。
李孝常降唐,为唐夺取下提供了大量粮食和政治贡献,封义安郡王
李世民弑兄囚父,引起的风波依旧暗流涌动。
李孝常瞅准了机会,皇帝轮流做,你能做我为啥不能做?于是他造反了。
这件事对李世民的打击非常大。
这时候社会情况比较严重,既有内患,又有外扰。
隐太子的势力还未彻底肃清,因久经战乱百姓困乏,政治上积弊尚多,而北方强悍的突厥则乘机大肆侵扰。
于是派遣大军,前往平叛,将李孝常杀死。
但是,余党分窜,祸乱未息。唐太宗很忧虑,准备派一名得力的人去代替他。
经反复权衡,认为武士彟最合适。
于是,任武士彟为利、隆、始,静、西、龙等六州诸军事、利州都督,携家口前往这个反叛之州。
萧瑀之所以罢官,原因就是这老头竟然为李孝常求情,什么都是一家人,夺其爵,令其为民即可。
这话,这还能有好?果断把老头赶回家养老去。
经过此事,李世民愈发觉得身上的担子沉重,于是下旨,让大臣直谏。
旨曰:朕曾闻,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
傻子才上当呢!除了魏大傻子,大家都应付一下就过去了。
就是魏大傻子的一封谏言,气的李世民差点砍了他。
砍了魏征是不现实的,为了出一口恶气,于是把矛头再次对准了世家门阀。
于是下旨,定四时选法省并文武官,四时听选,随阙注拟。
至是,赴省参选者七千余人。诏以关中米贵,始分人于洛州听选。又以“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命房玄龄省并文武官,中央共留六百四十三员。
中书令房玄龄,虽然还是不宰相,却拥有了宰相没有的权势,一时间风头无二,连长孙无忌都压下去了,满朝文武,尽皆俯首帖耳。
恰好这时候,纥大败颉利可汗,西突厥强盛时,铁勒诸部皆附之。
至统叶护可汗势衰,薛延陀、回纥等转附于颉利可汗。
颉利政乱,又起而叛之,颉利遣将率十万骑进击,回纥酋长菩萨以五千骑大破之。
回纥由是大振。
适突厥雪灾,羊马多死,国人离散。
群臣劝太宗乘机进袭,李世民咬着牙,愣是没准。
不是他不想,突厥的牛羊不香吗?
没钱啊!
打仗打了这么多年,后勤的重要性李世民太清楚了,虽然有如家这个金库,源源不断的输送资金,李世民的开销依旧大的惊人,每个月的分红,也就是走个过场,从内库到国库,然后再到群臣手中,最后剩下空荡荡的两个库房,耗子进去都得含着泪出来。
腊月初八,周邵以及如家的股东们,长安的狐朋狗友们,尽数前往龙首原而去。
经过半年的工期,加上水泥之利,再加上周邵不断抛出来的新技术,学宫的先期工程,终于完成了。
初八是个好日子,更重要的是,今是老李纲的生辰,老李纲八十一岁了。
自从学宫开始动工,老李纲就没回过一次长安,不是在工地上看工匠们忙活,就是在周家老宅享受安逸的生活。
日子过的惬意且舒心,整个人都年轻了许多,精神抖擞的厉害。
所以学宫的揭幕仪式,周邵很知趣的选在了腊八这一。
这一红楼停业,满长安的能搜罗到的蔬菜,全都被如家包圆了,惹恼了不知多少达官贵人。
大冬的,整吃肉吃的腻歪,能吃上一口菜那是多享受,你李纲再牛逼,也不能这么干,我们不用活了啊?
不过,谁在乎呢?有钱的就是大爷!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大红的缎子盖在了太湖石上,盖住了整个大门。
大红的毯子,从门口半里外就开始铺上,一直延伸到学宫里面。
一路上就连枯树都披红挂彩,更有数十个青衣帽的人端着一箩筐铜钱,见人就撒。
财大气粗的厉害!
老李纲身穿寿星服饰,头上一根木簪子,把稀疏的头发拢起来,坐在太师椅上,在学宫正中的大厅之中,接受四方诸侯的礼拜。
老头子一辈子虽然衣食无忧,却从未如此奢侈过,此时此刻,却没有半点奢华无度的愧疚感,整个人反而神采奕奕,精神焕发,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一位位公卿躬身施礼,一位位大儒出口成章。
最后轮到周邵的时候,这子直接拜完寿,大手一挥,一座三尺高的珊瑚被抬了进来,这是寿礼。
压轴的李世民麻爪了,这尼玛,这子绝对是故意的,朕身为子,总不能背臣子落了面子,送些啥好呢?
一咬牙一跺脚!李世民令人把书圣真迹拿了上来。
兰亭集序咱没有,快雪时晴帖可是皇家珍藏,怎么也比那破破烂烂的珊瑚强吧?
此物一出,满堂惊呼,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其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即使偶尔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匀整安稳,不失平衡的美福
这是传世国宝啊!李世民的心在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