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章 拒绝(1 / 1)吾耳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木慈与沈大郎回到枣山村,就直接去了木家。

近段时间来,木昌好了很多,也不要人时时守着。木律关在房间里温书,木严在院子里锻炼走路。

看到木慈跟沈大郎进来,木严就问道,“妹妹,怎么样,那些酒都卖不出去了吗?”

木慈笑眯眯的点头,“都卖出去了,酒楼的老板还又订了十坛的量,约定明日来取呢。”

闻言,木严就放心了。

自他听到自家妹妹酿酒以后,就天天担心粮食被糟蹋了。

毕竟木家往前数十代都没人会这个东西,木慈突然说会,还买了那么粮食来酿酒,他也是怕浪费了粮食酿不出酒,到时候木慈难受。

却不想还真给酿出酒,还卖了出去。

“好好好,卖出去了就好。”说着,木严就问道,“你们饿了吧?我去做饭。”

木慈哪能让她哥这个伤患去做饭,推着他进屋坐下,就拿着买回来米面菜进了厨房。

蒸了白米饭,做了个咕噜肉,又做了肉圆子汤,在炒了两个菜,一顿晚饭就做好了。

木严看着桌上的菜色跟白米饭,有些舍不得吃,“妹妹,这些花了不少钱吧,你们怎么不存着点,钱花光了怎么办?”

木慈按着他坐下,“哥哥,你就放心吃吧,咱家这些东西近来还吃的起。”

说完,木慈就盛了一碗饭,将菜盖在饭上,端进另一个屋子,喂她爹吃饭。

等她出来,沈大郎木严他们才端着碗开始吃。

吃过饭收拾完,木慈将木律叫到跟前,问道,“律哥儿,你想去读书吗?”

木律低着头,盯着脚尖看,不说话。

他内心是想去的,但是想着他娘当初做的那些事,他就不好说。

木慈也知道,自从余氏走了后,木律就一天比一天沉默,这会儿问他话,无非就是想问问他的想法。

但是现在这样,她不用再问,也知道木律是想去的。

双手放在木律肩膀上,木慈看着他说道,“你喜欢读书,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姐呢?”

“你这样闷在心里,姐怎么知道你的想法?律哥儿,虽然余氏走了,但你还是我弟弟,你要是想去学堂读书,姐送你去,但你得自己告诉姐姐,你想不想去?”

木律盯着木慈看了一会儿,才说道,“姐,我想去读书。”

木慈就拍着他的肩膀,“好,既然想去,后天有空,姐就送你回学堂。”

木律点点头,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因为爹和哥哥摔伤,他被迫从学堂退学,又经历过余氏做的那些事,原以为这辈子都没机会去学堂了。

却不想,他姐再次给了他机会。

木律就看着木慈,严肃而郑重的道,“姐,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考中状元做官报答你。”

木慈听到这话,生怕这孩子因为心理负担误入歧途,就循循善诱道,“律哥儿,姐姐送你去读书,不是盼着你考中状元做官,而是你喜欢读书。”

“读书可以明智,姐希望你读书能做一个明道理辨是非的人,至于能否考中状元,能否做官,全看你自己的努力。”

“但是有一点,不管读书是为了什么目的,你都不能做违法乱纪,有违法律有违道德的事,你要做一个坦荡的君子。”

“知道吗?”

对于木慈的话,木律现在还不能理解透彻,却也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并道,“姐放心,姐说的话,我都记住。”

木慈就让他回房了。

陪着木昌说了会话,确定他睡着了,木慈就跟沈大郎回了小院。

木慈将要送木律去学堂的事说了,沈大郎只说了一句,“媳妇儿做主就是。”

……

第二日,福掌柜亲自带着人来小院取货,并把想要跟木慈合作的想法说了。

木慈和沈大郎对视一眼,就道,“福大哥,若是要我们将全部的酒都供应给福来楼,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只做你们一家的生意,将来我们扩大生产,你们福来楼也不一定吃的下。”

“所以我觉得,你们还订一部分为好。”

福满楼虽然是个不错的买家,但木慈不想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何况她打算在村里建个酒庄,这样一来生产的量肯定就大。

若是全部卖给福来楼,不利于她酒坊的发展,也会导致她的酒被福满楼垄断。

福掌柜想到夏易的叮嘱,继续道,“想来弟妹不知道,蔚县虽然只有一家福来楼,可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分店,只要弟妹能生产得出,这酒我们就能拿下。”

“而且弟妹与福来楼合作,将来也不会担心销路问题。”

木慈就呵呵笑了,“福掌柜,你说的这些,我们还真不怕,我们的酒不存在销路问题。”

心里不满,木慈脸上就表现出来了,先前亲近的称呼也换成了福掌柜。

福掌柜一听,就知道这事没商量的余地。

叹息一声,福掌柜就道,“倒是我为难弟妹了,既如此,福某就先告退了。”

接着,福掌柜就让人将银子拿上来,交到木慈手中,就拉着酒走了。

福掌柜走后,木慈就看着沈大郎道,“相公,你说这福掌柜想干嘛?”

“昨天他可是说了他们和杜记有合作,不可能全要我们的酒,这才一夜,福掌柜就改变了主意,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不对劲。”

沈大郎安抚性的捏了捏木慈的手,说道,“媳妇儿别急,福掌柜这么做,必然是有原因的,他竟然亲自上门来说这事,就不会轻易放弃,咱们静观其变就是。”

木慈一想也是,是狐狸,总有露出尾巴的一天,她何必急在一时,慢慢等,总会知道原因的。

望着家里还剩下的二十坛桃花酿,木慈就琢磨着在酿点高粱酒。

所以等去过木家那边后,两口子就去村里挨家挨户的告知,有高粱想要卖的,都可以卖给他们。

他们按市价十文钱一斤收,但前提是要高粱干净,没有砂砾杂质。

村民们一听木慈沈大郎的话,就高兴坏了,纷纷表示家里的高粱还有不少他们愿意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