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林若愚,摸了摸那幅画,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
迟疑了一会儿,最后老板咬了咬牙说道:“我这里还有一副赵寅的画,你要不要看看?”
“哦,拿来看看吧!”
老板又拿出了一幅画,铺展开来,自题和印章与之前那幅画一般无二,旁题写着牡丹亭少女,然而奇怪的是画中只有牡丹亭和周围的牡丹,却未见有少女。
“牡丹亭少女,是赵寅牡丹三部曲中最后一作,也是他最神秘的一幅画作,据说至今为止还无人能解开画中的牡丹亭少女之谜,然无人能懂,都为是高人之作,画即赵寅倾尽真心而作,即使不懂作法,也必为上品。”太平说道。
“没错,据翠微草堂记载,牡丹亭少女是赵寅一生中最后一作,也是赵寅最满意的一幅画作,画成后,他便去世了,如果这幅画是真的,当真价值连城。”林若愚说道。
“不错,这正是赵寅牡丹亭少女,怎么样?这幅画你们家没有吧?”老板说道。
“这幅画我家的确没有。”太平点头说道。
两人细细的看了起来。
“咦!”
这时一道金光在林若愚眼前闪过。
“怎么样?两位公子,有没有兴趣?”老板问道。
林若愚轻轻的握住太平的手,并在她手心写下一个字。
太平神色一动,说道:
“这幅画,我挺喜欢的,可这世上仿造赵寅的画作,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我也不知道它是真是假呀!你之前还拿一幅假画蒙我来着。”
这时老板晒笑一声说道:“一听这话,就知道您不懂这行,做我们这一行,主要看自己的眼力,之前那幅画你也没有看出它的真假,我也不知道它的真假,但是我觉得它是真的,就把它当真的来卖,我觉得这幅画值多少钱?你觉得这幅画值多少钱?如果我们两个的价格相差不大,这笔生意就成交了,如果您在这一行买东西,买到假的,是自己眼力不好,不能怪别人,同样,我把一个真的东西当假的来卖,您买到了,是您赚的,我也不能怪您,是我的眼力不好,这就是打眼。”
太平点了点头,说道:“那行,这幅画我很喜欢,我买了,您开个价吧!”
这时老板伸出一个八的手式,林若愚问道:“十,百,千?”
老板答道:“百。”
也就是八百两银子,这时林若愚伸出了一个二的手式,老板摇了摇头,伸出了一个五的手式。
这时林若愚说道:“这样吧!痛快点,你将之前的那幅画也给我,一共就这个数,我买了,你同意,这比交易就成交,你不同意,那就算。”
老板故作犹豫了一下,说道:“看得出公子也是一个痛快人,我也当交公子这个朋友,我们成交。”
林若愚当即拿出五张百两银票,老板也将那两幅画装好,递给林若愚。
见这笔交易成了,老板顿时喜出望外,这两幅画是他花了两百两银子收来的,以他多年的眼力,觉得这两幅画应该是真的,便积极向金陵城的权贵人士推售,然而,每当他拿出这两幅画的时候,换来的却是一阵嘲笑,还把他赶了出去,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他宴请一个痴迷于古玩字画的世家子弟,才在他那里得知这幅牡丹图早就已经被贵人收藏了,至于是何贵人却语焉不详,似乎很是忌讳。
只是百分之百确定是真品,那些权贵又怎么会买一件赝品呢?这不是让人耻笑吗?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打在他身上,这两幅画是他一起收的,牡丹图是假,牡丹亭少女也就真不到哪里去,他打眼了,权贵不买,普通人买不起,这两幅画算是砸在他手上,两百两银子,这是他大半的积蓄,他只能盼望着有个冤大头,能替他兜住,一看到这两人,他便知道这两人家世不凡,出的起价钱,便积极的推荐起来,只是他万万没想到,那副牡丹图的真迹,竟然就在这个少年的家中收藏,他就知道这个生意要黄了,只是抱着万分之一的可能,继续推售那幅牡丹亭少女,没想到真的卖了出去,还赚了三百两银子。
“大哥,我家真的有那副牡丹图的真迹,这幅画是假的,如果不要这幅画,我们能少出不少银子了。”太平说道。
林若愚笑了笑,道:“我相信你家那副牡丹图是真迹,但这副牡丹图却未必是假的。”
“难道这世上还有两副牡丹图不成?”太平不解的问道。
林若愚说道:“这世上的书画造假大致能分为两种,第一种被称为一揭成双,第二种就属于非常典型的造假了,就是临摹,这副牡丹图就是属于第一种,这种方法严格意义上不能算造假只能叫投机,因为通过这种方法所得的书画作品,他不是假的,都是真品。这种方法是把一副书画作品给他它揭开,以揭两层的最多,因为宣纸的制作工艺很特殊不能一次成型,一次成型会造成薄厚不均,对书画作品的着色会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做成极薄的一层,然后一层一层往上叠加,最后压成稍微有厚度的宣纸。一般的宣纸有两三层,好一点儿的有四五层,由于宣纸的吸墨性很好,第二层透过来的墨跟原作的相差无几,仅需在缺墨的地方填补一下,再加上印章就天衣无缝了,故称一揭成双。”
太平这才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怪不得我看不出那副画的破绽。”
“那大哥,这幅牡丹亭少女是真的吗?”太平问道。
林若愚点了点头,说道:“应该是真品。”
“那我们这算是捡漏了吧?”太平兴奋的说道。
林若愚点了点头,说道:“嗯,仅仅这副牡丹图,价值便不低于三千两,如果再确认这幅牡丹亭少女是真品的话,那就赚大了。”
“那大哥,我们再看看吧!看能不能再淘到宝贝?”太平公主兴冲冲地四处打量。
“捡漏哪有那么容易?真正的好东西早就被人拿走了,在市场上的大多都是赝品。”林若愚不仅暗自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