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低头应了一声,在心里发誓,一定要让夫人看到她的努力才行。
七月十九很快就到了,这天小孟氏一大清早就起来梳洗了,还特地换上了平时不怎么舍得穿的丝绸衣裳。芸姐儿就更不消说了,被小孟氏按在妆奁镜前,隆重的装扮了一番。
“娘,头上的钗子是不是太多了?”芸姐儿看着满头的珠翠,有些不太适应。
她一直以才女自居,平日里喜欢素净的装扮,这样隆重还是头一次。
小孟氏看着光彩照人的芸姐儿,心里满满的都是自豪。“今日是你姨母的大喜日子,装扮得隆重一些才看着喜庆!”
芸姐儿说不过小孟氏,只得这样出了门。
只是,母女二人在垂花门等了许久也不见侯府的马车出来,忍不住问看门的小厮道:“今儿个不是要去忠义侯府给侯夫人贺寿么,怎么还不动身?”
看门的小厮虽不怎么待见这母女二人,但还是恭敬地施了一礼。“周夫人有所不知,给侯夫人的贺礼昨儿个就已经送过去了。”
“什么?”小孟氏一听这话,声音不自觉得拔高。
那小厮暗自撇了撇嘴,说道:“夫人说侯夫人的寿辰是喜事,咱们侯府的人当天过去未免会有所冲撞,便提前一日将贺礼送过去了。”
小孟氏不等他把话说完,脸色就白了红,红了白,低声咒骂道:“好一个叶氏,这么大的事竟瞒着咱们娘儿俩,分明就是没将咱们娘儿俩放在眼里,想让咱们出丑!”
芸姐儿也没料到表嫂会把事情做的这么绝,一时之间只觉得难堪至极,不由得轻咬住了下唇。“娘,要不,咱们就别出门了吧!”
“那怎么行!”小孟氏尖叫着说道。“咱们好不容易都走到这一步了,怎么能说算就算了!”
“可没有侯府的帖子,咱们如何能进得去忠义侯府的大门?”芸姐儿眼里泪光闪烁,她长这么大都还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
京畿之地,最是讲究规矩。去别人家拜访之前,都要先投拜帖。只有受到邀请,才会被请进去。贸然上门,会被视为无礼的举动。
她们在京城只是寄人篱下,如何会有拜帖这种东西。原本以为借着镇北侯府的关系,一定能够顺利的进去忠义侯府,自然也就能够见到忠义侯夫人。却不曾想,竟被人摆了一道。
小孟氏气愤难平,就要冲去正院找叶欢算账。还是王婆子眼疾手快,拦住了她。“夫人,办正事要紧。其他的事,还是等回来之后再说吧。”
小孟氏也是被恼怒冲昏了头,险些做了不理智的事情。等冷静下来之后,才开口对那小厮吩咐道:“这么说来,侯府的马车今儿个是不能去忠义侯府了?”
“是的。”小厮坦然的大声答道。
小孟氏低咒了一声,恨恨的从荷包里逃出一串铜钱来。“你,去给我雇一辆马车。”
那小厮见有钱可以赚,便爽快的答应了。
不一会儿,小厮便驾着一辆马车缓缓地驶了过来。
小孟氏母女上了马车,这才急匆匆的朝着忠义侯府赶去。
忠义侯府在权贵云集的京城只能算是中等富贵之家,不过即便如此,忠义侯夫人五十整寿还是有不少的人登门,一大清早开始,侯府门口的巷子就车来车往,不到午时被堵了个水泄不通。侯府的下人一边迎着贵宾,一边驱赶着马车进府,忙的不亦乐乎。
小孟氏母女在巷子口等了好久,才轮到她们上前。
“敢问两位是那座府上的女眷?”负责在门口接待宾客的管家看着二人有些面生,不得不追问一句。
芸姐儿低垂着头,感觉周围投来的目光火辣辣的,都要将她身上盯出个洞来。小孟氏到底是脸皮厚一些,镇定自若的说道:“你进去通禀一声,就说是孟家故人前来给侯夫人贺寿。”
小孟氏原本想说是镇北侯府的女眷的,可镇北侯府就那么几个主子,又与忠义侯府常有往来,忠义侯府的下人怕是都认得的。再者,镇北侯母亲仙逝,镇北侯府的主子都在府里守孝,说出来也只会徒惹麻烦。倒不如说的含糊一些,如此一来,那管事定会犹豫不决进去请示。到时候,她再想法子将身份亮出来,这样进侯府的几率也会大上许多。
不得不说,小孟氏还是有几分聪明劲儿的。
她这么一说,管家果然就犹豫了。
尽管侯夫人的娘家已经败落了,可还是有几个穷亲戚的。若是就这么将人拦在门外,怕是会惹来不少的闲言碎语。
“劳烦夫人在此等候片刻。”管家拿不定主意,便叫了个小厮进去禀报给主子。
忠义侯夫人听说孟家故人,不由得皱了皱眉。她娘家的亲戚早就来了府上,这会子又打哪儿冒出来的故人?
侯府的长媳见忠义侯夫人皱眉,便自告奋勇的起身说道:“母亲,不若儿媳代您去门口瞧瞧?”
忠义侯夫人的两个儿媳妇都是温良贤淑之人,办起事来也十分的沉稳,忠义侯夫人自然是一百个放心,于是便点了点头。“也好。”
长媳廖氏带着丫鬟婆子来到门口,一眼便瞧见了那对装扮隆重的母女。她是个长袖善舞的,当即便笑着迎了上去。一番询问之下,这才得知小孟氏的身份。“原来是周夫人,您专程从江州过来给母亲贺寿的?”
小孟氏纵然脸皮再厚,也被廖氏的称呼气得红了脸。可目的尚未达成,她又不敢跟侯府闹翻,只得忍下这口气,耐着性子说道:“来京城也有些时日了,想着多年未见阿姐,便过来拜见,不曾想正好赶上阿姐的生辰,也是赶巧了。”
小孟氏一口一个阿姐,倒是叫的亲热。
廖氏出身良好,可不会被她三言两语就糊弄过去。小孟氏在尚书府门口闹的那一出,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忠义侯府自然也有所耳闻。忠义侯夫人在听闻此事之后,脸上顿时露出了厌恶之色,可见并不怎么待见这个多年未曾行走的堂妹。
廖氏身为侯府的儿媳,自然是站在婆母这一边的。故而,任凭小孟氏说的再好听,她也只是客套的笑着,并没有请她们进府的意思。“劳周夫人惦记,母亲一切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