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家虽还在,却早已退出了朝堂。族中子孙皆是饱读诗书的文人,不乏名声大震的大才子、大儒士,可他们却拒绝了朝廷的招揽,世代在青山书院教书为生,培养过无数的名臣能吏。说虞家桃李满天下,一点儿都不为过。可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未想过要入仕,从不过问朝堂之事。如此的低调,这也是建武帝至今为将免死金牌收回的原因之一。
如今,建武帝提出要赐给宋霖免死金牌,想来是真的十分器重他。
宋霖愣了一下,没想到建武帝竟会许以免死金牌,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臣谢皇上信任!”
建武帝笑着将他扶起。“你乃朕最为忠心的臣子,又屡立奇功,这是你应得的。”
“臣定不负皇上的期望,愿为了皇上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宋霖收下如此大赏赐自然少不得要表一番忠心的。
建武帝又拉着他说了会子闲话,这才让他离开。
*
很快,齐王意图谋反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京城,成为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齐王真是吃饱了撑的!如今的皇上英明神武,爱民如子,不知道多受咱老百姓的欢迎。他偏要挑这个时候造反,这不是自寻死路么?!”
“听说他造反的理由是当今皇上谋害了先皇?这怎么可能!真要是这样,文景皇帝又怎么会把皇位传给当今圣上?那可是白纸黑字写下的诏书,岂能有假?!”
“可不是呢!我看呐,他就是不甘心!可他也不瞧瞧,他自个儿是个什么德行,能跟咱们皇上相比么?还没动刀动枪呢,就被拿下了,还想造反?简直是异想天开!”
“听说他主动去给文景皇帝守陵,还当他是个好的呢!没想到,竟拿文景皇帝的死来做文章,简直就是大不孝!”
茶楼里,随处可听见这样的议论。
与此同时,大皇子也凯旋回京了。建武帝亲自站在皇城城墙上相迎,给足了大皇子体面。城中的百姓纷纷走出家门看热闹,将青龙大街上围的水泄不通。
大皇子骑在高头大马上,面容看着有些憔悴,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也正因为他这副模样出现在众人面前,才让百姓更加确信他这一趟赈灾之行的确是吃尽了苦头。
“大皇子辛苦了!”
不知谁先嚷嚷了这么一句,其他的人也跟着附和起来。
“大皇子爱民如子,体察民间疾苦,真不亏是咱们北明的皇长子啊!”
“大皇子,大皇子......”
一时之间,街上的欢呼声一声高过一声,声势浩大。
建武帝站在城墙上,看着大皇子被百姓们拥着朝着皇城方向而来,眼底闪过一抹晦暗不明的精光。不过,这眼神消逝得极快,转眼便又换成了之前的笑眼。
大皇子在皇城门口下了马,恭敬地朝着建武帝磕头。“儿臣代父皇巡视灾区,总算不负父皇所托,将灾情降到了最低。儿臣离开的时候,数万百姓相送,皆感激父皇的恩典,说父皇爱民如此,乃是千百年来难得一遇的贤明帝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皇子这么一跪,身后的官员和百姓也都跪了下来,三呼万岁。
建武帝笑眯眯的看着大皇子,做了个让他平身的手势。“皇儿果然是长大了,做事越发老练沉稳,朕心甚悦。此次你立了大功,朕一定会好好的论功行赏。”
“儿臣谢父皇。”大皇子再次叩首,然后在内侍的搀扶下站起身来。
父子二人寒暄了一阵,建武帝才叹着气说道:“你母妃旧疾复发,已经在床上躺了若日了。你先去寿安宫看看她,朕晚上再设宴替你接风洗尘!”
大皇子听闻淑妃不好,心里不由得一紧,垂眼作揖。“儿臣遵命。”
寿安宫里,四处弥漫着药汤的味道。
大皇子踏进去的时候,就看见宫女端着盆子碗帕子来回穿梭着,里间不时得发出不间断的咳嗽声,隐忍而压抑。
大皇子听着那咳嗽声,心瞬间跟着揪紧。“母妃。”
淑妃缠绵病榻,容色憔悴,哪里肯以这副尊容示人,忙命人放下床帐,急急的说道:“本宫身子不适,不宜见人,让大皇子快些回去......”
然而,大皇子已经走到了寝殿门口,宫女们哪里还拦得住。“母妃,孩儿回来了......”
听到大皇子熟悉的嗓音,淑妃一个激动,又开始剧烈的咳嗽起来。“皇儿......快些离开,免得,免得过了病气......”
“母妃,孩儿不走。”大皇子听见那咳嗽声,心里难受的要命。之前的疏远再也装不下去,眼眶盈满泪水,一步步的朝着床榻方向而去。
淑妃见他坚持,慌忙的转过身去。“母妃身子已经好多了,你无需挂念。你立了功回来,正是该高兴的时候。千万别让母妃,触了你的霉头。”
“母妃说的是什么话!”大皇子说道。“您生养了孩儿,将孩儿平安抚养长大,于孩儿来说,便是天大的恩惠,孩儿又岂能为了自己而弃母妃于不顾!”
淑妃早已知道大势已去,也知道自己的病来的莫名其妙,她自个儿的身子她难道还不清楚?这些年的养尊处优,她的身子早就养的结实了,以往她每次都是在装病。可这一次,病的突然,御医瞧过之后,病情还一日比一日加重,那个时候她就知道了,这是皇帝要她死了。
齐王被贬,她就知道她的好日子到头了。
其实,这还真是淑妃冤枉了建武帝。淑妃联合齐王谋逆,建武帝自然是容不下她,不过她在后宫没权没势的,建武帝想要除掉她简直易如反掌,何必用这种手段?况且,大皇子刚立了大功,建武帝就让淑妃死了,天下人会怎么看?所以,建武帝不会在这个时候动手。
淑妃其实根本就不是病了而是中毒,而给她下毒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齐王安插在宫里的内应。
淑妃见事情败露,不想连累了大皇子,这才狠下心来不见他。奈何大皇子是个孝顺的,愣是在淑妃的床前跪了两个时辰,直到内侍进来,催促着大皇子去赴宴,大皇子这才离开寿安宫。
宴席上,大皇子**的臣子忍不住旁敲侧击,让他不要跟淑妃走得太近,免得受到牵连功亏一篑。大皇子却道,北明重孝道,若连生生之母病重都要避而不见,天下人会怎么看他?一番话说出来,那些官员们便乖乖的闭了嘴。不过,大皇子这番话也颇为不客气,浪费了他们的一番苦心不说,还反过来被数落了一顿,这心里到底是不好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