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淳前脚刚走出暖春阁,王阳明后脚就到了。
“启禀皇,兵部尚书王阳明求见。”
“宣他进来。”
王阳明躬身进入大殿,恭恭敬敬的行礼之后说道:
“启禀陛下,乡试的成绩已经全部揭晓了,陛下中意的那十个学子全部中举,此次乡试取仕人数远超以前,我大明人才济济,实乃盛世征兆也!”
说罢,王阳明把手中的折子递给了近侍太监。
近侍太监接过折子后恭敬的呈给皇帝。
大明帝国设有两京十三省,在省里考中的第一名就是解元。
唐寅,又名唐解元便是如此。
学子们考了举人后理论就可以做官,先候补……
但是,谁会错过会试的机会?
这可是鲤鱼跃龙门!
会试要在京师考,由礼部主办,考中第一名的叫会元。
而科举取仕的最巅峰就是殿试由天子亲自出题,考试的学子称为贡士。
殿试考中的就是进士,第一名便是状元。
如果一个人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便是连中三元,科举考试的帽子戏法。
连中三元者极少,如果有,那不仅仅是祖坟冒青烟,就连皇帝都会特别的重视。
朱厚熜将王阳明呈送来的举人花名册打开。
张居正,江陵解元。
唐寅,蘇州解元。
……
在花名册里,朱厚熜看到了海瑞的名字。
这个时候的海瑞已经42岁,依然还在科举路,不过这一次他竟然中举了。
十大能臣都过了举人这一关,本来朱厚熜是要特别提拔那些自己看中而科举没有考的人。
现在看来他们很争气,一个个货真价实,朱厚熜感到非常的欣慰……
现在距离会试不到两个月,学子们已经在进京赶考的路。
因为时间很紧,要赶路,也要复习科举之书,所以叫赶考。
朱厚熜决定看看他们会试考的如何,再做决定,这十大能臣真有学问和本事,那大明帝国的官场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改革之路也会顺畅很多,会大大加快。
一些保守派的官吏就可以一一退出历史舞台,如此一来朱厚熜也会轻松得多。
这一次科举,会给帝国什么改变,脱颖而出多少良臣干吏。
“陛下,请陛下定夺会试题目。”
“两个字,改革。就以这两个字作为题目吧!”
“微臣遵旨!”
王阳明领了考题之后,离开了皇宫。
皇给他两个字,看去很简单,其实很难。
天下考生,从小到大学的是孔孟之道,改革?怎么作文?
虽说有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但是这是和程朱理学格格不入的……
不过根据王阳明的经验,现在大明帝国和太祖时期已经完全不同,民风也宽松许多,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禁锢人们的想法。
以改革为考题,也不算离经叛道。
况且这是当今天子亲自出的题目,改革乃是当今皇大力提倡的!
谁敢公开反对?
谁敢和皇唱反调?
谁敢拂逆龙须?
…………
次日早朝,京师震动。
辽王朱豪墭被关进刑部大牢的消息不胫而走。
朝会刚开始,就有大臣不断的奏请求皇凌迟辽王朱豪墭,永绝后患!
朱厚熜命大理寺的大理寺卿蒋书敬为主审,刑部尚书毛禁雨为副审,都察院左都御史张少隽为监审。
三司会审辽王朱豪墭谋反一案。
关在天牢里的朱豪墭被活捉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自己完蛋了,当十二个儿子被一一炮决后,他完全没有了活下去的欲望。
现在他最恐惧的就是被皇凌迟处死。
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
本意为“缓缓的山丘”。
凌迟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的肉一刀刀割去,是一种肢解的惩罚。
这种刑罚非常痛苦……
两天后,三司开始会审辽王朱豪墭。
大堂,已经没有活下去欲望的朱豪墭,不做任何辩解就什么都招供了,供认不讳。
刺杀当今皇的刺客任我行就是他派去的,他还交代了另外一个让三个朝廷命官听后极其惊讶的事,那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死也是他暗中策划的……
不过这事已经时过境迁,干掉朱厚照的人早就被朱豪墭杀人灭口了,所以也就死无对证。
至于谋反的动机,朱豪墭交代的也很干脆。
那就是自从弘治皇帝朱佑樘驾崩后,他觉得自己无论从年龄、民间声望、能力来说,他觉得自己是最适合君临天下。
可是,当他干掉了朱厚照后,迎来的却是一个南方小王爷朱厚熜,他太不甘心,已经忍无可忍,决定如法炮制铤而走险。
本以为这次可以成事,却不料当今皇文治武功,他朱豪墭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下子把自己积攒了大半生的财富和人脉声望赔了个精光,还祸及全家乃至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