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秦太师(1 / 1)阡陌的苍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太师派来的这名小厮名叫小栗子,从小智力缺失被家人遗弃,后来被太师收留,一直跟在太师身边当小厮,十分忠心,说话做事都是一板一眼,太师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绝不多说一个字。

骤然听到“苏世子”三个字,不但唐小渔,老太君也愣了一下,老太君虽不住在京城,但苏世子之名还是知道的。张妈妈一拍大腿,说:“哎呀,老奴一时高兴给忘了,早上苏世子和老爷来过,老夫人刚刚眯着,就没让打扰。这会两人应该是在老爷书房用午膳吧!”

老夫人便道:“难为苏世子有心了,既如此,就让他们慢慢吃吧,不用急着过来,我今天胃口很好,吃了一碗...呃...菠菜面,挺好的,这里有小渔陪我说话,一点都不闷。”又轻轻拍着唐小渔的手背说:“小渔儿,你就再陪老身说一会话吧,我让小厮去你们飘香楼跟掌柜的说一声,免得他们见你久不回去,担心你。”

老夫人都这么贴心的安排了,唐小渔也不矫情,开开心心应下了,她也是打心底里喜欢这位慈祥和蔼的老人。

老夫人“呵呵”笑了两声,一回头却见小栗子还像根木头一样傻傻立在那里,想起这小子就是个一根筋的,便笑着对他说:“小栗子,去吧,就按我刚刚说的那样,告诉你老爷去。”小栗子在脑海里努力回想了一遍老夫人说过的话,呐呐应了一声,就回去了。

另一边,正如张妈妈所说,太师和苏世子正在书房小酌。太师的书房很大,十分宽敞,左边的一面架子上全是藏书,另外一边两面通风,靠窗台的地方摆了一张矮榻,上面放着一张矮几,摆着四碟精致的菜式,一壶酒,两只酒杯,正是飘香楼送过来的外卖,太师和苏世子正相对而坐,小酌言欢。

太师笑道:“慎之这么多年还是一点都没变,记得当年和皇子一处读书,你就是这个闷性子,这些年连喜欢的食物也没变。你看,你前脚进门,老夫后脚就特意让人去最好的酒楼给你叫的红烧鲈鱼,算是赔给你的。”

苏辞微微一笑,也不客气,“秦翁倒是变了一些,从前十分严厉,如今倒是随和多了。”

秦安秦太师晚号清平秦翁,按理说,秦太师教过一段时间皇子和苏世子,有师生情分,苏辞虽不能叫他一声老师,亦应尊称为他为太师才对,但苏世子十三岁就能与当世大儒论辩,学问并不比他们这些老学究差,况读书人向来清高,尤其是他们这种老学究与人相交从不看对方身份地位,而是看对方学问见识,在秦太师眼中,苏世子是晚辈,也是平辈,他们之间的相交,更是忘年之交。因此苏世子私下叫他一声“秦翁”,是两人心照不宣的称呼。

“哈哈哈哈,你小子还是这么记仇,还记着当年老夫罚你一个月不准吃鱼的事呀?”难得有打趣苏世子的时候,秦太师十分开心。

苏辞不免汗颜,想起当初在皇子处当伴读的那段时光,秦太师受皇上所托来教他们国学,偏就秦太师看他不顺眼,估计看不得他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有一次,无意中知道了他最喜欢吃红烧鲈鱼,从此天天找各种各样的刁钻怪题来考验他,答不出来就罚一个月不准吃鱼,这种乐趣持续到了他十三岁那年与当世大儒胡不知先生的论辩赛为止。

“胡不知先生如今周游列国,真是令老夫羡煞极了。”秦太师显然也是想起了当初那段日子,半是玩笑,半是感慨。

“秦翁才是大隐之人,何必羡慕别人。”苏辞举杯与太师轻碰了一下杯。

太师捋了一下他那为数不多的几根胡子,眼角眯起,皱纹聚到一起,“好一个大隐!可惜老夫老咯,得靠你们年轻人了。”

有些话旁人或许听不懂,二人却心知肚明,一顿饭聊得也极痛快,从古说到今,不时小酌几口,简直是人生遇一知己,何其有幸。

不多时,小栗子就回来了。

太师看着小栗子垂首进来,规规矩矩站好,一副等着他问话的样子,“老夫人那里怎么样?”

小栗子便像背书一样回答道:“老太君说难为苏世子有心了,让你们慢慢吃,不用急着过去,老太君今天胃口很好,吃了一碗菠菜面,小渔在陪老太君说话,老太君说她一点都不闷。”

太师扶额,又问:“小渔是谁?”。

小栗子腰板挺得直直,一脸正直道:“小渔是一位姑娘!”

老太师呛了一口酒,生生忍住了要喷的冲动,心里直叹:这个木头!谁说人傻是福来着?

苏辞看着桌上那碟已经吃得差不多的红烧鲈鱼,一瞬间心情畅快。

此刻心情畅快的还有内院的老太君。张妈妈觉得自从老夫人进京以来,除了看到家里的重孙子,就属今天笑得最开怀了。老太君拍着桌面,笑得一脸皱纹,“你这丫头实在太好玩了,等我们家雨筠出了月子,一定要介绍你们认识,她呀,坐月子都快闷坏了。”唐小渔自然愿意。

关于秦太师,坊间有很多不同的故事,而且都是十分励志的。话说秦太师小的时候家里也是小富之家,后来老太君年轻孀居,含辛茹苦拉扯大唯一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秦太师秦安,秦安少年十分努力,十年寒窗苦读,本以为一朝功成名就,却秀才都没有考上,秦安不甘心,又读了十年,依然没有什么功名,要是换成一般的人家,估计早就放弃读书这条路了,小富之家娶妻生子过平凡的日子也算和美呀,偏秦安是个不认命的,立誓定要考取功名,否则此生未立业绝不成家!老太君知道后没有任何责备而是选择支持,就这样,秦安又寒窗苦读了十年,才得了秀才功名,而家里早已一贫如洗了,秦安那时都三十出头了为了能不耽误接下来的各种考试,还是老太君毅然变卖了祖产;两母子靠着微薄的积蓄艰难维持生计。

正应了那句,磨刀不误砍柴工,秦安三十年寒窗苦读,大器晚成,自考取秀才后,便开始一路青云直上,直考到金銮殿上殿试被先皇帝赏识,此后更是因为学识渊博被先皇选中,成为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当今皇上的授业恩师。

秦安四十岁才娶妻生子,多次要接老母亲进京,而老太君不愿意离开故土,便一直居住在老家清平县,前一段时间,秦太师的儿媳妇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可把老太君高兴坏了,这才愿意进京享受天伦之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