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处置小偷
姜家福不服气的抢着说:“贺哥哪里会做饭了?他只会煮白粥,还经常煮糊了!饼是我做的!”
贺英朗黑着脸冒寒气,眼刀刷刷刷的朝着姜家福飞过去。
季巧巧赶紧说:“那就多谢姜大哥了,让我们有现成的早饭吃。”
因为外边还在下小雨的关系,季巧巧就没有直接去水井边洗漱,而是由贺英朗打了水在走廊下洗脸刷牙。
这儿的人当然也是要刷牙的,而且刷牙的历史已经很久了。
就是竹柄牙刷上的鬃毛特别粗,刷的时候总要小心一点。
另外,因为牙粉比较贵的关系,不少村里人习惯用青盐和杨柳枝刷牙。
季林氏日子过的不错,所以一直都用牙粉,季巧巧现在也习惯了这个味道,还可以让口气清新呢。
洗刷干净,季巧巧就拿出昨晚贺英朗送她的那堆瓶瓶罐罐,涂了一点香膏在脸上。
这香膏质地细腻,涂在脸上确实挺滋润的,而且还带着香气。
季巧巧觉得使用感受良好,以后可以常买,反正他们不差钱。
等她弄好了走进灶屋,季林氏已经摆好早饭了。
除了姜家福做的烙饼,季林氏还煮了一锅青菜蛋花汤,煮好后舀了一小块猪油放进去,香的不得了。
饭桌上还放着一小碗豆腐乳、一碗香油拌好的萝卜干和一碗辣椒酱,都是用来配烙饼的。
季巧巧的胃口很好,她喝了一大碗蛋花汤,吃了两个烙饼,尚且觉得意犹未尽。
吃完早饭,隔壁的张家婶子和张大叔就过来了。
“雨差不多停了,咱们去里长家吧。”张家婶子说道:“今天下雨,你们也去不了城里,少赚一天钱啊。”
她的脸上红扑扑的,应该是刚刚吃完早饭的关系。
季林氏说:“休息一下也好,巧巧跟我,都好久没有闲过了。”
姜家福去后头澡锅屋里把两个小贼拽了出来,俩人在澡锅屋捆了一个晚上,脸都冻得发青,嘴唇也有点发白了。
季林氏虽然心里特别不情愿,可还是倒了两碗热水出来,让他们两个喝了。
喝完热水,俩人的模样都精神了一点,开始嚷着要上厕所。
有姜家福和贺英朗在,反正也不怕他们跑了,就干脆解开麻绳,让他们去茅厕。
折腾了好一番,一群人才押着两个小贼朝里长家走去。
因为下雨的关系,村里人几乎都没有出门。
他们从家里瞧见季林氏一群人押着小偷,都好奇的跑出来看热闹。
没等走到里长家,后头就缀着一大串村民了。
到了里长家,他们一家人也才刚刚吃完早饭。
里长照例穿着一身长棉袍,头上戴着头巾,见一群人押着徐大锤和季满仓过来,他就立刻明白过来了。
“徐大锤和季满仓?他们两个是不是又去偷东西了?”里长黑着一张脸道:“昨晚偷到谁家去了?”
张家婶子快人快语,她抢着说:“偷到季林氏家去了,把巧巧她们娘俩吓的够呛!这俩混子也真是出息了!一口气偷了人家五只老母鸡,姜大人帮着找回来四只,还有一只愣是跑丢了!要不是发现的早,还得丢更多!”
里长听完,脸色更加难看了。
村里解决这种事情,向来都是交还偷走的物品,然后在祠堂关个几天,就算惩罚结束了。
可这回有个当官儿的姜家福在,就怕不太好解决了。
里长先冲着姜家福说:“姜大人,您先进来坐着喝杯茶吧。”
姜家福也不跟他客气,直接在堂屋的主位上坐下,然后大声道:“少了一只母鸡,先让他们把母鸡的钱赔了再说其他的。”
里长道:“这是应该的,我这就让人去找他们的家里人过来。”
大家都知道,徐大锤和季满仓这两个人是没有一文钱的。
想要赔偿,只能让他们俩的家里人赔。
徐大锤跟季满仓两个人又困又饿又冷,他们早就习惯了这种事情,坐在里长家的堂屋地上大言不惭的说道:“叔,我们都快冻死了,先给口吃的吧!”
里长气的直翻白眼,骂道:“想要吃的,让你家里人给你送,我这里可没有吃的给你们!”
徐大锤撇撇嘴,道:“叔,您老人家这么有钱,连口吃的都不愿意给,也忒小气了吧!”
里长大力一跺脚,喝道:“你们两个今年是想在祠堂过年吗?”
“啥?要关那么久?”徐大锤不高兴的嘀咕着:“不就几只鸡嘛,值得这么大惊小怪的吗……”
里长气的胡子乱翘,站在堂屋里好一番说教。
没过一会儿,季满仓的母亲和娘子就被人找过来了。
一进来俩人就开始大声嚎哭,一边哭一边跟里长求情。
里长说:“你哭什么哭?隔几个月就要闹这么一出,你们哭给谁看呢?我看啊,不给他们一个教训,他们是不知道好歹的。刚巧,季满仓这回是被姜大人亲手抓到的,不如就由姜大人送去衙门……”
“送衙门?那可不行!里长啊!你这是想要逼死我们啊!”季满仓的母亲嚎啕大哭,她冲到里长身前噗通一声跪了下去,揪着他的袍子哭诉道:“我们满仓又不是坏孩子,就是从小调皮了一点儿……他也没干别的,就偷了点儿东西罢了!要不是家里实在穷,谁愿意出去偷东西啊……满仓的小儿子才一岁多呢,您要是把孩子的爹弄去衙门了,我们可怎么活啊!里长,要是活不下去了,我们一家人就只能到里长屋门前吊死了!苍天啊!不就偷了点儿东西吗,这就不给人活路了……”
季巧巧站在贺英朗的身边,听得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怪不得每次抓到徐大锤和季满仓偷东西,里长都只能把他们关在祠堂几天作为惩罚。
有这种泼妇一般的家人帮这两个小偷做担保,谁敢真的送他们去衙门啊?
万一闹大了,季满仓的母亲真的跑来里长的家门口上吊,谁受得了啊?
季巧巧熟悉这村子里的不少人,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勤劳踏实的劳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