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天,果然柴亭便带着一堆香料进了修德宫。
宋玉十分惊叹于她们的效率,摸着狐狸道“这么快,本宫以为得等上半月呢?”
柴亭诚实道:“陛下催的急。这批香料是按殿下的要求找的,殿下看看可还满意?”
宋玉点了头,洛一拿上香料点燃了递到宋玉旁边,宋玉吸了下鼻子,脸上有些惊诧迷茫,情不自禁与洛一对视一眼。
柴亭看着宋玉的反应,倒是紧张了起来。后宫男子,钟情的那些香薰要么是浓烈的,要么极为香甜的。
在这一众要求下,宋玉的要求倒是显得清奇。
因为苏昕瑜给了具体的要求,但是没有参照物,柴亭为了弄出这香倒是废了不少力气。
宋玉之前用的香料不是宫里产的,为了保险,柴亭还专门找了一个之前伺候过宋玉的人,这才打香料配了出来。
所以,这批香料与宋玉之前用的很相似,宋玉只消一闻便知。
宋玉眼里有些惊疑不定,他的语气很轻,但又奇异的很稳,“……这批香料,哪来的?”
话问出口宋玉就忍不住紧张。
柴亭虽觉得君后此刻的状态有些奇怪,倒也实话实说道,“臣不知君后的喜爱偏好,寻了之前伺候过你的宫人仔细问询,这是最后的成品。”
这话没大问题,做法更是十分谨慎,宋玉眼神闪了闪,心里刚刚有些许波动的湖面静了下来,端庄道
:“这确实是本宫以前喜欢的香味,你有心了。”
柴亭听了这话,放下心来,便高高兴兴回去复命了。
宋玉盯着桌上的香料,眼中划过一抹难过,快的让人洛一仿佛以为自己看错了。
正月初八,百官上朝。
苏昕瑜抓着王、纪两件的事,大谈一国之本,生动的演技压的元家说不出反对的话,苏昕瑜接着此次机会,提出了建立书院与科考的大事!
“为官者,要么为民,要么为国,可王、纪两家所作所为却完全与之背驰,朕深表难受。朕也深刻反省自身,归根结底,此时是朕的错。”
一话一出,朝堂上安静得只闻轻微的呼吸声。
众朝臣心里皆有一个声音响起:来了。
苏昕瑜看了眼朝中似鹌鹑一般安静的朝臣,面上惭愧道,“朕登基两年,一心想要扬我大宁,可朕眼高手低,竟未能及时发觉朝中之害虫,差点寒了将士的心。
朕不是圣人,但却也不愿意委屈了拿自己生命捍卫我大宁百姓的英雄们!朕这几日来一直都想着如何做才能挽回。
想了几日,朕终于下定了决心。朕昨日亲自写了一份请罪书,此为一;还有,经过朕多番思考之下,决定恢复科考的事。”
听到这话,朝中数人脸色大变,便欲开口。
苏昕瑜却早猜到了这些人的反应,声音沉了下来,“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可你们只是占着位置毫无作为,那朕为何不能提携真正干实事的人?此事朕早已决定,这朝中的风气是时候该整顿了,不然你们一个个都能当这宁国的主人了!”
“陛下息怒,臣等绝无此意。”
苏昕瑜冷哼一声,“如此最好!科考的事便交给便交给盛太傅,魏御史和王都尉去办。退朝!”
此事苏昕瑜早就开始部署了,如今命令一下,这几人虽然觉得身上压力增加不少,但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几人都心里很激动自己能参与到这件事上面。
这可是青史留名的事!
但这事确实触及了朝中士族的利益,这肉就这么多,本来自己能分一大块,却因为这个政令,不得不分出一口给旁人,若非陛下手中有权有兵,即便有把柄,这些人也不是这么容易妥协的。
即便如今碍于陛下,这事在朝廷通过了,但要真的实实在在做好,也不容易。
苏昕瑜安排的这三人,一人有兵,一人曾传教于帝王,一人严肃又不死板,正好可分工合作。
一连十多天,苏昕瑜与魏婷几人一直在紧罗密布的讨论这件事,最终终于定下了个大概。
据说以前是有科举的,但隔得太过于久远,大家翻遍了各种史料,才找到一点关于科举的记载。
考虑到不能一下让老虎吐出嘴里的一半肉,不然老虎兴许会狗急跳墙,不想忍耐。科举最后定为每五年一次,分为文试和武试,每次考中全国前百名的方能为官。
不过考试都得一级一级的考,先的在县城考,考过了才能在府城,一级一级往上。
好不容易将这事情处理完了,苏昕瑜长舒了一口气,这件事算是她重生后真正意义上凭借自己想法去做的一件事。
突然想到江北大涝的事,苏昕瑜皱了皱眉,心里在想着派谁去处理这事。
露珠见苏昕瑜似乎很拿不定主意,开口问道,“陛下有什么烦心事?”
苏昕瑜也不瞒着她,颇为忧愁的说,“朕从年前开便开始断断续续的做噩梦,总是梦到江北出事。想着江北的大巴已经修了20多年了。今年这心里总是有些不安心。总觉得今年江北似乎要出什么大事,朕是最近睡也睡不好。”
露珠点头道,“江北雨水一直颇多,若是今年涨大水也不是没有可能。这大坝是20多年前修的了,要是此刻发大洪水确实有危险。陛下是想要派人去修筑大坝吗?”
苏昕瑜点头,“大坝的事情早些解决,真也能早些心安。这正月已过,雨水便会慢慢的多起来,这事越早解决越好。”
“陛下可是再为派那位大人去做此事而心烦?”
苏昕瑜叹气,“是啊,可满朝上下一百多人,竟然找不到一个精通水利之人。”
朝中真正能办实事的人不多。而且这一类真正能够办事的人又往往被打压的厉害。
好在如今颁布了科考的方法。但是效果却并不是那么明显,今年只是在试考。
如今正是需要用人之际,也不知道该找何人去办此事。
露珠想到一个人,“陛下可知宋家有三女。嫡长女宋琢年纪轻轻便是京中的标杆,那陛下可有听过宋家二女宋璃?”
嫡女宋琢和宋钏街是由宋丞相亲自教导,为以后步入庙堂而做准备。
自古嫡庶有别,何况是规矩森严的宋家。二女不是正室所出,虽然姐妹几人相处颇为愉快,但为避免庶女祸家,宋丞相并没有对二女宋璃有过多期望。更多的是希望她能在背后辅助两位姐妹。
宋璃也如宋家其他的孩子一般聪明,她小小年纪便察觉到母亲的心思,后来便用心钻研各种墨家之术,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宋璃,露珠想不到还有谁能成为更好的人选。
或许,对于水利这一块她有办法。
苏新宇眼神亮起来,“之前就派人去接宋家的人回京,现在他们到哪儿了?”
“据传回来的消息说,他们此刻在距离京城不足百里的云县。”
“好,你直接派一堆人出城,让宋璃先不用回京,直接去江北,这队人直接和宋璃一起去,必定让宋璃平安回京。”
解决了心头大患,苏新宇稍放松一点。刚才提到宋家,她就不可避免的想到了宋玉。
想到宋玉,苏昕瑜嘴角微不可查的勾了勾。
连声音中都多了一丝欢快“近日君后身体如何?”
露珠瞥了一眼有些愣的苏昕瑜,正经的说,“君浩身体尚可,陛下可要去看一看。”
朱新宇欣然的接受了这个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