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决定参与办报纸这件事,那就应该尽早行动起来,给燕王留下一个好印象。然而还有一个问题竖在了李洛面前,那就是他李家和赵家一直不对付,这让他们之间应该如何合作呢?
虽然说是两家各出两成本金,但总要协调一下各自负责什么。
于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李洛决定再约赵文焘谈一谈。赵家也没有拒绝的理由,时间就定在了次日的中午。
双方约定的地点在北平城内一家很有名的酒楼-阳泉酒楼。老板也是山西人,是李洛的老乡。
李家与阳泉酒楼之间隔着小半个北平城。越往酒楼走,就越是热闹。李洛看着大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听着市井的喧闹声,不由得感叹起来。
最初被迫从山西迁过来,以为等待自己的是无尽的磨难。谁能想到过来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居然还能在北平拥有立足之地,而且如果能把握这次机遇,一飞冲天也不是不敢想象。
正是因为知道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李洛才更加明白自己每一步都要走的又稳又好。
“李老弟你来了啊。”阳泉酒楼的老板热情地跟李洛打了招呼。
因为昨天就派人过来说过今天自己要来,所以李洛的这个老乡特意给李洛留了一桌二楼靠窗的上好位置。
身为做东的一方,李洛今天自然是先到了。
“老哥,今天我是请我原来的一个对头过来,你可得把最好的手艺拿出来呀。”
“老弟你放心,不过为啥要请对头吃饭啊?”
“以前是对头,以后恐怕就不是咯。”
“成,那你有什么事随时叫我。”
没再继续打扰老板,李洛径自上楼在位置上坐了下来。
既然双方已经开始合作了,那过去的矛盾就是过去的了,报纸这件事情该怎么办怎么办,不能因私废公。对于等会要怎么说,他已经打好了腹稿。
过不多时,李洛就从窗户中看见赵文焘走到了酒楼下面,还有一个小厮在他身前领路。于是便把脑袋收了回来,心里默数了十个数,随即便起身正了正衣衫,走到楼梯口进行等待。
刚走到楼梯口,赵文焘也上到二楼。
“赵家主别来无恙啊。”
“李家主说笑了,我们昨日才刚见过,倒是李家主你挑的这个酒楼可是不错啊。”
“哈哈哈”李洛干笑了几声:
“咱们过去坐吧。”
入座以后双方随便扯着闲篇,谁也没有先开口提正事。中国人自古就是这个习惯,谈生意得吃好喝好了才能开始谈,他们自然也不能例外。
两人表面看上去其乐融融的景象,心里却各有自己的算盘。
酒过三巡,李洛率先张口:
“昨日我们答应了燕王筹办报纸,不知道文焘兄对此有何高见啊。”
“说来惭愧,昨日头脑一热就答应了,对于现在应该怎么做,在下也是毫无头绪啊。”
这个老狐狸,分明就是不想自己承担责任,还在这里推三阻四的。
“让我把话挑明了说吧,现在我们已经上了一条船了。你想讨好燕王,我想扩大家业,我们彼此在这件事上没有利益冲突。与其互相勾心斗角,不如齐心合力把这件事给办好。文焘兄你看如何?”
“你这说的是哪里话,我们自然是要为王爷把这个事办好。”
“现在最大的问题事我们得新建一座印刷坊,不知文焘兄对印刷可有什么了解?”
“要满足王爷的想法那就必须使用活字印刷了。木活字造价比较低,但不耐用,铜活字与之相反。”对于这点赵文焘倒是如实回答,因为这也不算什么秘密,稍微打听一下便可以知道。
“那泥活字呢?”李洛有些好奇赵文焘为什么不提泥活字的事。
“泥活字你会做?”赵文焘呛了一句。
“不会。”
赵文焘摊了摊手:“我也不会,所以就别考虑这个了。”
李洛自己是真的不太懂印刷里的门门道道,听赵文焘这么说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便只好回应道:“那就铜活字吧,如果按照王爷的想法,每五天就要印一批,肯定是越耐用越好了。而且就算未来这事没成,铜活字转手还能卖个好价钱。”
“好,那这事就这么定了。”赵文焘之所以推荐用铜活字,主要是因为他的一个亲家有铜矿石相关的门路,到时候自己还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这叫两头吃。
这件事李洛并不知道,当然就算他知道了也说不出什么问题,谁叫人家人脉广呢。
一进入正题之后,两个人的办事效率瞬间飙升,三言两语就敲定了最关键的一件事。
“接下来就是有关报纸内容的问题了,关于这点王爷说的很明白。一方面我们要向所有人征集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有自己核心的东西。关于这点你是怎么想的?”李洛问道。
“或许可以摘选一些诗词歌赋放在上面?”
“恐怕不太好,毕竟是要给所有人看的,得是所有人都能看的懂得内容。”
“那些粗人能看得懂甚么,他们除了自己那点破事以为就不关心别的了。”赵文焘有些不屑。
针对这个问题李洛早就想好了答案:
“把话本放上去怎么样?”
“话本?话本倒是还可以,但就是太长了,一两张纸恐怕放不下吧。”
“这事好解决,一期报纸放不下,那就下期报纸接着放呗,还能顺便增加下一期的销量。”
赵文焘一拍大腿:“好主意啊,没想到你老弟你还是个商业奇才啊。”
嘴上虽然在夸奖李洛,心里却在想,这个人能把李家撑起来不是没有道理的,脑子转的就是快啊,未来一定要小心提防着他。
“好,既然觉得没问题的话,那我们等会就行动起来吧,先把印刷坊的位置定下来。”
赵文焘还是老成持重,说道:“不急,还是先请示一下王爷,看他怎么说。”
“也是,那我们先去燕王府。”
说完正事,两个人放缓了节奏,边聊边吃了起来。
“你们李家抱上了王爷这条大腿可是要一飞冲天了啊。”赵文焘调笑着说道。
“不比你赵家收获大啊,你们这回是更上一层楼了。”
阳泉酒楼的饭菜水平绝对不差,可吃饭也得看跟什么人一起吃,心里装着事的时候饭菜也就没那么香了。
两个人在一番无意义的客套中结束了这顿饭,随后便一起向着燕王府去了。
此时朱棣这个甩手掌柜的现在心情也不是太好,来北平不到两个月,自己已经花出去好大一笔钱了。学府要花钱,练兵要花钱,炼铁厂的运营要花钱,现在又投了报纸。这么造了一圈,朱棣突然发现自己来北平时带的那点钱都花的七七八八了。
主要是自己还有这么大的一个王府要养,有好大一部分钱是不能动的。
“愁啊。”
正在朱棣晒着太阳感叹人生的时候,福伯突然走了过来:
“王爷,李洛和赵文焘在外面求见。”
朱棣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回来找找自己,难道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带他们进来吧。”
朱棣看二人面带喜色,知道是自己想错了,估计是事情有了进展来向自己汇报的。
“二位莫不是给本王带来了什么好消息吧。”
“王爷,我二人刚才商讨了一番,有一些事情还需要王爷定夺。”
随即李洛和赵文焘便把自己商议的事情给朱棣又说了一遍。朱棣听了也挺高兴,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在报纸上连载小说这件事呢,好像过去金庸的小说也都是在报纸上连载的吧。
“话本这个主意好啊,不过话本的内容也得非常出色才行,不能随随便便就敷衍了事。”
“王爷有什么建议?”
“这样吧,本王给你们推荐一个人。他号湖海散人,名叫罗贯中,他现在多半是在杭州呢。”
一说到话本,朱棣就立马想到了罗贯中这个章回小说的鼻祖,这种形式简直完美适合在报纸上连载啊,比宋元时期的那些话本可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此人可有什么特殊之处?”李洛和赵文焘并没有听说过罗贯中的名号。
“此人有大才,请来之后就绝对不用再发愁报纸的销路问题了。”
李洛和赵文焘听朱棣这么说,不由得更好奇究竟是什么人能被王爷如此高度地评价。
“若是如此大才,恐怕不容易请过来吧。”李洛有些担忧地说道。
“李寿阳你什么话,王爷有请,谁有胆不给王爷这个面子?”赵文焘出言反驳道。
李洛心里暗骂了一句“狗腿子”,随即意识到这好像把王爷也骂了。
朱棣听了笑呵呵地说道:“你二人只需要跟他说可以出版他的书籍,他多半就会答应过来了。”
“多谢王爷指点。”
随后又是一番商讨,最终敲定了由赵家先把印刷坊筹建起来,李洛负责去杭州找人,争取一个月后就把报纸办起来。
打发走了这两人,朱棣心情变得好了一点。这两大名著都要握在自己手里了,这钱还不源源不断地来到自己手里吗。
自嗨归自嗨,不能忘了正事。
虽然这几天朱棣在府里放飞自我,但心里还是记挂着自己的立足根本。
“有几天没回军营里去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操练的怎么样了,还是有必要回去检查检查啊”
之前朱棣去卢沟桥玩的时候,已经离军营相当的近了,还远远地眺望了一下里面的动静。
“希望他们不要当我面一套,背着又一套。”
心里有这样的担忧,自己又有点懒得动,于是便喊来了陈珪:
“你今晚跑一趟军营,让他们进行一次紧急集合的演练。”
陈珪听朱棣这么说,心里为军营里的那帮兄弟默哀了三秒,“王爷真是在哪都不忘折腾你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