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9.亦寒哥哥,……………新年快乐!(1 / 1)英英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顾亦寒回到王府,冷冷清清的,一点儿烟火气都没有。

今天晚上是除夕,按照以往的规矩,顾亦寒会留在宫中参加宴会。

今年由于特殊原因,他没有参加,就连皇上都中途出宫,独留皇后一人应付那一群达官显贵。

因为他喜静的缘故,王府里几乎不做什么布置,平常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以前觉得没什么,但是自从在银杏村待久了以后,似乎是越来越不习惯冷清了。

走进院子,大片的竹林依然苍翠欲滴,在月色下,彷佛浸了水一样,泛着莹莹光泽,有种别样的美,但是顾亦寒没有心情欣赏,径直走进书房,片刻,影十拿着一封信走进来,“那丫头的消息?”

影十是专门负责和十一联络的,接收到的基本都是赵依琼的消息。

“是的,主子,十一传过来的,赵姑娘的亲笔书信。”影十尊敬地把信封呈上。

顾亦寒接过来,打开信封,遒劲有力的字迹跃然纸上。赵依琼不像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喜欢练习簪花小楷,她的字体自有一种凌然大气的风骨。

“亦寒哥哥,……………新年快乐!”顾亦寒嘴角微微勾起,没想到这个丫头又给自己一个这么大的惊喜。

这件事情好办,几乎不用搜集例子,京城的王公贵族就会相信。初尧二叔的女儿就是畸形儿,生下来的时候双腿不协调。

这么多年一直闭门不出,上到太医,下到民间的各地大夫,都瞧过了,但是一点儿用也没有。

愣是找不出原因,那姑娘今年十一岁了,但是京城里见到她的人是少之又少。

顾亦寒看完以后,把信封又塞了回去,打开书架上的暗格,小心翼翼地放进去。

然后伏案写了一份奏折,递给影十,“把这个交给皇上,影二今天应该到了吧?”

“是,主子。按时间算,今天应该到了,要不是江宁一带下了大雪,阻挡了赶路的速度,前天就应该到了的。”娃娃脸影十毕恭毕敬地回答。

“嗯。”

影十看到顾亦寒没有其他的吩咐了,施礼退了出去。

“小十,王爷还在忙吗?”影十刚出去,就碰到端着托盘的苏嬷嬷,她是顾亦寒的奶娘,从小看着他长大的。

她一生没有嫁人生子,对顾亦寒就像是她的亲生儿子一样,事无巨细,尽心尽力。

“嬷嬷,王爷在里面。”影十也不知道王爷忙不忙。

“那这个托盘你可以交给王爷吗?我给他做了一些吃的,好歹是除夕,就算不大办也不能饿肚子不是?他刚从外面回来还没有吃饭吧?”苏嬷嬷指了指托盘里的食物,对影十说。她也不知道顾易寒在忙些什么,只是他一忙起来就会忘记吃饭。

王爷的书房是府中禁地,除了指定的那几个人,其他人没有顾亦寒的同意是不能随意出入的。当然,苏嬷嬷也不例外。

“行。”娃娃脸影十想了想,接过了托盘。

递奏折也不急于一时,说不定宫中这时候还在举办宴会,况且还有三天沐休假期,他就算是递上去了一时半会儿皇上也看不到,耽误片刻也不打紧的。

银杏村,按照习俗,大年初一是要给亲朋好友拜年的。

因为赵依琼的缘故,今年银杏村的村民手里的余钱都比较多,过年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采购了新衣。

一大清早的,就有许许多多的村民带着家里的小孩来赵家拜年。

“大勇叔,一轩哥,一博。”赵依琼路过前院,刚好看见大勇叔带着两个儿子进来。

“依依,你要出门?”大勇叔好奇地问道。

“不是。”赵依琼本来是打算出门的,她刚想到了一些事情,想要找村长商量一下。但是还没有走到门口,她突然间想起来今天是大年初一,谈生意总归不太好,她这才折回了脚步。

“依依。”杨一轩憨厚地叫人。

“依依姐姐。”杨一博也甜甜地叫人。

杨一轩是标准的农家汉子的长相,黝黑的皮肤,大手大脚,完全是遗传了杨大勇不拘一格的长相。而杨一博长得就比他们两个精致多了,眉眼间依稀可以看见桂花婶儿的影子。

再加上年岁还小,没有经常劳作,皮肤比较干净白皙,看着虎头虎脑地惹人喜爱。

“三位里面请。”等到他们互相打完招呼,候在一旁的下人赶紧把他们请到里面。

虽然赵家现在有了下人,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但是老爷子和老太太还是跟以前一样等在大厅,等着村里的晚辈来拜年。

赵淮安三兄弟也带着孩子走村串巷地拜年,这几天,元氏她们没有让下人动手,饭菜都是她们自己做的。虽然不是那么地精致,但胜在一片心意。

赵依琼回到书房继续她自己的计划,赵氏国际才开始,一切都需要好好规划。

上一次在断脚崖听了老前辈的教导,回来后,赵依琼心里就萌生了一个想法。

这一世,她能活着还能遇到这么好的家人,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既然她来了,就要为这个时代做点儿贡献,也不枉走这一遭。

医院和学校是最利民的机构,大周的医馆都是私人创办的,私塾也是有钱人家才能上的起得,这就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阶级流动缓慢,不利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既然她要开始,那这两个是必须得做得,可是私人创办,要想搞起规模,不止是前期得贴钱,也许一直得用其他产业养着这两行。

医院还好,生病了总会有人来治的,可是学校就不一定了,那些王公贵族,富商大户,不缺私塾和博学的教书先生。可是对于贫苦人家来说,就算是免学费,纸张,笔墨也是一大笔银子。况且半大的孩子也是一个劳动力,没有远见卓识的人很难改变这个落后的思想。

这就是她今天想去找村长的原因,她想在村里建一个养蚕缫丝场和一个织布厂,把村里的经济带动起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大家手里有余钱了,自然就会想着接受教育了。

就先从银杏村开始,效果好的话,再在其他的地方推广。

这种事情不能急于一时,前期的投入就是一笔很可观的数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