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雅从白水巷林家归来后,便多了一些愁思。
后,明二太太私下里再来问其意见时,明雅只推说:“听祖父和父亲的。”
明二太太听女儿这意思,难不成是同意了?
明二太太回去又寻思两日,只能默默的给明雅备起了嫁妆。
这事儿算是订了下来。
林贤远去信告诉了林贤通他的婚事,又说了白水巷林家的事儿。叫他且不要声张。然后邀请其大嫂白氏来京帮衬操持婚事。
林大伯也没含糊,不日便叫白氏收拾妥当便来了京都。跟着一起来的还有林君姚小朋友。
白氏轻装上路,只带了七八个箱子,里面除了两个箱子装着白氏和林君姚的衣物和日常用品,其余的皆是给林老夫人等带来的礼物。
如今家里即将要添新人,再是目前这几个下人是不够用的了。需得再买些下人。
林老太太和白氏盘算了下,前院就由老杨头一个门房看着是不够的。若是进来通报个事,再有人来便不行了。林贤远房里不必放丫鬟,只给再添几个粗使的婆子就行了。再就是林君妍,再得买个年长点能当事的丫鬟伺候着。
古家二夫人听说林家要买丫鬟婆子,便热心的给举荐了个叫金婆的人牙子。白水巷林家听说了,也派了人来问。
来的是郭老夫人身边的康嬷嬷。
康嬷嬷进来见了礼,便道:“老夫人,我们家老夫人特让老奴带了这金婆子来,好给老夫人认识认识。这是咱们京都有名的人牙子,一半儿以上的大户人家买仆人都从她手里买。老夫人想要什么样的只管告诉她。”
林老太太邀金婆子和康嬷嬷坐。康嬷嬷推却一次便在綉凳上坐了。也不是她托大,她自小服侍郭老夫人,在白水巷林家都很有体面的。
金婆子只推让不敢坐,林老太太也不强求。便与白氏说了要些什么样的人,要多少。金婆子一口应了,说下午就能带人来。
如此金婆子走了,便留了康嬷嬷用了午饭,下午金婆子带人来好帮着挑选参考。
刚过晌午,杨大家的就来报,说金婆子来了。
林君妍有午睡的习惯。吃了饭溜达一圈就要去睡会儿。
刚躺下没多久,林君姚和小兰便来叫她了。
“妍儿,你快起来。那金婆子带了好些人来。祖母和娘亲正在前院挑选呢,咱们也去看看。”林君姚摇着林君妍,又叫小兰拉她起来。
三个小姑娘费劲儿折腾了半天,收拾妥当了便去了前院儿。
前院儿院子里,林老太太坐在一把太师椅上,手边儿还放着小茶几和茶水。杨嬷嬷,杨大家的,杨二家的也都现在一旁。林老太太忒命她们跟着学的。
金婆子带了二十多人,按照林老太太的要求。带来的都是身家清白,要不是再寻不到父母亲人没有牵挂的。要不就是一家子一起卖进来的。
二十多号人分成五排站着。金婆子让她们一排一排的出来让林老太太和白氏细细挑选。
先出来的五个婆子,年龄三十到四十岁左右。都穿着朴素干净,头发一丝不苟的绾起。
康嬷嬷走上前去,叫她们伸出手来,仔细看了指甲。又叫微张开口,看了牙齿,凑近闻了闻是否有异味儿。又转了一圈看了耳后,脖颈后等地方。
康嬷嬷看了几个均都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金婆子:“来之前可有大夫仔细看过?”
金婆子笑着答:“康姐姐您放心着吧,我回去就请了大夫细细查看了。都康健着呢。”
这是问奴仆是否健康。若主家买到得了病的仆人,一是这是跟前伺候的,免不得衣裳鞋袜饮食什么的日日打交道,传给主家如何是好。再就是买个藏了病的仆人也是晦气的。更谨慎的人家买回去还得找有名的大夫再看看的。
当前,这种情况人牙子已经把控得严严的。金婆子又是做达官贵人的生意,若有点闪失,她几条命也不够的。康嬷嬷怕林老夫人等不懂,特意又问了。
康嬷嬷听金婆子答,又点了点头。
然后又挨着看了后面的一排婆子和一排年轻媳妇儿并五六个十岁左右的小丫鬟。最后才是六七个年龄在十五岁到四十岁不等的几个男丁。
验看完后,挨着让她们报了名姓,都有些什么亲戚家人,自己个儿都擅长做些什么,之前栖身在哪家,什么原因又离开的…如此等等都要一一说清楚。
“老奴夫家姓李,后头的李山就是奴婢夫家,穿蓝色衣裳的姑娘是奴婢的女儿。奴婢擅长针线,之前一家子都在前户部侍郎陈府。奴婢管着陈府老爷少爷们的针线,给老爷夫人们做些鞋子衣裳。后陈府抄了家,奴婢一家子被放了出来。”最先说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婆子。
林君妍顺着她指的李山和穿蓝色衣裳的小姑娘看了看。李山看起来壮实老实,见那李嬷嬷说起他只憨厚的笑着。那女孩儿到有几分灵气,长相说不上多美丽,却很是顺眼的。眉目虽垂着,恭恭敬敬的,但她娘亲说到她时略带骄傲,但她也未表露自得的神情。方才十一二岁的样子,已经沉得住气了。
林老太太听了,她自己本身最爱的便是针线。听这李家的说的,林老太太便细问了:“可会些什么针法?擅长绣哪些花样子。”
那李家的便一一答了。林老太太听得满意,又看向她男人李山和女儿。又问他们各自擅长什么。
“见过老夫人。”李山出来给林老太太磕了个头,才道:“小的李山,平时在林家负责修理园子,打整些花草。”
“见过老夫人,夫人。”那蓝衣姑娘行了礼。又对着林君妍和林君姚的方向看了一眼。继续道:“奴婢在陈家时学了算账,识得几个字。之前是陈家嫡小姐房里的二等丫头。”
林老太太听了点点头。便对金婆子说:“金老板,这家留下吧。”
金婆子一喜,忙答道:“是。”
这李家是当中最出挑的,身家清白品性好,又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前头的主子犯了事儿没了,又无牵挂,价钱最是高的。
后头又各自挨着说了,又留了两家。
一家姓赵的,一个四十多岁的男的叫赵四,管理庄子的。之前主家没落了,便把庄子和庄子里的仆人一同卖了。与他差不多大的他的媳妇子赵妈妈,厨艺颇好的,擅长做各色点心。还有他的大儿子赵同,十八九岁,正好可以跟丰年换着日常跟着伺候林贤远。女儿叫赵丫的,也十一二岁,跟着她娘学了一手厨艺。
另一家是一对兄妹,从外地逃难来的。家里本就只有个年迈的祖母,在逃难的路上就没了。兄妹两过得艰难,两个孩子都看着瘦瘦的,弱不禁风的。
哥哥自己做主把自己和妹妹卖给了金婆子。没别的要求,只求找个和善的人家,把他和妹妹卖一起就成。哥哥也姓林,叫林河,十四五岁,机灵会说话儿。妹妹林素八九岁,年纪小,又点憨憨的。啥也不会,但也规规矩矩的。
又买了几个不紧要的浆洗洒扫的婆子和几个干粗活的男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