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探矿(1 / 1)安化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陶十七骑着马,神采飞扬,对身边的杨大郎道:“此次奉官人之命,前去覆查你探的铁矿。如果真是富矿,官人定然不吝赏赐。不说赏钱,说不定还给个官儿给你做。”

杨大郎道:“小的什么人,不过是个乡间铁匠,哪里做得来官儿。”

陶十七道:“做官有什么难的!我自幼一个人长大,碰到官人,立了些功劳,不一样做个官。只要你真找到了大矿,又是铁匠,矿场里谋个差事易如反掌!”

杨大郎听了这话诚惶诚恐。一到营田务衙门,权二郎便就领了十贯赏钱走了,杨大郎看着那钱十分眼热。在他想来,十贯钱到手已经十分满足,做官哪里敢想。

与陶十七在一起两日,听他讲起自己的经历,又觉得做官也不是不可能。此人又会什么?不过是制些机器,看着铸炮,一样是匠人手艺,官做得顺风顺水。

两人身后,罗锋沉默不语。他能写会算,到衙门一应募就被招入吏人。因为是跟杨大郎一起的,此次一起去方城覆查铁矿。看看前面就到罗渠镇,心情复杂。

陶十七看着前面的镇子,道:“我们进去用些酒饭,午后一气到方城县去。”

罗锋拱手:“官人,不进镇子,径直向北也有卖酒饭的地方,路还要近一些。”

陶十七并不知道罗锋的来历,觉得奇怪,道:“过了罗渠镇,到方城再没有大的村镇,纵有卖酒食的,也是乡野小店。无非是多走几里的路,有什么打紧!”

罗锋没奈何,只好道:“不瞒官人,小的正是罗渠镇人。因兄弟容不下我,离家到衙门里应募,谋份衣食。若是进了镇子,被家人看见,只恐惹出事端。”

陶十七一听是离家出走的,不敢怠慢,忙问是怎么回事。这个年代最重孝道,如果罗锋是在家里惹出祸事,为父母所不容,可不能置之不理。

罗锋不敢隐瞒,把自己的经历说了一遍。道:“自父亲去世,我家里败落,母亲改嫁罗家,没带什么家产。两个兄弟时时欺我,母亲在家里说不上话,不能维护,实在难以存活,我才离家自谋生路。离开罗渠的时候,我曾发誓,不混出个样子,绝不回家!”

这经历跟陶十七倒是有几分像,听了想起身世,对罗锋道:“男儿就当有这份志气!你兄弟瞧不起你,早晚有后悔的天!你只要在衙门里好好干,官人最喜欢提携下人,以后必然扬眉吐气!既如此,我们就不进罗渠镇了,径直去方城!”

说完,拨转马头,绕过罗渠镇,直向东北方的方城而去。

方城是沟通南北的要地,自春秋时起,楚国图谋中原,不知在这里打了多少仗。附近的方城山上有楚长城,过了千年,依然大段完好。县城东北有一处垭口,宽敞平坦,穿过方城山,直到北边的叶县。沿着这一条路,南边的江汉平原可以直进中原,西北到西京河南府,东北到东京开封府。

方城垭口地理条件太过优越,太宗时候修建襄汉漕渠,便就是企图从这里,把淮河的支流汝河与汉水的支流唐白河连接起来,沟通南北水运。因为大雨垮坝,工程废弃,下游唐州一带被水淹,至今人口稀少。如果真能在这里修通运河,意义当不下于灵渠。后世的南水北调,也是经过这里。

杜中宵对舞阳的铁矿如此重视,除了记忆中储量丰富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便就是这处垭口。这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在附近建起铁矿基地,可以辐射广大地域。北边汝河和南边的唐白河水运都发达,一连淮河、汴河水系,一连汉水、长江水系,水运条件优越。

与这里比起来,北边的相州虽然同样有煤铁,却过于靠北,南运不便。与北方比起来,南方更加缺铁,这里的市场前景优好过相州。特别是此时荆湖两路还没有开发,这里建起炼铁基地,对后续开发江汉平原会起很大的作用。

陶十七带了杨大郎和罗锋,进了方城县,拜会了知县。住了一夜,从县城借了二十多个差役,进了方城山。沿着杨大郎留下的记号,一路东行,到了发现铁矿的地方。

在附近扎了营,陶十七对杨大郎道:“这两日,我们到你发现矿苗的地方查探一番,大致估算一下此处铁矿的范围。官人已经发了公文,过些日子会从相州那里借精于此事的人来。他们来了,弄清了此处铁矿情形,才好开矿。”

杨大郎拱手称是:“小的对探矿只是略知一二,真要炼铁,委实是要老手来看。”

陶十七道:“河东路炼铁,现在都不用木炭,改用石炭了。官人询问过了,这附近产石炭的地方不少,只是不知哪里有大矿。在相州来人之前,我们再在周围探一探石炭。若是有石炭有铁矿,此处冶铁就容易了。此事做成,你就立了大功,朝廷必有赏赐。”

河东路已经普及了用煤炼铁,杨大郎只是听说过,却没有见过。他出去帮人修理农具,一直用的木炭,所有只能化生铁,给农具淋口。方城山北边,产煤的地方不少,特别是龙兴、襄城、阳翟三县组成的三角地带尤多。龙兴县用煤烧造磁器,天下闻名,远销各方。这一带正是中原磁器制造的中心,闻名后世的北宋青瓷、钧瓷等,正是产在这里。

杜中宵知道叶县、襄城一带必有大煤矿,只是不知道确切位置,不知煤品如何。要建冶铁中心,当然是煤矿离着铁矿越近越好,吩咐陶十七带人以叶县为中心,查探一番。如果几十里之内,既有大铁矿又有大煤矿,这里冶铁大兴就顺理成章了。

此时这一带的冶铁中心在叶县北边的龙兴县,不过那里的铁矿不大,品位不高,只有一些小作坊而已。不要说跟占天下铁产量一半以上的相州相比,就是比东边的徐州也远远不如。不过这些小作坊,正说明了此处煤铁资源分布广泛,也减小探矿的难度。

此时的地名与后世不同,地理位置也有差别,杜中宵即使知道这里煤炭资源丰富,也不知道到底在哪里。龙兴县就是后来的宝丰县,阳翟就是后世的禹县,叶县的位置偏南,中原地区最大的煤矿恰巧位于这几个地方中间,就是后来的平顶山煤矿。现在这几个县个个产煤,但资源丰富的地区,却位于他们交界的地方,根本没有开发。特别是离着方城山比较远,配合新矿冶铁成本高了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