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颍川太守向杨毅频频敬酒的时候,司马徽却看向杨毅麾下的那几员武将与谋士。
想要了解一个将领称不称职,从他麾下的武将便可看出端倪。
那司马徽善于识人,便看向罗成、宇文成都与王猛等武将谋士。
这一看不打紧,使得司马徽在心中由衷的称赞道:“杨毅公子麾下的将领,果然不凡。”
言词中,敬意颇深。
与此同时,他微微一笑,知道了杨毅为何想去颍川书院。
不过他也诚心想让杨毅去颍川书院,甚至,已经想好为杨毅推举何人。
那颍川太守向在场众人道:“杨毅公子虽然年轻,却被朝廷册封为南中郎将,那黄巾渠帅程远志、波才之辈,尽皆死在杨毅公子手中。”
司马徽闻言,心底微微一惊。
他仅是知道杨毅解救长社之围,却不知杨毅解救涿郡与蓟城。
司马徽沉吟片刻,问道:“杨毅公子,如今,大汉内有黄巾贼军,外有异族窥视,不知公子有何见解?”
杨毅看向司马徽,心想这是考教我吗?
想到后世那一段黑暗的历史,便是因为汉末诸侯纷争,致使异族南下,汉人沦为两脚羊,死伤无数。
杨毅目中精芒一闪,一扫在场众人,沉声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待异族,我向来以绝户为主,不留后患。而对于黄巾之乱,那些黄巾贼军乃是大汉百姓,不过官逼民反。”
“假如朝廷广开言路,多为百姓着想,那黄巾贼首焉能蛊惑百姓?归根究底,此症在朝廷,而非百姓。所以,我与黄巾乱贼交战,多以镇压安抚为主。”
“但对待异族,我绝不心慈手软。”
杨毅之言,使得在场众人感同身受。
众人皆知,那黄巾贼军的缘由,便是十常侍蛊惑朝纲,给了张角等人有机可乘的机会。
所以,才会让黄巾之乱如同燎原之火。
司马徽站起身来,向杨毅微微抱拳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公子,天色已晚,明日可到颍川书院,我等愿聆听公子之见解。”
闻言,杨毅微微点头道:“我在颍川书院为众名士讲授见解,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司马徽闻言一笑,顿觉杨毅真如谦谦君子,心中欢喜的他,举起酒爵,为杨毅同饮一爵。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傍晚,酒宴方才散去。
司马徽与杨毅作别,便领着名士们往颍川书院而去。
颍川太守为杨毅腾出府邸,请杨毅入住。
杨毅也不推辞,住在府邸内。
当天夜里,朱雀所属的锦衣卫,从南阳传来情报。
“报:黄巾渠帅张曼成率领二十万之巨的黄巾贼军,即将兵临南阳。”
“报:皇甫嵩与陈庆之将军,也在即将到达南阳。”
杨毅闻言,沉声道:“继续刺探,另外,告知陈庆之,不可与张曼成的二十万之巨的正面交锋。”
“诺!”
那锦衣卫立即离开颍川,前往南阳,将杨毅之言,告知陈庆之与皇甫嵩。
而杨毅想到了即将攻打南阳的黄巾渠帅张曼成以及二十万之巨的黄巾贼军。
好在,颍川之围已解,明日拜访颍川书院,后天他便带兵前往南阳,与陈庆之、皇甫嵩会和。
主意已定,杨毅便在府邸休息。
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
当一层层的薄雾笼罩在乡间小道的时候,杨毅与王猛、罗成、宇文成都率领燕云十八骑,离开府邸,前往颍川书院。
颍川书院并非在喧闹的颍川城,而是坐落在一片环境幽静之地。
这里处处清幽,最适合谈天论地。
不多一会儿,等到雾气将散的时候,杨毅等人来到了颍川书院。
院内,已经传来一阵朗朗读书声。
那司马徽正在房间烹茶,听到书院外传来一片铁蹄声。
他心知定是那杨毅公子到了,急忙出门迎接。
“拜见公子。”
司马徽微微行礼,言词颇为稳重。
杨毅闻言,微微一笑,道:“水镜先生客气了,毅不过末学后生,今日登临天下名士之学府,受宠若惊。”
这倒不是杨毅故意做作,而是他由衷的敬意。
毕竟,在汉末,那颍川书院的地位不低。
司马徽闻言,眼前一亮,他侧身一让,便道:“公子请。”
杨毅微微点头,与司马徽踏入颍川书院。
但见院内,名士云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