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就是我大赵公子!”
用不着验证印信,用不着旁人作证,刚见到赵偃第一眼,廉颇就认定,眼前的少年郎,就是大赵公子偃!
论五官轮廓,这少年郎和赵王丹有七分相似,剑眉星目,棱角分明。
论气质!
廉颇年近七十,自然是见过赵武灵王的风姿的。但是,很显然,眼前的少年郎,已经超武灵王远矣!
此人不是我大赵公子偃,怎么可能?
我大赵……后继有人矣!
“老卒廉颇,携帐下将佐三十八名,参见公子!”
廉颇紧走几步,毫不犹豫地向着赵偃大礼参拜。
赵偃自然也看到了廉颇。
这是一个身材高大的老者,脸皱纹对垒,但腰板依旧挺直,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两鬓斑白如雪,但目光仍然坚毅地仿若磐石,锐利地得如同鹰隼。
精神矍铄,老而弥坚!
“哪里,本公子可当不得廉老将军如此大礼!”
不待廉颇真的拜倒,赵偃已经举步向前,以手相搀,道:“军情紧急,咱们入营说话。”
赵偃这个举动,更令廉颇心中暗赞:公子身份尊贵,年少得志,却对我老廉颇如此有礼,真是不骄不躁,难得之至矣!
“老卒领命!”
廉颇也不矫情,微微躬身,引领赵偃入了赵军的中军帐。
在赵偃的强烈要求下,廉颇才坐了主位,手指一份地图,将现在的战况,娓娓道来。
“这里是长平关,有秦军四万把守。这里是故关,也有秦军四万把守。长平关和故关中间的百里石长城,有两万秦军把守。长平关或者故关,都有道路通往我军长平大营。百里石长城两侧是崇山峻岭,并无道路通行,纵然少量兵马突破,也意义不大。”
赵偃道:“所以,我军要解长平之围,就必须攻克长平关或者故关?”
“正是如此。”廉颇苦笑道:“实不相瞒,老卒率两万军,赵括率五十万军,两面夹击长平关十七日,死伤惨重,毫无进展。赵括已然放弃,若公子不来,老卒也只能率这两万军退守邯郸了。您来了,老卒起码敢在这里和秦军僵持下去。”
赵偃却微微摇头,道:“光僵持下去可不行。长平之围已经持续了近二十日,赵括将军还能坚持多久?依本公子之见,咱们应迅速攻破长平关。”
“但长平关城防坚固,易守难攻……”
“城防坚固,易守难攻算什么?”赵偃微微一笑,道:“有了本公子的巨弩,这长平关……也就不难攻了。”
……
……
一刻钟后,长平关前。
“这……这就是公子的巨弩?”
老廉颇以及众军中将佐,见了刚刚组装好的三弓床弩,简直目瞪口呆。
在众人原本的想法里,赵偃带这么多人,能从秦国顺利逃回来,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能赶这场大战,和大家一起,在长平关前和秦军周旋下去,更是幸运中的幸运。
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至于说,公子还能带什么攻城利器来,帮助大家攻破长平关,人们都不报什么希望。
廉颇甚至觉得,公子毕竟缺少经验,没真正攻过城,从秦国带了一些弩箭来,就自以为破长平关易如反掌了。待会儿公子吃了亏,自己可得好好安慰,不可折了公子的锐气。
但是,他万没想到,赵偃带来的竟是如此巨弩!
一张三弓床弩组装起来,长约一丈八尺,宽曰一丈二尺。每张弩可同时发射七只弩箭。
事实,称这些东西叫“弩箭”,廉颇都觉得亏心!
此箭以木为杆,铁片为翎,实际是一支带翎的长矛!
每张弩,需要至少三十个人,或者八头牛,才能拉开。幸亏赵军中有大量的马匹。要不然,所有人都来拉这一千张巨弩都不够。
光这卖相,就不同凡响!
天啊,王真的是派公子去咸阳做质子,而不是去咸阳抢劫的?
他手中怎会有如此神兵利器?
廉颇已经完全懵圈儿了!
赵偃道:“此弩名叫八牛弩,此箭名为一枪三剑箭。廉老将军,你看本公子这巨弩如何?”
“虽不知这弩和箭的真正威力,但光看这外表,老卒已能猜到一二了,定然不同凡响!”廉颇咽了口吐沫,微微躬身,道:“这第一箭,请公子允准,就由老卒来发射!”
“本公子求之不得!”
工夫不大,长平关前,在五千匹战马、五千赵军的操控下,一千具三弓床弩,全部拉开。
目标:长平关城墙!
“预备!”
老将军廉颇高举大锤,厉声喝道:“放!”
当!
大锤重重地落于三弓床弩的扳机!
当当当当当!
无数把大锤,几乎同时敲击于三弓床弩的板机!
接下来,可不得了了。
嗖!嗖!嗖!
七千支“一枪三剑箭”,携带巨大的势能,向着长平关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