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武学(1 / 1)三又三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议还在继续。

老朱非常高兴自己的孙子能够为百姓着想,因为老朱自己是农民出身,他很清楚,只要能多施恩于百姓,让百姓能够看到希望,那就没有几人会想着造反,就算有野心家想要起事,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跟随。

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老朱也正因为其农民出身,想不到什么比较好的方法来处理此事,便只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杀来进行处理。

老朱沉吟了许久,觉得自己的想法不是很成熟,想听一下朱允炆的意见,便开口问道:“那依你之见,咱该如何处置啊?”

朱允炆见老朱上钩了,心中窃喜,连忙说道:“皇爷爷,孙儿觉得这些人之所以在各地横行不法,欺男霸女,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在自己府中长大,每天见到的大都是自己家中的下人。

皇爷爷,您想嘛,这些下人哪里敢管自家主人的事情,不都是主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嘛,如此一来,他们便自小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性格。

同时,这些人的父辈每天都有公务需要处理,基本没多少时间进行管教,如此就造成了他们家中做主之人多是自己的母亲或者祖母,而母亲或祖母也多是溺爱,这也就导致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而且因为这些人父辈的官职权势,如果他们在当地惹了事情,当地人也大都敢怒不敢言。就算有人胆子大,告到了当地府衙,府衙也多半不会受理;甚至还会以民告官之由,打被告一顿。”

朱允炆顿了顿,抬头看老朱表情不置可否,便继续说道:“所以孙儿以为,应当将这些人都集中到一起,约束他们进行学习改造,让其知晓大义的同时精通文武之事。如此一来,既解决了隐患,也能让这些人以后为我大明藩篱,护佑一方。”

老朱淡淡问道:“你是不是还有很多话没说?”

“皇爷爷英明。”朱允炆笑吟吟的道:“孙儿以为皇爷爷既然将他们从各地都集中到了一起,那总不能没有地方安置他们吧。而且我大明有那么多的书院讲文,那为何不能设置一个书院讲武呢?!所以,孙儿深以为应该设立一个讲武堂,专门给这些勋贵和藩王子弟学习武学。甚至,孙儿希望能够由皇爷爷担任这讲武堂第一任的山长,以后如果有人立下足够的战功,可以让这些人的后人进讲武堂学习,学成以后,酌情留用。这样,我大明便不愁下面的士兵不用命效力了……”

老朱深深的看了看朱允炆,心知他还有更多没说出来的话,但老朱并不打算任由朱允炆在朝会这里继续讲下去,便挥手打断了朱允炆接下来的话。

老朱淡淡地说道:“此事以后再说,退朝吧……”

站起身,老朱瞥了朱允炆一眼:“你跟我来!”

曲元听到老朱的吩咐,便对着群臣喊道:“退朝……”

殿内的众位大臣跪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朱允炆则有些心情忐忑的跟在老朱的身后。

朱允炆悄悄抬头看了看老朱,见老朱没有理自己,只是自顾自的往前走,便放心不少,可一看前面的方向,好像是前往谨身殿的,就又将刚放下的心给提了起来,脸上显得有些惶恐,不知道是自己刚才哪句话说错了。

一路无话。

……

谨身殿内,老朱坐在书房的御椅上,对着朱允炆招了招手,示意他过去说话:“今天在朝会上,你应该还有好些话没有说吧。现在这里没其他人了,你就好好跟咱说说吧。”

朱允炆本有些提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不少,对着老朱拜道:“皇爷爷,其实今天孙儿所说的勋贵和藩王子弟的诸多不法之事只是个引子,目的正是之前孙儿所言的讲武堂。”

朱允炆见老朱没有吩咐,只是这么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便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而这讲武堂设立之后,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解决勋贵和藩王子弟的诸多不法之事,同时还能如孙儿之前所说的,让我大明将士用命,士气如虹,更甚者还有其他的诸多好处。比如说可以解决自我大明建立以来,这文武官制中最关键的那一处隐患。”

对于大明的官制,老朱其实还是比较得意的,可听到朱允炆说到“隐患”二字,还是让老朱双眉微微一挑,露出不悦之色。

朱允炆渐渐的,心情也平静了下来,方才还有些惴惴,现在却开始说着能让普通大臣‘万死’的话:“皇爷爷设置的官制本意是好的,就像在地方上,地方权力由以前的行省丞相一人执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变为现在的三司分三人掌握,承宣布政使司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管刑狱,都指挥使司管军政,如此三司分立,则再无地方权力之隐患。而对于中央皇爷爷则是废丞相,分权于六部,同时设督察院监察百官和五军都督府总领军事。这些制度都不错,可皇爷爷要知道手中有兵,心中不慌,现在我大明立国还不是很久,可以称得上是初期,朝中还是有很大一批忠臣良将的,可这如何保证百年之后呢?”

“而且经过了宋朝的以文制武,文官已经享受到了掌握兵事能够让皇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好处,难保以后不会有文官提出此事,甚至是暗中谋划将朝中武臣一网打尽,从而拿到兵权,使得在我朝也能实现这以文制武之制,那到时候这天下,是我朱家的天下还是这士大夫的天下?所以孙儿想到了这天下有如此众多的书院讲文,那为何不能有一专将武学的讲武堂呢?”

“同时设立讲武堂的话,除了孙儿之前所说的益处,还有几点非常对我皇家非常重要。”

“皇爷爷,你可能还不知道,文官以科举拉帮结派,称主考官为座师,称同科中榜之人为同年。此情况在我大明初建之时还不甚明显,可百年以后,一代传一代,那这满朝文臣则皆为师生。万一那个时候武臣不争气,无力与诸多文臣分庭抗礼,如此一来,我大明岂不是变成了弱宋,那还有何希望?所以孙儿希望能够由皇爷爷任讲武堂山长,将讲武堂办起来,到时候便可以酌才录用,而录用之人则皆是天子门生,同窗之间则可以互称同学。如此一来便可以一举多得。”

“其一,保证了我大明将领不会断代,即便学出来的都是结硬寨,打呆仗之人,也总好过纸上谈兵者领兵,葬送我大明精锐。其二,此举也可以削弱将门于我大明之威胁,避免赵宋黄桥的黄袍加身之事发生。其三,便是如孙儿之前所说,可以将武臣拧成一股绳,从而对抗不断抱团的士大夫,让他们能够分庭抗礼,避免我大明变成弱宋,有板荡之情,却无可用之将发生。”

老朱起初听得漫不经心。

他对朱允炆所说讲武堂,还是有些兴趣的,只是起初,他觉得这个讲武堂用处不大,可现在却突然发现,这太孙朱允炆不仅说的头头是道,而还颇有一番道路。

老朱一直觉得只要自己还在,这大明天下就不会乱,其实老朱察觉了士大夫会通过科举抱团,这确实是老朱最近几年发现之后却始终无法解决之事,所以老朱也是在最近几年停了科举的举办,打算找到处理办法之后再进行科举。

可现在老朱却发现太孙朱允炆所说的设立讲武堂专讲军事,让武人也抱成一团,从而与士大夫分庭抗礼。此举虽有一些风险,可太孙却能另辟蹊径,用让自己当讲武堂山长的办法解决,这让老朱不得不对提升对于太孙朱允炆的评价了。

分庭抗礼……老朱越想,竟越觉得有滋味,虽然自己也善于用分而治之的方法,比如废丞相,权分六部,以及地方三司分立。可朱允炆所说的文武分庭抗礼,却是换了一个角度来制定应对方法。

老朱目光一亮,他隐隐觉得,这个讲武堂的设立……还不错。

老朱不由有些好奇地深深看了朱允炆一眼,这个臭小子……从哪里学来的这些?只是老朱历来沉稳,心中虽然有些好奇和震惊,却是不露声色,微微一笑:“咱以前一直觉得你过去过于仁厚恭孝,实是不适合当储君。近来虽有所改变,可却手段不足。可如今看来,还是咱小看了你啊!”

老朱在说这些的时候,朱允炆悄悄抬眸看了老朱一眼,却发现老朱面无表情。

朱允炆方才还有些得意于自己的主意,觉得老朱听到这文臣的威胁之后,一定会让自己去弄这个讲武堂,可现在,他心里咯噔了一下。

一个可怕的念头,自他的心里升腾而起。

自己咋就忘了老朱多疑的性格呢,以前的自己一直是一个仁厚恭孝的形象,哪会这些分治手段啊?!朱允炆忍不住在心里泪流满面,以头抢地。

失误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