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一行被带到小院旁的一间雅室,飘香八艳各有千秋,每人皆善歌舞,并兼学一种乐器。
陆惋惜善吹竹萧,徐若云琴艺高绝,当为其中翘楚,为一时之大家。
萧声悠扬凄婉,纤纤琴音萦梦,琵琶珠珠玉碎,笛声高亢低沉……
徐娘为了培养她们当真花了不少代价,她们将来必是嫁入高贵人家,但大多做人妾室,也保一世荣华。
沈从对音乐虽不曾涉猎,但也听得出好听与否,沈从发现章林倒是听得入迷,这靡靡之音对他倒像是琼浆玉露。
“陆姑娘可还记得我?”沈从打断了陆婉兮的萧声,明眸微启,朱唇轻咬,盼顾间仿佛能勾人心魂。
“沈大人,小女当然记得,听说大人这几日失踪了,我和姐妹们甚是担心!”沈从失踪也不是秘密,大街小巷流言四起,都是些不好的风评。
“真的吗?我以为莲山县的人都巴不得吴将军代理莲山县的知县呢!”沈从试探众人的反应。
“其实我感觉沈大人当知县蛮好的,勤政爱民,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那样说你?”陆婉兮大概也听到外面的一些流言。
沈从看了看这莲山县的四巨头,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沈从现在不确定他们在自己和吴伯言之间会选者那一边,估计都会站在吴伯言那边吧!毕竟人家有兵。
“都是流言而已,我听说你们快十天没有出去演出了!”沈从聊入正题。
“沈大人,你也知道我们姐妹还指望留着清白之身,不求嫁去富贵人家,哪怕为妾也是认了。
只希望托个对自己好的良人,如果失了身,有人也会喜欢我们的姿色,把我们买回,但是年老色衰必回被人嫌弃。
如果没人愿意买我们为妾,只怕余生就和飘香院的姐姐们一样,一支玉膊千人枕,一张朱唇万客尝!
徐妈妈为了我们好,让我们待在院子里,可是徐妈妈养我们这么久,我们总要卖艺赚钱报答她的。”陆婉兮这些人估计是真心的感激徐娘,培养一名优秀的艺伎不容易,往往都会嫁个好人家,富贵一生。
沈从听着陆婉兮如泣如诉,纵使他对青楼女子有些偏见,也很是惋惜她们的遭遇,稍有不慎未来便一片黑暗。
“这是五十两银子,略表心意,希望陆姑娘笑纳!我代表吴将军挽回你们一点损失……”沈从如是说着,倒是有些矫情,人家本来就是靠打赏银子过活的,还有沈从把这件事强行扯上吴伯言。
“沈大人这怎么可以,你到小院来看我们,就是我们的客人,怎么会收你们的银子。”陆婉兮把桌子上的银票塞到沈从手上,纤细如葱的玉手便落到沈从的掌中,温软如玉,她又紧张的收回玉手,面色绯红。
“沈大人,看来伯言的士兵给她们带来不少麻烦,我倒是要提醒他一下。”吴伯言未来的大舅哥莫诚说道。
“莫兄,如此我便替她们谢谢你!”沈从说着,心里略微有点解气,虽然对吴伯言没有一点影响。
之后聊的才是此行的目的,沈从便和他们聊起莲山县的防务,如今黎族欲要再起刀兵,整个西南道恐怕都要兵连祸结,他们同意联名上书张康郡守招募乡勇,尽保境安民之责。
对于招募的乡勇一定不能落入吴伯言的手中,趁次机会培养自己的势利。
每个县衙都有一个很小的武器库,一旦发生战事便可迅速组织兵力,莲山县的武库有长枪一百支,大刀七十把。
沈从让火器坊的铁匠赶紧打造兵器。
各乡镇恐怕也是知道莲山县将要不太平,下发招募令不到三日便集结乡勇五百人,大多也带了长矛大刀这种破旧的兵器,防贼还可以,打仗无疑就是送死。
沈从把同村编为一什,然后三什为一队,十什任一百夫长。
什长有他们自己选出,他们来时便有带头的保长,乡镇领头的为队长,各乡打乱任用以前的四名捕头和莫诚担任百夫长。
这样领头的都有官职,避免他们的不满,又可以同村互相有照应,百夫长又牢牢的把握在手中。
全城戒备,现在正值秋收,按照大夏律,当兵全家可免除一年赋税。
沈从也赶紧囤积粮食,鼓励全城百姓屯粮,他们大多城外都有田地,不用担心大城市发生的粮价飞涨,百姓也可以乘机比往年多赚一点钱。
沈从没有打击粮价,因为还在合理的范围,济善堂依然营业,给城中生活艰难的百姓多了一点生计。
打压粮价是对百姓的迫害,官员往往通过压低粮价达到收取更多粮食的赋税,百分之九十的百姓是农民的社会,农民会被高粮价饿死,沈从是不信的。
大夏的官员往往通过收税时压低粮价,而后高卖给国库赚取其中的利润。
粮价比往年涨了近八成,市民都很高兴,现在帝国到处发生饥荒起义,对安稳地区的百姓没有太大的影响。
而吴伯言与黎族大军在黎寨对峙,依然没有缓解的迹象,甚至发生了冲突。
黎族的神像到底被何人所盗?依然没有查到凶手,吴伯言派人要求沈从运送粮草。
沈从考虑一下,决定全力支持,先把吴伯言稳定在黎寨,自己好发展好势利。
对于手下的四位捕头,如今成为百夫长的他们还需要拉拢,区氏兄弟对安排到莫诚的队伍当了队长,负责对他监视。
沈从觉得如何拉拢他们和吴伯言对着干呢?
许他们高官厚禄,自己也不过是小小知县,还不如吴伯言官职高。
许他们娇妻美妾,可他们都儿女齐全,有点破坏人家庭的意思,干不得。
那只有最后一招,把他们的妻儿都当人质,这……很好。
但是不能明目张胆,对了建个学堂,把这些什长以上的孩子全部招入自己创办的学堂,昂贵的书籍对自己来说基本免费,请几个书生就好。
他们都很高兴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读书,毕竟免书本费,免伙食费,这好事哪里去找,说不定儿子将来读书有天赋,成为秀才便免了赋税,那就真的光宗耀祖。
再不济在村里某个小职也是很容易,总归多条谋生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