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宫门
果然,如哥哥所说,公子小姐并非一道路走。
哥哥于宫门口先行一步,去了大殿向圣上问礼。
马车绕过大殿,继续前行。
走到一条宫道下了马车。
赵清鸾带着相思,亦步亦趋的由引路宫女指引前行。
穿过宫道,眼前豁然开朗。
入目湖光潋滟,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
两边均衡的布置各式建筑近二十座,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
两对亭子东西对称排列,浮碧和澄瑞为横跨于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侧伸出抱厦。
万春亭和千秋亭为上圆下方、四面出抱厦、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赵清鸾看到了古时讲究的“天圆地方”的造型艺术。
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花园增色不少。
这里应该是皇家花园,上林苑。
看着此时纷纷扬扬,络绎不绝的人群。
各处供世家公子小姐们玩耍的技艺目不暇接。
一路穿过
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数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
可观景,可游玩,可竞技。
光是可供娱乐的赵清鸾就看到了投壶,下棋,绘画,题字等等。
湖对面还有一片空旷的场地,有捶丸,蹴鞠,马球等项目。
看着很多由宫女引领进来的世家小姐在此停顿,有些已经开始三三两两的聚集起来。
此时引领宫女还未却步,赵清鸾略一思量,也并未言语,只管跟着走。
只怕是有什么人要见她。
穿过上林苑,经过几处宫墙,宫女在一处稍显沉朴的宫门前停了下来。
宫门前赫然是“永寿宫”三个字。
入了永寿宫门,走到正殿前。
驻步
“姑娘在此等候片刻,待通传后,方可入内。”
先前引领的宫女略微屈膝,行了揖礼。
赵清鸾颔首致意。
看来太后是要看一看她这个亲选的孙媳妇儿了。
官家婚嫁自当是深思熟虑过的,背后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只不过不知这位太后此刻到底意欲何为。
“姑娘,请。”
宫女出来后,低眉折腰,放低姿态,摆出“请”的手势。
不愧是太后宫里的人,想从眼里看到一丝关于太后的态度和情绪都不行。
赵清鸾整了整衣襟,神态自若,右腿微抬,步入殿内。
故作低眉顺眼,敛容屏气状。
位居主位之上,是一位姿态雍容的老妇。
气度不凡,贵不可言。
此时在静静端详着由门口缓缓步入的妙龄女子。
嗯。
步履轻盈,仪态万方。
待赵清鸾站定,欲行拜礼。屈膝欲跪时。
“抬起头来,让哀家看看。”
听到一声温和的言语。
随即微微抬头,但眼睛还是没有直视尊位。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太后当下温和的笑着,微微点头。
顾盼神飞,见之忘俗。
细细端详了一会儿,越看越欢喜。接着开口道:
“丫头,上前来。哀家赐你样物件儿。”
赵清鸾心思婉转,略微移步,走上前去,想了一瞬,便屈腿跪坐在尊位前。
太后看到此举,当下也是大为赞赏。若直直站在尊位前,就需得坐在尊位上的太后仰视她,此为大不敬。
看着眼前心思玲珑的妙人儿。
从旁侍立的人手上托着一个托盘里,太后从托盘里,拿起了一只白银缠丝双扣镯。
缓缓执起赵清鸾的手腕,戴了上去。然后抚了抚她的手背,笑了笑。
柔若无骨,十指纤纤。
配上银镯,可谓是,皓腕凝霜雪。
对着这孙媳妇儿,当真是有些喜欢了。
怪不得能让她那个平时沉默寡言的臭小子罕见的开口说要娶亲,还指名道姓的定了人儿。
今日唤来这丫头,只是想看看那小子的眼光。生怕平常不近女色的臭小子是被什么妖媚角色惑了心去。
若真的是个好丫头,自是温和相待。若不是,那自然不能再留了。
从刚才赵清鸾走进来到现在的表现。
落落大方,仪态端庄。虽是一副敛眉伏低状,眉眼间却又透露出一股英气。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又是个天资伶俐,冰雪聪明的人儿。
太后自诩此生阅人无数,见惯了各种装模作样,惺惺作态之辈,看人是不会错的。
赵清鸾不知道的是,只这一瞬,就躲避掉了一场极为惊险的事情。
“我叫你来,也并无什么正经事儿。只是想来看看我这未来的孙媳妇儿!
皇帝让你父亲进宫商议定亲事宜时。我就让人打了这只银镯,也算是我对孙媳妇儿的心意。”
听到这话,赵清鸾便已了然。
太后指明了这是打给孙媳妇儿的银镯。若今个儿见到的不是她心中的想要的孙媳妇儿,只怕是以后要生出许多事端了。
不过此刻银镯带在了她手上,想来是太后承认了她这个孙媳妇儿了。
且从进来时的自称“哀家”到现在的自称“我”,便也看出来了老人家的心意。
当下也仰头脆生生的答了一声:“谢过太后!”
“好孩子!”说着摸了摸这个将要成为她孙媳妇儿的小丫头的额头。
“外头兰宴是不是快开始了?”
话是对着在旁侍候的侍女说的。
“回太后,是差不多了。”
“你今日是来参加宫宴的,我也就不多留你了。你快些个去吧,我知道你们这些个年轻人是喜欢这些个热闹的。”
赵清鸾知道这是该走了。
当下起身,退下台阶,屈腿跪下,行了一个恭恭敬敬的拜礼。
“恭请太后凤体康健,臣女告退。”
按辈分来说,理应如此,且又收了礼物。总的来说,小心谨慎,礼仪周到些总是没错的。
且赵清鸾这人是很真实的,谁对她好,谁对她坏,谁对她有利,她自是清楚的。
太后看到了自是赞赏不已,叫贴身侍候的嬷嬷将人扶了起来。
赵清鸾起身后退着踱了几步才缓缓转身跟着侍女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