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守村的人(1 / 1)木杨心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午饭做好后,冉春母子二人开始吃饭。

……

手机铃声响起,冉春看了眼备注便接通后把手机凑到了耳边。

“喂,阿冉”冉春嗯了声,手机里传出邻庄彦强的声音(庄,也叫庄子,一个村委会下辖有多个农村社区,每个农村社区叫一个庄)“明天常龙飞的席你去吗?”

“去,明天早上骑车”

“嗯,那我早上下来。”

“不用,我直接上来接你”

“”不用接,我们两个人,带不动”

“奥,行!”

“对了,阿冉!你卖啤酒的桌椅在吗?”冉春思索着用意,便回复还在。

“你那个现在没用,能给我一套吗?”

“一套那么少,你要了能干嘛?”

“我放院子里吃饭么,那个是塑料,放时间久了也没用了,能行吧?”

冉春思索了片刻,还是决定委婉地拒绝,便说桌椅还想用来让冉父做小本生意,这也是出于私心,表示冉父老了,工地干不了几年了,希望以后能干点小买卖。电话那头便说好,自己去淘宝上买,然后寒暄了几句便挂断了。冉春吃饭回想着往事。

人呐,是很奇怪的。

邻村伙伴王彦强,是冉春九年义务教育的同班同学,也是同一所高中毕业,自冉春上大学后便很少联系,冉春想了一下还是肯定自己的做法,成年人权衡人情和感情,也要看值不值得。上次彦强跟冉春开口要了鱼竿,冉春先是玩笑地拒绝,最后把最重的一根鱼竿送给了他。后来有一次,彦强同学想钓鱼,彦强便又开口跟冉春借了鱼竿,这是生活,每个人心里有数即可。很多人好友遍天下,殊不知很多人已经把他放在了应付的层面,维系的便是往日的曾经。生活一定是往前走的,活着的真实是每天同他人打交道。

冉春也不是第一次同冉父提到改做小本生意,冉春更不是第一次对冉父爱莫能助。

在冉春看来,冉父或者冉家有一个更加贴切的称号——守村的人。

冉父生于70年代,是世世代代老实巴交的农民,有兄弟三人,排行老二,人喊冉老二。

冉父的命运简直是由他花钱的方式决定的。父亲十几岁便开始外出打工,冉老二挣的第一笔钱就是给冉老大娶媳妇用的,冉老二说当时也有人看上他,对他很好,让他帮忙修车,管吃管住,但是第一年没有工资,冉老二丢不下一年时间,没答应,我问他就算一年后对方骗了你,你不是也学到修车的手艺了吗?冉老二说当时他没想到。冉老二挣的第二笔钱就用来在农村盖房,然后娶媳妇,娶媳妇不够的钱冉老大和冉老三来凑;后来冉老二有了女儿,两年后又有了儿子,冉老二便买了一辆三轮车用来干农活;冉老二此后挣的钱,大多用在了盖新房和添置家具;冉老二有过不止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当时他在白营市打工时,有老板看上他的老实本分,希望他给市政府当司机,但他拿不出学驾照的钱,错过了一次机会,我问他不会找人借钱吗?冉老二说为了给冉老三找媳妇,已经借过别人钱了,有的借款没还……冉老二挣的钱不多,但也不算少,但他把钱全花在了眼前急需改变的现状,从来不曾用于投资,这是眼界的局限性,也是农民守村人该有的心结。

冉家三兄弟的命运全由冉老爷子指导,年轻活力的冉老三学了厨艺,曾经在白营市开过饭馆,但由于家里的原因,冉老三放弃了饭馆,也来到了安月县发展,冉老三刚开始还是开起了饭馆,因为不会选址生意惨淡,便将饭馆用作住房,在饭馆附近的商场里卖起了蔬菜,后来卖菜的任务全交给了媳妇,自己去工地绑钢筋。冉老三育有两女一儿,所有积蓄的消费也毫无投资可言,经历了从小老板到工地大叔的转变,完全一副奔波劳累范儿。

冉老大的手艺是砖瓦匠,在工地里,冉老大有手艺,有小工伺候,工资高,脾气也大。冉老大生有两儿,冉老二有一女一男,兄弟三人不论钱挣的多少,生活的状态都是操劳奔波。有一次晚饭时听到冉老二和冉老三的谈话:

冉老三:老大现在的压力才大,两个娃都到了结婚的年龄,现在要钱的地方才多着呢!

冉老二:就是,你看兵娃快三十的人啦,每年过年一个人来,现在寻个媳妇对方都要车要房。

冉老三:吭,要车要房是起码的,就咱们这背景,把钱顶盖头上人家都还不行。(盖头:土话,额头的别称)

冉老二:现在庄里吃力的就剩万家的和张家啦!

冉老三:万家吃力么,张家人家条件好,你说老大这几年也存了几个钱么。

冉老二:哎,老大我估计上十个钱了,这几年老大卖牛,还有给三姑父借出去的钱,十个有。

……

后来冉春才知道他们把万元叫做“个”。冉春也知道了衡量他们生活压力的标准。冉家就好像被绑在木桩上的稻草人,守护着这一片田地。

冉春午饭后便躺床上玩游戏,玩累了睡一觉醒来接着玩,唯一值得起床的便是晚饭,唯一的学习便是在百词斩软件上完成120单词的浏览。他必须督促自己早睡,明天还要去参加初中同学常龙飞的宴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