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诸国使臣继续懵【求收藏!】
太极殿内。
众多使臣已经有些沉不住气了。
只剩下了最后一题,要是再回答不来,那就真的无颜回国了。
察觉到他们压抑的心情,房俊轻笑了一声,然后,不急不缓的说道:
“诸位可知,孔圣人门下有多少弟子?”
这句话一出,一伙使臣当即就有点傻眼。
因为,这个问题太容易了。
孔子作为儒学思想的创始人,中原地区,以及周边之地的人,对他的事迹都有所耳闻。
禄东赞毫不犹豫的说道:“孔门弟子三千,其中达者共有七十二人。”
春秋战国时期,各门学说百花齐放,各自争鸣,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以儒家思想为最。
因此,孔子门下的弟子,自然是很多的,据传闻有三千人之众。
不过,里面得到了孔子真传的,就只有七十二个。
房俊微微颔首,表示他答对了,然而,禄东赞等人还没来得及高兴一下,就听见房俊又问道:
“这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诸位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
闻言,众多使臣再度傻眼了,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人生当中。
所谓冠者,就是成年人。
在古代,如果一个人成年了,就会举行冠礼,所以有这么一个别称。
房俊的问题就是,孔子的七十二位出色的弟子中,有几个是成年人,有几个是未成年人。
讲道理,孔子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大家能记住他们的事迹,都是在靠《论语》一书,这特么谁知道那些弟子有哪些是成年人,哪些是未成年人啊?
《论语》里面也没记载这个啊!
作为孔圣人的隔代传人,连孔颖达在听闻这个问题后,都思索了半天,翻阅了不知凡几的记载资料。
最后,也没回答来。
就更别提这些蛮夷之地的人了。
果然,以禄东赞为代表的众多使臣,尽皆陷入了思考中,跟两轮考较时的表现如出一辙。
唯一不同的是,这次要是再回答不来,那就没有下次机会了。
因此,众人就算明知这题不简单,也都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努力的想着答案。
可惜,随着时间一步步逝去,他们依旧是没想出什么结果来。
“诸位,可否有人知道答案?”
过了许久,看见时间到了,房俊微微一笑,对众人问道。
“这.........”
一干使臣面面相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最终还是欲言又止,没能说出一句话。
甚至于,这次大家连问答案的想法都没了。
因为,他们一道题目都没答出来,大唐就有了堂堂正正的借口,不实行和亲政策。
大唐的实力,绝对是诸国之中最强的。
若是能跟大唐联姻,就相当于是抱住了一条大腿,好处也是不可言喻的。
而现在,事实摆在眼前,他们已经错过了这条大腿。
众多使臣自然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致。
不过,这个时候,房俊却是装作没看懂他们的情绪,爽朗的宣布答案道:
“《论语》中有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五六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刚好是七十二人。”
这话说出,不止是这些异国的使臣们愣住了,连朝堂一些不知内情的大臣们都愣住了。
我靠!
是这么解释的吗?
这特么也行?
貌似,《论语》的这句话不是这个意思吧?
你特么在忽悠人呢?
最关键的是,房俊如此解释,还真能说得通,最后加起来不多不少刚好七十二。
当即,一些人就望向了孔家后人孔颖达,目光之中似乎在说,你祖先是这个意思吗?
察觉到了这些目光,孔颖达不禁苦笑了一声,然后,装作是没看见一般,一脸严肃之色。
说实话,看了这么多年的《论语》,他是真没发现这话还能如此解释啊!
另一边,诸多使臣面如死灰。
他们知道,这次是真的彻底败了,败给了大唐的这位年轻人。
【新书求鲜花,求收藏!求评价票,求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