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历史上官爵加到三公三孤都加满了的王琼,可真是,要是让朕圣裁,朕让你们开廷议干嘛!装什么傻,你不就是也想让文官掌兵权,让朕把江彬、周琮这些从御前调走嘛。”
朱厚照没好气地笑了起来,暗想这些文官一个比一个狡猾,不愧是大明朝最顶层的官僚。
自己这个皇帝靠拉拢王琼和威胁王守仁获得部分文官的支持再加上杨廷和的确做的过分才扳倒了杨廷和,但朱厚照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这个皇帝能不能斗过这些智谋如妖的家伙。
但俺答的事,朱厚照不能不处理,数万军民被俺答屠杀,甚至掠走无数百姓的仇,他也不能不报。
所以,朱厚照一时感叹文官们想着法的要夺权的同时,还是不能不管边镇的事。
俺答的威胁,文官们可以拖,反正俺答杀的也不是他们,掠的也不是他们。
可朱厚照这个皇帝不能拖,因为江山是他的,百姓们也是他的私产,如果百姓们被俺答掠杀的越多,他这个皇帝就会损失很多交保护费(赋税徭役)的人。
王守仁进了宫,来到朱厚照这里奏对廷议之事,以请皇帝圣裁。
“江彬和周琮等可以调离京城,不亲临战阵者不足为将,但留在京城的劲卒不能调走,九镇果然就无可战之兵了吗?他俺答这次入侵的又不是十万铁骑,而是几千铁骑。”
朱厚照在出王守仁出现只先说了这么一句。
王守仁拱手奏道:“陛下之意,臣甚为明白,俺答之患不在于边镇防备不足,而在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臣意的确当设一三边总制之官,提督各边军务,练兵、修筑工事、以及蓄积粮草等事皆需有一人总揽,而为将来收复河套、灭俺答做准备。”
说着,王守仁就又道:“而陛下言京城所留强兵猛将,只能调将不能调兵,臣认为乃陛下英明之策,朝廷不能为实边镇而虚京畿,俺答部皆以骑兵为主,谁也不知其会不会找准机会破关偷袭京畿。”
“正是这话,你是个明白的。”
朱厚照点了点头。心想看来这些文官也不是说都只为自己的阶层利益考虑,也有为全局为帝家考虑的,王守仁算一个,夏言也算一个。
当然,朱厚照也不知道是不是王守仁因为不想皇帝和文官再次闹僵而选择了妥协,但无论如何,王守仁这个兵部尚书至少同意了在京城留有足够的精兵。
王守仁的确是选择了妥协,他没想做文官集团的傀儡,逼着皇帝把所有边军都调离京城,从而降低皇帝的皇权保障,毕竟他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个政治家,他知道如果皇帝不在京城有点兵镇着,就不能让只想着士大夫利益的文官们有个畏惧。
再加上作为天生军事家的王守仁也的确认为京城不能无精兵。
所以,王守仁选择了妥协,支持皇帝朱厚照不调离留在京城的边军劲卒去边镇。
“卿以为这总制一官当选谁最合适?”
朱厚照内心是想让仇钺当这个总制的,因为仇钺是大明目前最能打的武将。
正德年间,有两次藩王作乱。
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是王守仁迅速平定的,而王守仁的军事能力在这一次的平叛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而在此之前的北方安化王朱寘鐇也发动过一次叛乱,而这次也是被一人仅用十八天就平定了叛乱,这人就是仇钺,在正德年间因功直接封至世袭侯爵的人,这已不是开国时期,武将能到这一步说明其军事能力真的很强。
朱厚照自然也知道这个人。
朱厚照有意提高武将地位,辖制文官集团,自然想让仇钺做这个总制官,让大明武将可以总管各边镇兵马的事例提前出现。
在大明,按照惯例,武将实权官职的顶峰就是总兵,但在万历初年有例外,张居正这个敢改变规则的文官实在是很有魄力,而他的亲信谭纶也同样很有魄力,竟让戚继光一介武将总理北方数镇兵马,在这以前和以后都是文官总理的,而这也使得戚继光得以有机会给万历朝留下许多强兵猛将,为后来取得三大征胜利奠定了基础。
而现在,朱厚照想提前破这个例,让仇钺也像戚继光这样。
但可惜的是,据朱厚照所知,仇钺在正德十年就因得病而解甲归田,现在依旧未能痊愈,不能上马征战。
所以,仇钺这个有资格的名将,朱厚照现在是用不了的。
但朱厚照还是提了一句:“卿以为仇钺如何?”
王守仁很惊讶,他不相信皇帝陛下不知道仇钺是武将,国朝现在哪有让武将当总制,做统帅,掌指挥,管各边文武官员与镇守太监的,这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何况,仇钺还身负重伤,不能再上阵杀敌。
王守仁因此细细想了想,他觉得皇帝这么问是有深意的,八成是有意继续扶持武勋集团以制衡文官集团,而试探一下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真的想要起用仇钺为三边总制。
“咸宁侯乃当世名将,威望甚高,自然是合适的人选,然据臣闻,咸宁侯病重已久,恐难当此重任,以臣看,起复杨一清为总制最好,杨一清曾两次任边镇总制,熟悉边镇事务,且素来也善兵事,任他为总制,最为稳妥。”
王守仁笑了笑,摸了摸额头的汗水,他没敢明说皇帝你不能用武将做总制,这样会让天下文官和宦官跳脚的,只推说仇钺身体不行,然后依旧举荐了一个文官,毕竟在他看来,武将不能举荐,那肯定也不能举荐宦官的,自然不如举荐和自己一样阶层的文官,何况自己举荐的文官也的确够这个资历。
当然,王守仁这样也是表态,自己不反对起用武将,自己不是那种只为自己的小集体打算盘的人,如果武将真的本事高,陛下你用就是,反正自己这个文官是可文可武之人,既可以上马治军,也可以下马治民,我全能!
朱厚照其实看的就是王守仁的一个态度,只要有部分文官不反对提供武将地位,他就有把握在将来改变大明的政治格局。
“准!”
起复杨一清,朱厚照是没有意见,因为他也承认,在能打战的文官里,除了王守仁,杨一清的确算一个,而且资历比王守仁都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