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1 / 1)花入墨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晨五点半,袁莱准时被闹钟吵醒,她本来还有点置气被打断的梦,但想到今天的事儿,马上稳了稳心神,果断起床洗漱。换了一身休闲商务装,随便吃了几口面包,袁莱就提着包出发。

从口岸一出来,袁莱就直接打的,不敢浪费一分一秒。全程她都在联系班主任,询问昨晚情况和文件的准备情况,完全忽视了窗外少见的湛蓝天空。

“宿管看了一整晚,说同学就只是睡觉,没啥奇怪举动。”班主任的一番话让袁莱总算放心了一些。

“嗯嗯,那就好,然后你的文件写好了没?发我一份看看。”

“好了。”

袁莱一接收到文档,就立即打开检阅。她边看边调整格式和用字,基本上框架都在,内容也尚可。她在心中也暗暗赞了这个新人的工作效率。改完后,她回发过去。

“我稍微改动了一下,你把这份文档一式两份打印好。我差不多再半小时就到学校。待会儿我们先商量一下。”

迅速搞定好准备工序,袁莱就眯上眼睛养神。她起的太早,脑袋沉重,一运转就觉得累得慌。所以抓紧这半小时小憩一会儿,争取面谈会时候精神可以高度集中,不出乱子。

半小时一晃而过,袁莱一到校就径直向办公室走去。

“老大早。”一进办公室,老师们就积极打招呼,看他们脸上轻松的表情,估计都还不知道昨天发生的事。

“早啊,来我们开个小会。”袁莱简单扼要把昨天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并提点他们要悄悄留意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有异样,及时汇报。

众人听后表情瞬间严肃起来,并均表示会多留意。

袁莱也不多说废话,直接带着黄老师去隔壁的会客室探讨今天需要做的事宜。

“现在九点,还有一小时张同学的爸爸妈妈就要来了,你准备怎么说?”

“直接告诉他们情况?”黄凌夕毕竟初来乍到,心里也没个谱。

袁莱看着对方的确满脸疑惑,也不为难对方,直接把面谈会的要点写在纸上。

“直接告诉肯定是不行,我们也不是来兴师问罪,我们目的是和家长站在统一战线,来解决学生的问题。来,你看。第一点,我们先询问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包括性格特点,在家学习的状况。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更全方位地了解一个孩子。不能一上来就我觉得这个孩子怎么怎么着,这样家长未必能马上接受。有些溺爱孩子的家长甚至一听到我们说孩子的问题的时候下意识就觉得是我们在诋毁,而不是冷静地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先通过家长的表述得知这个家长是属于哪种类型。如果家长很理智,那我们第二步就可以来说孩子在校的表现以及昨晚发现的事儿。但如果家长不太理智,我们就得迂回点了。用词就不能太直接,得委婉。”

黄凌夕很认真在看袁莱写的重点,这也是她展现自己沟通能力的机会。她才刚刚毕业,虽有教师资格证,但的确没有实操经历,处理学生的问题倒还行,但面对家长就有些势弱,害怕自己考虑不周全,说话不到位。

袁莱也是看出了她的紧张,不时望着她说,“没事儿,如果实在拿不准,就直说,我都在这儿。”她很明白作为新人的那份忐忑,又想好好表现,又怕搞砸事情,给公司拖后腿。但试问,谁能一开始就游刃有余,大伙儿都是跌跌撞撞一路摸索过来。她以前犯的错也不少,都是老板肯耐着性子去包容她,等待她成长。所以换了个身份,她同样也很乐意陪同新人成长。

“那我说说看,老大看看行不行?”黄凌夕知道自己不是一点就通的天赋性选手,但她肯下苦工去磨练。她现在整理好思绪,勇敢要求和部门总监演习一次。

袁莱看着她负责的态度想起曾经的自己,她微笑地朝着黄凌夕点点头,“可以,你说。”

“家长你好,我是张xx的班主任,今天麻烦你们来主要想向你们了解孩子平时在家的表现......”

等待的这一小时里,袁莱就慢慢地帮黄凌夕调整用词。大概理清楚了,家长也到了。

有袁莱在旁的协助,黄凌夕和家长的对话进行的很顺利。从中也了解到,张同学本身就患有重度抑郁症,主因是来自巨大的学业压力。之前修养过半学期,也定期治疗吃药,恢复的很不错,医生也松口说可以重回校园。后来会选择国际课程,也是看中了教育体系的不同,以为没有应试,压力会减轻一些。但没想到下周有月考,孩子心里一担忧,就复发了。

虽然家长很理性,沟通也顺畅,但不能忽略,家长在入学刻意隐瞒了这方面的病史,导致学校这方不能预先做好建设,引起了一小阵恐慌。袁莱也硬性要求对方立刻带孩子去医院诊断病情,如果无碍,需要医生开具证明,这样才可回校继续学习。

家长也表示理解,在面谈会后就把孩子领走了。

情绪和心理疾病这块儿,袁莱觉得是个比较大的隐患。现下的学生体检都是常规坚持身体,从未涉及到精神这个层面,所以很难事先排查。加上部分家长也难以接受自己孩子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他们固有的封建思维觉得这是一种见不得光的事儿,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普通的病来进行治疗。所以很多情况,他们即使知晓,也很像张同学父母一样选择隐瞒。但这不是明智之举。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就业的紧迫感早早就渗透到校园中,许多学生都在面临超龄的压力。父母也无时无刻不在灌输成功论。似乎学业成绩好才意味着成功,这样长期压迫,稍微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孩子,焦虑、抑郁、狂躁都会找上门来。

袁莱想起最近的新闻有报道,高达30%的青少年都有过抑郁和焦躁情况。而且在十五岁到三十四岁的群体中,死亡第一位就是抑郁症。这类的情绪病早已侵入这帮应该朝气蓬勃的孩子,但父母却极少关注,认为他们就是不开心,过段时间想通了就好。就是这种消极看法,才让袁莱感到担忧,她此时在思考有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