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然是阿九身边的大丫鬟,但因为自家小姐是傻子的原因,丞相夫妻并不让她离开丞相府,而她作为小姐身边的大丫鬟,自然也不能出去了,诗宴这种场合她从没有去过,最远的就是那日跟着小姐去了刑部。
阿九睁开眼睛,大脑出现短暂的死机,随后想起要去参加诗宴的事情。
对于阿九这次去参加御史大夫府上的诗宴,丞相夫人是极重视的,。
谁家的爹娘愿意别人管自己的子女叫傻子?
这次领着阿九去参加诗宴,也有为阿九挽回名声的意思,特地让自己身边的于妈来给她梳妆。
阿九差点被于妈捣鼓睡着了,她本来是散养的,梳妆上也是十分随便,弄个草梗子把头发往上一撩,扎成马尾辫,轻松又利落。
再后来春桃给她梳的发型也以简单为主,不像于妈,在她的脑袋上插了许多珠钗,耳朵上还带着垂肩的珍珠吊坠耳环,稍微的动一下,珍珠吊坠耳环就打在脸上,还有头上的金钗也在眼前颤颤巍巍。
美则美矣,就是太累人了,如套了一个枷锁在上面。
“啧啧”于妈打量着阿九,眼中露出惊艳之色。
“阿九就是漂亮,这要是出去得闪瞎多少王孙贵族,公子少爷的眼睛?又得招来多少世家贵女的妒忌?”
阿九:“……”
怎么感觉她不时去参加诗宴而是去打仗了!
春桃在一旁也赞叹道:“小姐真漂亮。”
阿九不愿意看于妈和春桃,一副自家的瓜是最甜的样子,站起来往外走。
丞相夫人已经等多时了,见阿九出来,满意的点点头,“不错。”
阿九:“.........”
“你大哥真是的,让他陪咱们去参加诗宴,他跑的无影无踪!”丞相夫人埋怨着,难道他这辈子能不娶亲?
“娘!诗宴还让世家公子去?”
丞相夫人道:“诗宴说白了就是相亲宴,除公子小姐去,各家的夫人也会去的。”
阿立刻就想到八王子这个腹黑的祸了,他会不会去?
转念一想,他可是一员武将,怎么能去参加这种宴会?
“殷思雨不是已经许配给九王子了吗?”随后想到了什么,嘴角勾里一下,“这好没有嫁给九王子,就开始为他筹谋了?”
丞相夫人拉着阿九的手,越看越觉得自己的女儿聪慧,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想到这层深意。
“阿九随你父亲,天资聪慧无人能及。”
阿九:“……”
娘在说这话的时候,能不能等爹在的时候再说?让他老人家也高兴高行?
……
丞相府的马车上,有着独属于丞相府的印记,一到御史大夫的府门口,就被御史府中的下人认出来了,立刻就有人上来牵着马笼罩。
车夫从车压板上跳下来,拿车一个方形的凳子放在地上。“夫人!到了!”
率先下来的是丞相夫人,接着是阿九。
在她下车的时候,正好看见太尉府的马车也停在了府门口,和丞相府的车不过是三五米的距离。
阿九双眼微眯,一道寒光来的快去的也快,在碧瑶掀开车帘的时候,她的嘴角已经弯了起来,真是冤家路窄,在这里也能遇见她。
实际上她早就该想到了,手在腰间摸了一把,若是可以她是不是将她打包还给阎王爷,让他们父女重逢?
碧瑶此时也看见阿九了,原本染着笑意的眼睛立刻凌厉了起来,对于阿九,她恨不得喝其血,吃人肉。
因为上次被打了还赔银子的事情,她成了别人口中的笑柄,六王子对她的态度也不是以往那般亲密了,。
自从她们有了夫妻之实,他每隔几日都要来找她敦伦一次,可是这都过了好几天了也没有来找她。
不知道是不是初经人事的关系,她对于男女间的情,事,特别热衷,恨不得男人那……时时放在她……
阿九率先打招呼,“咱们真是有缘。”做人要大度,不能斤斤计较。
这话若是被碧瑶听见,不知道要怎样的呕血呢?挨打,赔银子的是她,她大度个鸟?
“是呀!真是有缘!”
碧瑶咬着牙,从马车上下来,跟着她下来的是太尉夫人。
丞相夫人回头,正好看见太尉夫人低头钻出马车,和煦的阳光在她的眼中都不明媚了。
但是脸上的笑容却是实打实的耀眼,入了太尉夫人的眼中便是炫耀。,可是她还不能把她怎么样。
无论是比男人,还是比自己的出身,都妥妥的被她压了一头。
双膝微微蹲曲给丞相夫人见礼。“臣妇见过郡主!”
而就在这时候,碧瑶甩着胳膊从丞相夫人的身边过去,径直走进了御史府。
行走间刮过一阵风,带动着脚下的泥土。可以用领(ling)风骚地来形容她。
丞相夫人笑笑,只是笑意不达眼底:“令爱真是好家教,竟然敢无视本郡主。”
太尉夫人的脸火烧火燎的疼,似被人给打了一巴掌,丞相夫人的话,不就说太尉府的门风不好,教女无方吗?
“小女年幼,不懂礼数,请郡主不要见怪,回去后定将严格管教!”
丞相夫人点点头道:“是该好好的管教,免得为太尉府招来祸端。”
太尉夫人低垂着眼帘,眼中的恨意一闪而过,若是细看,会见她搭在腰上的手都微微颤抖。
“谢郡主提点,臣妇去看看小女去。”
“太尉夫人请自便。”
丞相夫人笑着摇头,若是碧瑶有她母亲的手段,在六王子的后院,到是能杀出一片天地。
只可惜段位不及她娘的一毛,若是没有太尉府做后盾,不知道能活过几天。
阿九挽着丞相夫人的胳膊,笑的跟朵花似的,“娘威武!”
丞相夫人抬手在阿九的手背上轻拍了两下,“贫嘴。”
于妈和春桃一左一右跟在各自主人的身后。
今日举办诗宴的地点,是御史府都后花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各色鲜花摇曳生香。
丞相是三公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满朝文武就没有高过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