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诚心的道歉丝毫没有得到唐皇李世民的任何谅解。
他死死地盯着自己的嫡幼子,目光里有种说不明道不清的煞意。
此时此刻,这位看似人畜无害的九皇子犹如夜空中的紫薇星辰,吸引了殿中所有人的目光。
朝中大臣们看着他,外邦使臣们看着他,太子与四皇子也看着他,就连长孙皇后也不例外……
眼神更是极为复杂,或戏谑嘲弄,或幸灾乐祸,或静观其变……
却没有一个人觉得……他是无辜的。
“念!”
李世民把锦帕交到全万机手中,威严道。
“这……”
全万机看了看上面刺绣的字,极为艰难地踟躇了片刻。
“给朕念出来!”
终究是圣命难违,全万机一脸苦涩地看了看九皇子李治,用略显沙哑的尖锐嗓音开口道:
“英俊潇洒,帅呆酷毙,风流倜傥,玉树临风!
风度翩翩,器宇不凡,实乃大唐雄主!”
“更难得三岁习文,七岁习武,才高八斗,学富九车,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晓,其优点多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又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真乃人中之龙,旷世奇才,帝国之幸!”
念到此处,全万机不由地停顿了半分……
剩下的八个字,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实在有些说不出口。
然而,在唐皇李世民的注目之下,大太监全万机终究还是咬着牙,念道:“恭……喜发财,红……红包拿来。”
语毕,远方的朝臣们这才明白为何两仪殿内会突然变得死寂一片。
他们早已熟悉这八个字的出处和由来。
且极为笃定地相信,这种登不上台面又显得极为轻浮的放肆言语,只能出自一个人之手——九皇子李治。
这位帝国皇子在朝臣的眼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贪财好物之人。
近些年来,凡是李治所到之处,可谓是雁过拔毛,兽走留皮!或是太常寺的名贵草药,或是将作监的新颖器具,又或是尚食局的珍馐海味,统统被其搜刮一空,竟连半滴也不留存!
可谓是宫中的一大祸害!
在众人的瞩目之下,李治心里却显得极为委屈。
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诗句他会,但这歌功颂德的……
可真就没背过几句了。
想着前几年尽给自己的皇帝老爹出洋相,这回好不容易记起个关于捧哏的顺口溜……
可谓是绞尽脑汁,纵然最终还是为了那八个字。
不过现在看来,效果……似乎并没有这么好啊!
自己只是想成为一只大唐最高贵的咸鱼而已,真的就这么难吗?
“父……父皇,儿臣……儿臣也备了礼物,不知……”
迎着头顶的严厉目光,李治硬着头皮开了口。
“好啊!好!”
“朕今日便要看看……稚奴带了什么东西!”
“拿出来,让百官共赏一番吧!”
看似平静的语气之下,却是唐皇李世民出离愤怒的讥讽。
文武百官自然看出了这对父子之间暗中的较量,但皇家之事,他们谁也不敢插手。
便只好作壁上观。
李治准备了礼物吗?
当然没有!
以这位九皇子如此一毛不拔的尿性,就算是一张厕纸都不可能轻易送人!
所以,他决定假借于他人之物,临场发挥……
当着众人面,李治走到一位手执账簿笔录,躬身速记的光禄寺典书身边。
只见他拿过毛笔,将一卷白纸平铺于案上。
开始挥毫,开始泼墨,开始笔走龙蛇。
动作十分潇洒写意,极为富有大家风范。
场间众人不解地望着这位九皇子,却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心想着难道这位真的诚心悔过,想要一展丹青之道,挽回历年的掩面不成?
半晌,笔落。
“呼呼!”
李治吹了吹未干的墨汁,将画卷拿起。
“此副‘花开图’乃儿臣亲笔所作,请父皇览阅。”
两名太监一左一右,将一丈多长的画卷延展开来……
于是,李世民看见了那副画,魏征与高士廉等一众大臣看见了那副画,外邦的使臣看见了那副画,太子李承乾与四皇子李泰二人也看见了那副画……
他们静静地看着那副画。
眼中的希冀瞬间消散无踪,转而露出一副‘果不其然’的鄙夷表情。
也许,也只有琴棋书画样样不精通的九皇子,才能执笔出如此拙劣的画作。
虽说的花开图,但偌大的画卷之中,却是一片空白。
只有最中间的地方,笔墨涂了些什么。
而且根本不是什么牡丹,杜鹃的尊贵花朵,而是一株漆黑又难看的狗尾巴花。
花开图?
说得好听,这分明就是一株杂草!
李世民的眼中,寒芒肆意。
魏征等重臣皆是唏嘘不已。
更有奚落,嘲笑声音从百官的席间,隐约而出。
“九哥哥,你画的杂草好丑喔!”
年幼的晋阳公主天真无邪道。
反观李治,却浑然不觉,似乎早有预料。
他朝着自己的两位兄长善意地笑了笑,道:“大哥,四哥,请看……”
话音刚落,便端起玉樽,饮了口酒。
“噗!”
酒水从口中喷洒而出,打湿在那朵狗尾巴花上。
掺杂着酒水的墨汁在白纸上蔓延流动,肆意点洒。
刹那间,花开并蒂,墨色生香。
花瓣反卷如龙爪,茎叶如鳞片。
那不再是一朵狗尾巴花,而是整个唐帝国,乃至整个天下,最为神秘高贵的花——曼殊沙华。
世人皆称——彼岸花。
李治再次挥笔,在白纸旁写下五个字:花开彼岸天。
于是,李世民脸上的怒气消散一空。
魏征等重臣双眼的瞳孔更是微微一缩!
文武百官骤然失了声。
想起之前四皇子李泰的那副‘鱼跃此时海’,想起近年来太子与四皇子之间愈演愈烈的夺嫡之争,想起方才李治有意无意之间朝着两位兄长的善意微笑……
一时之间,两仪殿内,无声一片。
但在数百朝臣的心中,却惊起一片惊涛骇浪!
年仅八岁的九皇子……竟然聪慧异常!
实乃是大隐隐于朝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