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1 / 1)夜晚发癫不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宝元年三月十六辰时初刻!

郭锦在检查最后一个包间,如没有问题的话就准备开始今天的营业了。

和往常一样打扫的很干净,也没有多余的一些东西,郭锦对掌柜微微点头,走到包间口,示意伙计开店门!

看着掌柜、伙计和厨工们各自散开各司其职,他转身回到包间窗前站定,看着窗外。

这时临近中午,因是中京,大武朝中心之地,饭馆即使不座落在最繁华街,也不算偏僻,行人极多,算得上人烟稠密,街巷店铺林立,小贩、货郎叫卖不绝,一派生气!

这中京,原称中都!是圣文皇帝之前做秦王时的王都,后秦王登极称帝,并经朝议,在开元十三年的时候迁都中都,改中都为中京!

但上京乃太祖所立,先帝不敢更改,但皇帝都分先皇和新皇,时人就称上京为旧京,中京为新京。

皇室及其在上京任职的所有官员全部迁入新京,政治北移。上州学院由国学院退为州学院,不再是科举国试考场,中州学院改制成国学院,由国子监直理。

如今的经历圣文皇帝的几次扩建,繁华比之当初的上京更胜一筹。

呈盛世太平之象!

店里有客人进来,渐渐热闹,伙计不断招呼,郭锦不再看街上热闹,回饭馆后院休息。

这家饭馆名曰“客来”,明面上是郭家在中京仅剩的产业,其他的早已经变卖出去。

大部分时候他都是在城外田庄的大院里居住、修炼,偶尔也去坐落在中京城西的国学院里的藏书馆查找资料,或找夫子解惑!

国学院是官府建立的,在中京城外西面。里面设有藏书馆、比武场和学舍,占地极大,约六千亩地。多作园林装扮,是中京城有名的景地。

这饭馆他一月也只来两三次,昨日他在国学院找夫子解惑,聊到很晚。

就暂时住在城内的宅院里,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想起这间饭馆这个月还没有来查看,今日无事,便来看看。

虽然不常来,但这里也设有卧榻,供他休息,旁边还有书桌,有着笔墨纸砚,墙壁边还立着个书架,放有些打发时间的话本和奇谈怪志。

在椅子上坐定,打算继续看之前在这里看到的那本怪志《草堂间》。才翻开,有人在房间外道:“锦公子?”

听声音是林叔的长随林培英。

“进来!”

“吱呀!”有人推开房门,跨步走入房间,果真是林培英。

他上前来对郭锦行了礼,道:“夫人在云禄那里打听到你今日在饭馆这里,命我来送补汤,顺便问下公子今日可有空闲,老爷有要事与公子相商。”

说着便把食盒放在一旁的桌上。

郭锦看着食盒,微微收缩喉咙,口中说着:“替我感谢叔父和婶婶的挂念,这月有些忙碌了,等下午就去府中看望叔父和婶婶。”

“那我去回禀了。”

他也不再多寒暄,夫人在他来之前吩咐,锦公子应下就成了。

郭锦待林培英转身离去,打开木盒,只见里面躺着一只汤蛊,一丝灵气从里面散出,是六神养元汤,是最适合武者的药膳,里面有一味极为难得的千山雪莲,低修为者可以养元,高修为者可以炼神,功效非常。

双手端起汤蛊,温度有些高,是刚熬的。这一看就是用了心思,怕是才在云禄那里打听到他的行踪,就赶紧时间熬好,特地找了筑道境的林培英送过来。

也不多想,先喝下,六神养元汤和别的不同,算是药膳。不需要打坐炼化,慢慢消化最好!

郭林两家是世交,少年时期父亲也曾和林叔两人一起闯荡江湖,两人之间互相有过救命之恩,之后更是结拜为兄弟,郭父大些,居长!

两家来往密切,父亲过世时,他将将满十五,许多事都是林家帮忙,十五岁正是少年心思最敏感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性格变的孤僻了,便压着让他把这处铺面收回,不许出租,要郭锦自己经营。

店里不算繁忙,又有经年老仆做掌柜照看,一来可以历练,学些为人处世,立起郭家门户;二来有时间精进武道,多多积累,更进一步。

这世间,凡人有资质就可以修炼,史料有记载,有资质通天之人,从后天境界,历先天、筑道、金丹、紫府、炼神、分神、返虚、大乘,至飞升成神。

摘星揽月,寿数无尽。

武朝数十亿人口,户户都有修炼之人,军部兵员更是非突破先天不录。

有资质者,追求武道,是最基本的需求。

…………

亥时,夜已经有些深了!

“嘚嘚、哒哒。”一辆车蓬挂着林字的气死风灯的马车停在郭宅门口。

“锦公子,到家了。”车夫提醒。

“嗯。”

郭锦从座位起身,随手从钱袋中拿出一角银子,约有一两,递给车夫,道:“这是赏钱,有劳了!”

“谢公子赏!”车夫笑的更殷勤了些。

郭锦缓缓从马车上下来,院门是虚掩着的,他轻轻的推开门,进去!

院里石桌上面放着一盏气死风灯,云禄坐在石墩上,睡眼惺忪,正要起身。

“少主回来了!”他有些不好意思:“我原想等你的,太晚了!撑不住,在桌上趴了会儿。”

“没有关系,原本就没什么大事,可以先歇息的。”郭锦微微一笑,他不是什么刻板的主家,不会计较这种事。

云禄起身,道:“还是该等少主的。”

他对这事很是坚持,决定等把手里的事情办完,就去宗族找族老领罚。

郭锦知道云禄性格,不聊这事,转过话题:“之前吩咐你的事情,可有办妥?”

“都弄好了!”

“现在离科举州试不过十几日了,我境界武技短时间不能突破更高,也要用心准备文考,从今日起就在城里暂住,直到举试结束。”郭锦说道。

“好的,宅院暂时只有最基本的生活物品,我明天再去置办些。”毕竟今日才三月十六,离着科举州试的日子还差着十多天。

更别说州试分文武,占据整个四月,州试之后,在修养一个月,还要再行国试。

他对自家少主还是很有信心的,绝对能进士及第!

科举!是大武朝太祖赵应龙在原来的文举选官制上重建立的一种选官制度。

太祖当年开国,十数年间,外国进犯数不胜数,内里盗贼匪寇犯罪连连,深感守国治国艰难,于是决意在原来的文举上改制,加上武试,重名为科举!

在之前就存在的县学、郡学和州学的基础上加入武学院,而京城所在的州学院等级上迁,成国学院。

由下及上,为县学、郡学、州学、国学四级,由国子监管理,设一应官职,国子监总官为国子祭酒。

每五年一比,分县试、郡试、州试、国试四级试;设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四等。而之前文举的不限年龄改为年龄限三十以内,不限男女!

女子也可科考!

童生由县试取得,只文试,考墨义、帖经;秀才由郡试取得,也只文试,但在考童生的基础上加了诗赋。

县试、郡试为地方试,主考官为地方主官和学政,每年九月一试。

而州试及国试就分了文武,文试考墨义、帖经、杂文和策问(时务策);武试就是比武试,不入先天,没有资格参加。

州试五年一试,四月举行,前十天文试,后二十天武试,主考官为地方主官、学政和国子监特派官员;武试则是采用淘汰赛制和积分赛制,里面立一百个擂台,以进入考场人数多少进行抽签,一号对决二号,三号对决四号,这样的方式,每一百对上擂台。

从巳正一刻开始,至酉正三刻,中间不歇息。胜者晋级,败者淘汰。平手两人全淘!没有配对者直接晋级,直到人数在一千以内,再进行积分赛。

积分赛重新抽签,十人一组,每胜一场得一分,平手两人不加分。先得十分者晋级,五分以下者直接淘汰,剩下的进入复赛,又以十人为一组,加上之前积分,先得十分者晋级,只有一百名额!满一百人就可以结束,不分名次。

童生、秀才、举人都只是资格,并不算真正身份,没有任何特权!

只有获得举人资格者,等待到六月国试,获取进士身份!

国试到时会在京城的州学院举行。

大武朝一共设有三十四个州,到时最多有三千四百人参加国试,而每届科举录进士三十到五十人不等,分名次,第一名称状元!

普通进士,授从七品下文散官宣义郎,入翰林院!状元授正六品下武散官昭武校尉,入军部!

大武官制是九品中正制,分九等,设正上、正下、从上、从下四品,共三十六级。此外还有各司任职监员,属无品级吏,统称流外吏员。

从七品下到正六品下,中间差着从七品上、正七品下、正七品上、从六品下、从六品上五个等级。

大武律令:非进士者,不可做主政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