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树林稍稍有些冷,树木郁郁葱葱,薄雾絮绕,不过随着太阳的升高,霞光初现,树林里的温度也就逐渐升高了,随之土地的味道、地上树叶腐烂的味道,淡淡的,不时往鼻子钻来。
树林里,一位目测身高五尺的道童,正从一棵树挑到另一棵树上,他身穿一袭青色道袍,头发用木簪子扎作道童髻,斜挎一个玄色布兜,样貌清秀,如瓷娃娃似的。此时他跟一只灵猫似的,跳跃的姿势很优雅,落在树枝上的声音几乎难以听见。
此童子正是李奕。
话说李奕拜别崔静玉与顾静好,便往东南方向前行,他的猫妈妈潇娘正是在江州中部的永潞郡。
但虽然前几天已经向崔静玉与顾静好细细了解过这方天地,也都记在心底,但这走着走着,偏离了官道后,李奕还是迷路了。此时,他正想要朝着东南方向,直接穿过树林,找到城人烟处,再行问路之事。
深秋时节清晨的树林特别安静,只有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还有李奕跳跃时的破空声。
李奕喜欢这样的树林,可以尽情放飞自我,闭眼、旋转跳跃,李奕越发加快了脚下的步子,踏着这棵树的树梢,腿一蹬跳上另一棵树。在树木的遮掩下,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做着出奇的动作,当然这方世界也有武者,即使别人发现也无多大问题。
李奕走出临源山地界,虽压抑感消除,但是体内症状仍不得好转,只有与天地灵气之朦胧联系,而无法力的产生,但他也依照日常修行呼气吐纳之法,采集树林灵气。
到后来,有一阵清风缭绕在他的身边,前面那棵树的树枝自会避开,触碰不到他的身体,
神采飞扬的感觉,让李奕沉醉其中。
不多时,李奕站定在一根树枝上,呼吸着凉凉的晨风,情绪稍稍平息。
当天虽然成功化形,但是在当时回神后,李奕便知悉体内法力消失一空,当晚进入修行状态,也发现体内高山表面盈盈绿意已不见,黄褐色地表又重新暴露,江河百川亦重新露出干枯河床,只余清风一缕,偶尔抚过大地,世界几乎一片死寂。
此时,在树枝上站定,只觉得精神饱满,同时这树林里的昆虫在落叶下面行走时,窸窸窣窣的声音,李奕都听的一清二楚。而这树林在李奕的脑海中均能勾勒出大概。
突然,李奕听闻侧方传来调侃打闹的笑声,他侧身看过去,有人影在前方若隐若现。
李奕跳下树枝,朝笑声传来处走去,脚步故作大声。
待走出树林,只见一条官道出现在李奕眼前,正有三个似是乡野之民,正驾着驴车在道路上前进。驴车,不过一驴,一平板车,车上人员两大一少,还放置了些干货物资。
车轴有些老旧,一路前进都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驴车上三人皆是男性,正讨论着此番进城要做些什么,买些什么,要给家里婆娘孩子带些什么不值钱的玩意,大抵就是胡天胡地说着这些话。
初时未见李奕时,其脚步声引起了三人警惕。此时,三人也都看到了李奕,三人见不过个小娃娃,便轻出了一口气。
虽说周朝文宗励精图治,周朝境内一片歌舞升平,但终究有些人不长心的、不怕死的。故而,出门一趟还是结伴相对要来得安全些。
左边那个大叔先开口打招呼道,“这位小道长,可是只有你孤身一人?家中长辈呢?可是要往哪儿去?”
李奕咧嘴一笑,大喊道,“这位大叔,家中有事,我出来寻我师父出去议事呢,家中长辈也都外出了。三位可是要去往县城,可否载我一程。”,李奕化形样貌本来清秀,一身道袍集了几分严肃又可爱的味道,平添几分可信度。
听着李奕回话,又瞧见李奕样子人畜无害、阳光照人的,三人相看一眼,两大人都朝对方点了点头,同意了带上李奕。
随即,还是左边那位大叔回话,“这位小道长,如不嫌弃,我们愿捎带你一程,也好结个善缘。”
李奕欣然,他体力不差,他要坐这驴车主要是因为迷路原因,二则再而为人,自然行人之行径,避免人流露前野蛮行为,这才是为人之道。
再则崔静玉与顾静好临行前几天讲明世间情况,但他们终究是修行中人、世外高人,他们的话终是差了人间气息。
比起高高在上,云里雾里,李奕习惯了脚踏实地,这才是个人,无论今生前世皆是如此,吵吵闹闹才是人间。
驴车有了李奕这个外人,话语一开始倒少了许多,但是李奕也个有趣之人,转世为猫后憋了几个月没说话,李奕也就拿出前世关于古代知识与他们聊开了。
这一聊,其余三人又是一奇,只道李奕是个道门大家弟子,终究见多识广。李奕也在与他们的话语中了解到更多,也算是偶有所得。
因为坐的是驴车,一行几人速度倒也不算慢,一路上聊着天也不觉得闷,不过四人也算交浅,只是相互道了姓氏。
而后,不到中午时分,四人已经遥遥的看到一城,临到城楼近前,李奕抬头看向城门,只见上书古泾县,门口士卒把守,细细检查每一个入城者。
而县城城楼外榕树底下,则还有个茶水摊,为那些等待进城,或者出城等人的人提供些茶水和歇脚之处。
而此时见有些人士或身负、或手提着一些武器,或坐在长凳上,或蹲在榕树底下,或满饮一大碗茶水,或无言看着排队进城的人,应当是小说话本里说的武林侠客。
李奕见着他们,觉着有些好奇,有些有趣,前世就挺向往侠客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但是此时瞧见倒看不出些什么,倒像前世流氓痞子的古代版。
受过检查后,李奕便入了城,道谢、拜别了三人。
李奕看过城内周遭一片繁华,两侧的街边尽是小摊,摊贩正卖力吆喝着,有半人高小孩在大人身边窜来窜去,有小贩推着独轮车走在大街上,茶肆酒楼门前小二们正躬身高声请送大爷、小姐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