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号,也是今年的阴历月十五,华夏节日中一个象征着团圆的日子。往年的这个时候,赵旭大多数都是和宿舍室友一起度过,在热闹的操场上和家人共赏一轮明月。
也许就是因为在团圆的日子中,亲人、思念的人被分隔一方,这轮明月从古至今被寄托了乡情,思念。
乡村的中秋节很是简单,几个月饼,一瓶啤酒,就是把节日给打发了。没有热闹的晚宴,也没有赏月的闲情。有的是在吃饱喝足后的忙碌。
在天还有一丝明亮的时候,赵旭终于把最后一车玉米拉回到家了。比起秋收,赵旭更加喜欢夏收。
小麦的全程收割都是机器在忙,如果颗粒成熟的比较早,甚至收割之后就可以售卖。而玉米则比较麻烦,也有用大型机械收割的,但是留下较高的秸秆根部以及厚厚一层秸秆碎片,不利于秋种,现在对于点燃秸秆又非常的严厉,天天都有政府工作人员在田间巡查。
为了秋种方便一些,大多数村民都是选择人工收割。首先要把玉米棒从秸秆上掰下来,然后装袋运输回家,拨开玉米包晾晒一段时间,再用机器进行脱粒。地里的秸秆还需要砍断,然后扔到地沟或者其它的地方。整个流程琐碎而且累人。
赵旭还是作为支援选手上场的,就这忙活了大半天,精疲力尽,累的直不起老腰,脸上和胳膊上是滋啦滋啦的痛,洗完脸仔细的看会有一道道红痕。
看着一车斗的玉米,赵旭是头疼万分,这才刚刚收了一半,还有三亩地没有收割呢,早知道,当初一起收割成玉米青储饲料了。
现在没有了所谓的麦客这种职业,或者说这种职业已经被大型收割机代替,哪里到了收获的季节,就把大型收割机开到那里。
所以,几乎都是各家忙各自的,很少有雇人收割一说,一般情况下帮忙的也是亲戚。
“小旭,今天掰的拉回来完了没。”赵旭坐在车斗啃着五仁月饼冲着饥时,大堂嫂刘晓茜过来说道。
“拉回来完了,这最后一车。大嫂你们今天收完了吧。”赵旭一边吃着,一边说道。现在的五仁的是越来越难吃了,硬邦邦的,赵旭认为再大一点,能够当作搬砖用了。现在的口味是越来越多,但越来越没有小时候的好吃了。
“我们今天收完了,你北乡的几个哥,今年过来帮忙,收的快一点。”大堂嫂高兴的说着:“我婶呢,在做饭。小旭你也别啃月饼了,你大伯母烧好饭了,豆浆面条。做的多,去吃点。”
大堂哥赵金伟的房子跟赵旭家的隔三户人家,都在马路边上属于同一排,听见四轮车的响动,就过来招呼赵旭一家过去吃饭。
现在属于农忙季节,赵旭养殖场虽然没有放假,但也安排了提前下班,如果不值班下午四点左右给兔子投完食,就可以下班了。
主要劳动力不在,赵金伟和杨慧娟两家也都请了外援。收获的季节,在于一个速度,所以叫做抢收。在天气未变之前,把粮食收到家里。
“我妈估计这会儿已经在厨房做上饭了。”赵旭笑着说道:“收完就好,我们明天差不多也弄完了。现在不是多饿,就是累,脸上疼疼的”
干完活之后,肚子是在咕咕的叫,但是就是没有饿的信息传来,过度劳累,导致某些信息已经传递不到位了。
“你是长时间没有下地干过活儿,累的不知道饿了。过去稍微吃点,我去给我婶儿说一声别做了。你的皮肤嫩,被玉米杆的叶子拉的了。之前也不怎么干活,你看你现在晒的多黑,农民的活,不好干吧。”大堂嫂有点安慰的说道。
赵旭刚回来的时候,皮肤还算的上是白色,现在已经被晒的乌黑了,不仅是双臂,还有脸庞。如果分别了几个人的同学再聚会,走在人群中赵旭,他们绝对认不出来。
“小茜,不过去了,大锅烧的米粥。”母亲王佳慧听到呼唤声,端着小铁盆走出厨房笑着说道:“后锅热的月饼模,调盆凉菜,这就好了。”
月饼模也算是赵旭他们这边的一个传统,有两三层那么厚,每一层有炒过的香芝麻,最后做成圆饼状,上边还可以用筷子印几个花纹。
赵旭比较喜欢吃上边的一层芝麻,咸咸的,香香的,吃起来非常有味道。
非周末节假日,小弟赵金辉也没有放假回来,回家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就这样平淡无奇的过去了。
如果不是有事情,赵旭绝对是躺在床上不下来。还好现在有电动车,不然走路,赵旭觉得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总路程不到五十米的距离,赵旭骑着电动车到了三堂哥赵金军的家里。
因为大伯就一个儿子,所以一家人住在一起没有分家。二伯两个儿子,在各自成婚后,就分了家,这也算是农村的常态了。
二伯和二堂哥住在一起在老宅,这处新的宅院是三堂哥结婚后盖起来的,两层小楼。下边是用来收购粮食做仓库,二楼是用来住人的。
这个中秋节,三堂哥同样在忙碌中度过,甚至这个秋天比以往更加的忙。之前收秋还有二伯一起帮忙,今年一个人要把两家的玉米收完。
二伯现在是养殖场唯一的值班人员,赵旭会在养殖一号场上午值班,整个下午赵金伟等两名工作人员下班之后,就留他一个人啦。
赵旭这几天上午可能和一些二号养殖场的承包施工方走访一下规划区域,确认一下设计详图。下午不是跑到镇上,就是到县里提交各种资料。
二号养殖场现在属于筹备阶段,秋收之后各种证件将会走完流程,包括贷款也会到位,将开始全面的建设工作。
销售这一块已经全部交给三堂哥赵金军和省城的贾涛负责了,赵旭今天过来主要和堂哥商量一下屠宰场的建设地址,以及秋粮玉米的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