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庚至从接到老同学的电话后,又开始闷声不响了。
回到家,妻子看到他不停地给自己的同学,朋友打电话。
其实,杨庚这辈子真是没有求过什么人,但是只要自己能办到的事情,他肯定努力去做到。
但是,这一万个口罩真不是小数目,他哪里去弄得到呢?
其实,杨庚也不是吹牛,杨庚认为自己是几个同学大群的群主,凭借群主的身份能够办成自己想办成的事情。
早在零几年的时候,一个初中老同学打电话给自己,说想寻找失散多年的好朋友,看杨庚有没有办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庚居然帮他找到失散多年的兄弟。
那时节,书信基本不用了,因为人们总是在不断改变工作地址,除了电话,也没有具体的联系方式,而且啊,电话换得也非常频繁。
QQ这个联系方式当时还不是特别普及,也不是很常用的,但是,也可以试试。
杨庚想:每一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这样,通过QQ的方式,一个人找一个人,肯定会找到想要找到的人。
于是,杨庚就建立了一个初中的QQ群,先拉自己一直保持联系的同学。然后,不断呼吁大家把自己的好友拉进群里。
不到一年的时间,杨庚建立的QQ群,已经找到初中同一届的一百多人,然后,任命几个热心的同学和自己一起负责管理QQ的日常工作。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新鲜,各种话题都聊。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人,发一些不文明东西,少儿不宜的东西都发到QQ群里,杨庚及时的制止后,群里慢慢的变得比较干净。
然后,在群里把每一个人的电话号码和行业,及住址都用表格的形式保存在电脑里。
杨庚对每一个人所在的行业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的。
再后来,大家都冷淡下去了。
后来,有了微信,杨庚立马建立微信群。
一个在香港办企业的同学私下对杨庚说道;“你偶尔发些红包啊,这样,这个群就非常的有活力的。”
杨庚是一个热心的人,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偶尔也发些小红包,一发,大家都抢个不停,大家也感到非常新鲜。
所以,初中群到现在为止,一直热热闹闹的。
哪家家里有事情,如果自己不好意思说,叫自己的好友在群里吆喝一声。
大家都热情地伸出援手,相互帮助,这个群越来越成熟,大家彼此珍惜友谊,特别是办企业的朋友,好几个都是慷慨大方的人。
过时过节,大老板们都发点大红包抢枪。
一次,一个初中老师不幸得病去世,大家竞相伸出援手,你几百,我几千的。
杨庚看到一百多人的群里,大家都正能量满满的,虽然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群主,但是很有成就感。
在这个群里,有政府部门的,有办企业的,有教师,医生,律师等。反正,各行各业都有,各种信息来源比较快比较准的。
其中,杨庚跟几个办企业的同学关系比较要好,在读书时的感情就很好。
出社会很多年了,但是一直还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办企业的同学中,有在香港的牟同学,在浙江办企业的周同学,李同学,在江苏和武汉办企业的张同学,在杨庚老家办企业的田同学,还有好几个同学也在当地办企业。
其实说是同学,更深一层的是好哥们,好兄弟,杨庚很多时候也比较热心,帮助自己这些兄弟。
因为杨庚业余时间喜欢搞点创作,朋友们也很信任杨庚,经常就把自己的孩子的作文发给杨庚,杨庚也认真地帮助兄弟们的孩子改改作文。
再就是,兄弟向杨庚请教小孩读大学,选择啥专业问题呀,或者自己的企业经营出问题了,出状况了,甚至兄弟们个人心理有事,都找杨庚帮忙,杨庚啥也不推辞,都乐意帮忙。
一个在浙江创办企业的好兄弟周同学,企业办得相当不错,人也非常豪气。
但是,光是小打小闹,办几个小厂子,不是特别满足,总是希望自己的事业上一个更高的档次,也希望有一个更大的平台。
同时,在社会上,也希望自己的声望更好些。
于是,问杨庚,怎么样发展的事业,怎样提高自己的个人影响力?
其实,杨庚也没啥本事,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周同学:既然是办企业的,企业最好的平台之一,应该是商会,商会和政府对接,这样方方面面都好办事。
周同学觉得挺好的,说干就干,但是啥也不会,又问杨庚怎么办?
杨庚有几个高中同学,是搞律师工作的,于是在中间牵线搭桥,周同学的商会很快在杨庚的律师朋友的帮助下建立起来了。
然后,在商会这个平台下,周同学认识更多的人,认识各个方面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事情越办越顺利。
这次求个10000个口罩,这绝对不是小数目,而且还是捐赠的形式。
其实,讲实话,要一个人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真金白银,这是很不容易的。
有钱,还得有这个心才成啊。
杨庚自己也经历过捐助的事情。
在一个微信群里,自己的高中老师组织募捐活动,给自己高中母校图书馆搞捐赠,老师带头捐了一万元。
然后,群里陆陆续续地开始捐款。
捐款的人也有杨庚一个,当时,杨庚微信里没有钱,自己又很忙,小镇上没有建行,给绑定的银行卡的银行就是建行,钱没捐出,杨庚觉得自己总是过意不去。
于是,空闲的时候,开着车,跑到城里,专门找个有建设银行的地方,把钱存进去。然后,赶紧把2000元钱转给代收的老师,算自己给母校敬一点微薄之力吧。
因为,读高中的时候,在教师办公楼的三楼上,有个阅览室,学校阅览室下午五点准时开放,杨庚那时节借到很多免费的杂志。
现在,高中新校区落成,图书馆很大,需要很多图书。
杨庚也觉得自己参加工作了,能够捐点。
所以,带着感恩的心,捐这点钱不是很多,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人也不少。这件事情,杨庚没有对自己的妻子夏樱说过。
因为杨庚用的是自己的微薄的稿费。
如果妻子知道,说不定又得骂自己傻蛋一个。
自己有钱非常好说话的,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是叫自己的兄弟买口罩。
都知道,办企业的人,他们商会里生产啥产品都是一清二楚。
所以,杨庚想:这件事情只有找自己的好哥们张帝亚解决了。
“喂,兄弟,求你大老板一个事情喔?”杨庚开门见山地说道。
“天啦,稀罕啊,你能主动给我打一个电话,什么事情,老哥?”张帝亚接到电话,非常开心地夸张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