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季安看来,云梯靠城头的那一刻,这个仗他就已经赢了,只要越过对方的防御工事,进入到面对面肉搏的状态,兵多的一方必然胜利,而己方兵力是程麟的三十多倍,无论对方的兵士是如何的精壮,如何的训练有素,也不可能获胜。
换句话说,破城只是时间问题了,他甚至觉得自己是否有点过于慎重了,在这里耽误了好几天,等破了城,抓住了程麟,一定得想个办法把他好好的羞辱至死才成,否则难消心头之恨。
正想着,身边的将领说到:“田大人,似乎有点不对啊,你看城头,咱们的兵士似乎不去啊。”
田季安不耐烦的瞪了部将一眼,仔细看城头,果然有些不对,按说梯子都搭城头了,兵将们就该源源不断的冲城墙才对啊,但是远远看来,城头的兵士都进不去城墙,一个个的不断从城头掉下来。
原来城墙面还立了一层铜网,网挂满了鱼钩。
这是陈麟的发明,在城墙面张一层网子,网子用铜线编制,挂鱼钩,因为铜线很细,不容易被看出来,敌兵冲城头,都跌入这层网中。
樊杰命令城墙的府兵,都用长枪乱刺。
那些叛军士兵,因为铜网挡着,根本就进不来城墙,而且面的鱼钩,一旦被勾住完全无法挣脱,他们原本准备在城墙肉搏的,都带得是适于短兵相接的盾牌短刀,即没法破坏铜网,又没法攻击城墙面的府兵。
府兵们安心的站在短刀够不到的地方,用长枪和弩箭攻击,不断的把爬来的敌兵打落下去。
而下面的敌兵不知道面的情况,他们只知道付出很大代价,已经冲到了墙头了,再怒一把力就破城了,所以一个接着一个的爬来。
等叛军兵士爬到墙头,就会产生一种疑惑:咦?这是什么?
接着产生了感慨:哦!原来是这样!
然后就发出“啊”的一声惨叫,跌落到城墙下面去了。
然后是下一个敌兵又爬了来:咦?这是什么……
这类似于铁丝网的一层东西居然把几千敌兵挡住,没有合适的办法破坏铜网,几千人都聚集在城墙下面,不断的被枪刺,被箭射,被泥弹砸,不断的伤亡,但是一点战果也没有。
田季安不知道城头发生了什么,他见攻不去,又派援军来,增大兵力。
死伤了不少的兵卒之后,终于有个现场的将领弄明白了情况,再这样下去就算是全军覆没了也没法取胜,下了退兵的命令。
残存的敌兵把云梯和长梯等全部抛弃,乱纷纷的奔逃回去,城墙面冲他们的后背又射了一阵子箭,发射了一阵泥弹,等他们逃出城墙面的射程,完好的人已经不多,绝大多数都已经身带伤了。
程麟见敌军退了,估计他们暂时不会进攻,于是从城墙面放下来很多吊篮,下来人打扫战场。
他们把云梯给拆了,木料和长梯都吊城头去,把城下面射的满地都是的箭矢拔起来送回去。
对于叛军死伤的兵士,他们都把衣甲剥去,伤的给包扎伤口,喂吃的喂水,然后把死伤的士兵都抬到离城墙稍远的地方去。
接着派了一个骑兵跑去叛军营前喊叫,让他们派人,不许携带武器,把自己的伤亡兵士接回去。
田季安问了退回来的兵士,才知道城面还有这样的一层屏障,心想难道还是轻敌了?这个叫程麟的家伙确实有两下子,以前总认为他是个纨绔子弟,靠着跟皇帝是幼年同学的关系当了节度使。
这两天交手,吃了点亏,才知道这人不简单,尤其善于守城。
损失了快一万人马,其中一半是善战的精兵,实在是痛心,见程麟叫他去接伤患,他就派了五百兵士去把伤兵接回。
至于死了的,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就丢在城墙外面好了。
程麟打了一仗,基本没什么伤亡,还缴获了一批武器盔甲回来,很是高兴,他叫大家好吃好喝,看看敌人还有什么动作没,等到天黑,田季安也没什么动静。
其实程麟铜网的这个办法,当初想出来是预防敌军夜袭的,因为夜间敌方如果爬城不容易发现,树立铜网,然后再挂铃铛,敌军城就很难不被发现了,谁知白天也起了很大作用。
一连两天,叛军都没什么动静,程麟估计田季安又在准备什么攻城的装备,到了第三天,程麟发现叛军营中立起来一座巨大的设备。并且在靠近城墙一箭多远的地方挖掘浅沟。
赵元亮看了以后说到:“啊,这个是天桥,只是这个非常巨大,而且高过城墙,看来,叛军是想用天桥推动过来,居高临下的攻击城墙。”
陈麟看了天桥心想,古代人真是了不起,没有什么机械的情况下居然能造像城楼那么大的东西,看来一次能运载百十名士兵攻击。
而且分做很多层,层大概比城墙还要高几米,可以朝城墙面射箭,中面能直接跳到城墙面来,下层似乎还能挖掘城墙。
真是叹为观止,这么牛的东西居然完全是用木头在野战的条件下制造的,实在是了不起。
下面的轮子,每个都有近两米高,用很厚的木头做成,而且串联好几个为一排。
从天桥的面看,顶端和正面钉有一层牛皮,然后用生湿柏木斗镶嵌成一排排的牌板保护,外面再蒙一层厚毡,两侧则用盾牌遮护,胡乱的包裹了一些毛毡、毯子和棉被之类的东西。
陈麟和诸将都认为,目前部署的投石车,所投的弹丸最大的也就几十斤重,不可能打的坏这么大而且防护这么好的天桥,必须要制造威力更大的投石车,也就是大型配重投石车。
大型配重投石车,发射速度慢,但是可以投掷更大的弹丸,据说中世纪有个投石车,能够投掷一吨半的石弹。
赵元亮和公仪川等人开辟了一块空地,对着叛军天桥的方向,开始制造大型配重投石车,目标是能投掷二百到三百斤的石弹。
PS:这些作战装备,都是当时实际存在的,基本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