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 在火车上(1 / 1)你为什么忧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对方是胡江县的,那也算半个老乡了!

而且几人还是老兵退役,那一路上也有了伴,还能照顾一下自己俩!

所以张浩初也很快加入几人的聊天中,这个年代人还是很单纯的,被张浩初用话一套,几人的底细全交代了。

六人其中那个年长一点的是他们的团长,退役后,被安置在胡江县县政府当县长,年后就要开始上任,而他们几人都是胡江县本地人,所以一起被安排在本地政府部门上班!

提到县长,张浩初顿时想到袁翔县长,那位自己应该叫表舅的县长!

想到那次自己和大伯去县政府,想招商引资,最后发的名片全被人扔了,最后那张留在痰里的名片,张浩初现在还记得,那一个场景或许一辈子自己都会记得!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同样是县长,就不知道这位县长思想进步如何了!

想到此处,张浩初突然从口袋钱包里掏出一张名片,递了过去!

“G县长,这是我的名片,忘记介绍一下了,这位李莉女士是我女朋友,我们从事的行业是服饰行业!”

“客气,客气,不好意思,我刚上任,还没名片,不好意思!”

“没事!”

高昌国接过张浩初的名片,仔细打量了一眼,顿时带着疑惑的神情,显然是想到了什么,但是一时之间又没想到点子里,嘴上喃喃道。

“怎么感觉这个公司有点熟悉,莉浩,莉浩!”

“哎呀!我想起来了,你们公司是不是前段时间在羊城日报上面刊登了招聘公告,年薪五十万那个公司?”

张浩初苦笑着点了点头!

上次刊报招聘影响的确很大,这也给张浩初提了一个醒,在国内做企业,特别这个年代,尽量不要出太大风头!

得知张浩初的身份后,高昌国更加热情了,得知莉浩公司就是眼前这位李莉女士建立的,而且李莉和张浩初的名字一结合,这不就是莉浩公司的名称由来吗?

“张先生和李女士真是天作之合,你们能在这个年纪建立这么大的企业,真是后生可畏!”

“呵呵,G县长您也一样!”

两人互相吹捧了会,大家也更加熟悉了,没有刚才那么生疏了,此时,正好有推着啤酒瓜子八宝粥的小推车路过,张浩初顿时感觉一阵亲切,自己来这世上第一次做生意,也是受到这个的启发!

要了两斤瓜子,几瓶矿泉水,几人位置就隔着一个小过道,这路上还得有三十个小时,闲着也是闲着,磕着瓜子大家互相扯淡一会,也好打发时间!

“不知道张先生哪里人?我听您口音怎么有点像我们那边的的口音?”

“哈哈,G县长您算是听出来了,我们还真是半个老乡,我是乌县人!”

“乌县呀!那还真巧,我们还真是半个老乡了,乌县矿产是全国有名的,你们那边经济比我们胡江发达很多呀!”

“G县长,你这话就说错了,乌县矿产是有挺有名的,可你或许离开家乡太久了,还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吧!”

张浩初此时也是无聊,碰到一些老乡,加上高昌国还是自己隔壁县的县长,或许有点对袁翔失望,张浩初就把乌县目前的状况细细给高昌国缓缓道来!

高昌国听得很认真,他离开家乡十几年了,在他小时候,乌县是有名的F县,乌县农业户口的农村人口不多,很多乌县人一辈子靠着矿产生活,一辈子基本不愁,而隔壁的胡江县是有名的穷县,湖泊,江河多,田地上,大多数人生计困难,那个年头又没有其他外快,能吃饱饭都不容易!

张浩初说到乌县的时候,带着一种不争气的感叹,还给高昌国说了乌县的优势,四通发达的铁路网络,是天然的致富道路,可当地的官员看不到,只看到那已经快枯竭的矿产!

听到这里,高昌国脸上顿时显露一丝异色,连忙开口道。

“张先生,听您说乌县的短处和长处,让我茅塞顿开,我能请问一下您对胡江县有什么看法?”

张浩初磕着瓜子,翘起二郎腿,也没多想,顺口道。

“胡江县的优势很明显呀,当地湖泊多,风景优美,全国有名的旅游景点呀!”

说到这,张浩初顿时反应过来,自己记忆中的胡江县和此时胡江县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年代,这个时代的胡江县,还靠着看天吃饭,每年到了降雨季,连年爆发洪涝,这种情况下的胡江县,别说旅游了,连高速公路目前都没有!

张浩初的无心之言,却在高昌国心里埋下深深的种子!

高昌国叹气道。

“旅游是不错,这个点子挺适合胡江县未来发展的,可不适合眼前的胡江!”

张浩初接着话道。

“这个年代,的确不适合胡江县的,首先,要致富先修路,就说,你们胡江人民要想去羊城,燕京这种大城市,必须先坐客轮,再到临阳市转火车,这点很不方便,甚至严重制约胡江县的发展!”

张浩初喝了一口矿泉水继续道。

“这种连出入都费劲,那其他货物进入你们胡江县,那物流成本得多高,这点你们从来没考虑过吗?”

高昌国听得很认真,甚至恨不得拿笔记本来记了,而他一旁的几个小伙也聚精会神地听着,连瓜子都不怎么磕了!

张先生您继续说,给我们胡江县把把脉!

张浩初闲着也是闲着,这些在后世很简单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很多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特别作为胡江县的父母官,高昌国对胡江县的发展,一直都是一筹莫展,很多东西仿佛在迷雾中,看不清楚,此时正需要人点拨!

张浩初继续道。

“胡江县的缺点很明显,而优点也很明显,缺点就是交通不便,至于这个问题,得靠G县长这种父母官,必须下定决心改变胡江县现在的现状,必须进行大改造,首先就是建一条胡江县通往临阳市的高速公路,其实胡江县离临阳市直线距离不过二十多公里,只是被几座山挡住了,所以才弯弯绕绕,要想建高速公路,直接炸开那几座山,建隧道也行,炸开也行,反正必须建一条直达临阳市的高速公路!”

高昌国几人听得目瞪口呆,他们谁也想不到张浩初提出来的想法这么大胆,炸开几座山,建直达高速公路,这想法多震撼呀!

张浩初没有废话,继续道。

“等高速公路建好了后,胡江县的优势,将会让整个胡江县经济腾飞,不管是发展旅游业,还是发展养殖业,你们胡江县的优势在全国都少有的!”

高昌国仔细想想张浩初的提议,觉得还真是那么一回事,胡江县被交通死死的限制在哪个山窝窝里面的,尽管那里有山有水,风景有全国独特的山水文化,可这一切都如同被人掩埋一样,从来没人想挖开这块宝地!

张浩初想了想后世的胡江县,继续道。

“等高速公路建好后,再建一个机场,到时全国人民都能直飞胡江,来胡江旅游!”

这些高昌国想都不敢想,但是偶尔幻想一下张浩初提议的这些建议,如果胡江县机场高速公路都建设好了后,那胡江这块地方还真是一块宝地!

其实这些都是二十多年后,胡江已经全部实现的,张浩初只是提前说出来罢了,或许这个时空,正是因为自己这个诱因,让胡江县发展提前几年,也不一定!

高昌国几人把张浩初的话都记在心里,可仔细想想,又有些苦涩,这些或许以后会一一实现,但是在此时的胡江,最大的问题是解决当地人民吃饭问题,连饭都吃不饱,谈什么旅游!

高昌国苦涩地道。

“张先生,您的建议很有前沿性,我代表胡江县五十万人民感谢您!”

“没事,没事,等胡江发展好了,我也会去旅游的,胡江的湖鲜那美味,我很多年没吃过了!”

“哈哈,等张先生有空,可以带女朋友一起去我们胡江县做客,我亲自给您们准备几道家乡特色湖鲜!”

“那就这么说定了!”

几人说着闲话,一片和谐,张浩初见高昌国脸色还是一脸苦涩,不由问道。

“G县长,您还在为胡江县发展忧心吗?”

“哎!实不相瞒,我们胡江县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解决飞机场的事,而是吃饭问题,你们乌县就算没有矿产,还有土地可以耕种,至少还能种上玉米红薯,还能吃个半饱,而我们胡江县,周围大多都是湖泊,就算有点山,也是笔直的石林山,根本不能耕种,而湖泊又连着胡江,连养殖都困难,每年雨季,几次洪涝下来,基本都还剩两虾米了,所以农民现在连养殖都不愿意养了,宁愿看老天爷眼色吃饭,一家几口人常年住在船上,连子女上学都不愿意出钱,胡江县现在辍学率在全市八个县里面是最高的!”

张浩初听到这话,不由停下嗑瓜子了,陷入沉思,他想起张家凹的辍学女童,当时还感慨一番,但是没想到隔壁的胡江县比乌县还严重,这个年代的农民是真的苦!

见到张浩初陷入沉思,几人都神情低沉,李莉听得半懂不懂,她不了解大陆,更加不了解贫穷,她小时候虽然经历过贫穷,但是很小就去了香港,后面十几年都是锦衣玉食,她记忆中的饥饿,已经差不多忘记是一种什么滋味了!

张浩初转身看了看车窗外,火车刚好路过一个小地方,周围低矮的茅草屋和瓦房在缓缓倒退,无时无刻不在向他诉说这个年代的苦楚!

“G县长,明年我们公司计划建设两个制衣厂,每一个制衣厂员工人数不少于两千人!其中一个已经确定建立在羊城,而另外一个,我本来计划建设在燕京,后来我想了一下,或许乌县更加需要这个制衣厂,但是如果我把这个制衣厂建在胡江县,你们胡江县的交通又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高昌国听到张浩初自言自语似的问答,顿时眼神一亮,二千人的制衣厂,影响可不止二千人,或许是二千个家庭,甚至更多!

其实这个年代在乌县或者胡江县建立制衣厂,如果只是把它当做一笔生意来做,这百分百是一笔亏本的生意,这个年代成本最大的不是人工,而是物流限制,后世几块钱全国包邮,在这个年代,是天方夜谭的事!

而不管是在羊城还是燕京,建立工厂,就不存在物流问题,当天生产出来的衣服,一般一两天左右就能铺货到粤省境内,而燕京同样如此,京津翼几个地区,基本三天就能运到,而在乌县或者胡江县这种地方,时间要拉长到五天甚至更长时间,这还只是其中一个问题,最大问题是配套工厂,开制衣厂就得要布料是吧,要其他配件是吧,还得要包装,扣子,拉链,一系列的工厂配合,而这些在乌县和胡江县,都得从零开始,得一家一家配件商去谈,叫人家来这个山窝窝里面,人家肯定不愿意了!

如果说优势,那也有一些吧,乌县最大的优势就是四通八达的铁路,如果在乌县建工厂,当天生产的衣服就可以装箱发往南方,也可以发往北方,可以辐射国内十几个城市,上亿人口,而胡江县就得当一道工序了,得拉到临阳市,才用火车运走,依然可以辐射南北十几个城市!

其实,这些都不是张浩初考虑最多的问题,他在家乡建立工厂,最大的想法还是帮家乡一把,这个年代的人民实在太苦了!

再过几年,乌县矿产彻底停了,而农村的多余劳动力,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全国各地去拼搏,说得好听点是拼搏,实际上就是为了争取明天生存的权利,干着最底层的工作,拿着最累的血汗钱,辛辛苦苦养老带小!

只用了短短二十年,几十万人口的乌县就彻底空了,再无张家凹,再无那曾经吃饱就放臭屁的红薯,或许多年后,他们也只能陷入无限感慨,而他们的后代,连他们的跟在哪里,也再无半点记忆!

胡江县建厂也只是一时冲动,胡江县后世发展那么好,这说明当地的官员开明,大家都想把经济搞好,而这种官员是最好打交道的,而乌县那群领导,因为没有上进心,所以才让有着优先条件的乌县最后没落!

当然,张浩初内心当然还是希望能在乌县建制衣厂,毕竟是自己的家乡!

家乡情,家乡苦,家乡泪,自己都能深深感受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