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李东阳来的快,去的也快。
回到府邸中后,李东阳连夜整理着政令。
百年!整整百年,大明帝国终于盼来了这样一位明君!
李东阳虽然已经年迈,可心中却有着不输于任何一人的热血。
他渴望,渴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大明帝国跃然腾飞在世界的顶端。
大明帝国建立之初,经百年,令周边邻国畏惧,年年纳岁。
可至现在,又有多少邻国继续纳贡?
甚至,这些邻国中不乏狼子野心,有意将大明帝国一口吞掉!
“纵是燃尽这腐朽之躯,也要助陛下完成大业!”
李东阳定下心绪,继续在烛台前忙碌着。
……
翌日,辰时,天色已亮。
待朱厚照梳洗完毕后,小太监躬身走前来,轻声说道:“陛下,俞总兵已到京城,现正于午门外候旨。”
朱厚照闻言,颔首吩咐道:“宣他前往御书房见朕。”
“是,陛下。”
时约近乎一个时辰左右,朱厚照出现在御书房前。
早早便在此恭候的俞大猷,眼见皇帝前来后,忙身前跪拜道:“罪臣见过陛下。”
“俞大人不必如此,随朕进来吧!”
“是,陛下。”
在朱厚照先行前往御书房时,俞大猷这才起身。
可自始至终,俞大猷都一直低着头,无颜面见天子。
御书房内。
朱厚照定身坐在龍椅,俞大猷跪在地,歉声说道:“罪臣辜负陛下皇恩,险些让海贼攻入江南。”
“请陛下降罪。”
“平身吧!”朱厚照淡淡的说道。
“臣…臣无颜起身,请陛下责罚。”
“朕说,让你平身!”
俞大猷身形一怔,惭愧的站起身来。
“看着朕!”
在朱厚照的喝令声下,俞大猷这才渐渐抬起了头。
朱厚照目光直视着俞大猷,威严说道:“你是朕大明的将军!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
“闾峡澳一战,罪不在你,有何见不得人!”
“可是…陛下,这的确是臣……”
不等俞大猷把话说完,朱厚照将先前密折取出,开口说道:“你且看看此物。”
俞大猷闻言,疑惑的将密折打开。
当他看到面的内容时,脸流露出愤怒之色。
“食君之俸禄,竟做出此等欺君罔的事!”
“可是…虽有此事,也是因为臣不察,才酿出此等祸乱。”
“臣,罪责难逃。”
朱厚照缓缓起身,走向俞大猷。
“这件事朕自会安排,今日朕让你前来御书房,乃是有更重要的一件事要让你去做。”
“若此事再有何差错,朕决不轻饶!”
俞大猷闻言,双膝跪在地面,拱手说道:“请陛下吩咐,臣定当全力去做。”
朱厚照负手而立,面色深邃道:“朕已定下百年大计,拨款一百五十万两打造一支当世无敌的海军!”
“此等重任,朕会交给你和戚继光负责。”
“什么?!”
俞大猷惊咦的看向天子,失声说道:“臣…臣何德何能可担当此等大任啊!”
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做下了此等错事,没有被罚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可今日,非但如此,皇帝还要给自己提官。
让他如何都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
朱厚照摆了摆手,制止了他的话,认真说道:“你们二人都是当世名将,与海贼作战经验丰富。”
“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你们二人能担当此等大任!”
俞大猷听闻天子的一席话,心中感动非常,泪流满面道;“臣是罪臣,承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
“臣心中惭愧啊!”
说罢!俞大猷重重的叩在地面。
“此等重任,关乎到整个大明帝国的海防,不容有失!”
“从哪里跌倒的,就给朕从那里爬起来!”
“朕的臣子,不允许有一个懦夫!”
“因为一次战事的失败,从而便给他这一生定格,朕不会这么做!”
“而朕也同样也希望你,能收拾起自身的信心,将丢掉的尊严,给朕找回来!”
天子之言,铿锵有力,字字珠玑。
俞大猷心中热血躁动不已,目光炙热的看向天子。
“臣在此向陛下保证,若此事不成,臣提头来见!”
朱厚照看到俞大猷脸坚毅之色后,这才露出了笑容,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好!很好!这才是朕的大将!”
“这才是朕大明江山的抗倭名将!”
“即日起,你便担任海军总督,火速前往塘沽口任,替朕训练海军,打造战船。”
“臣,遵旨。”
待俞大猷离开御书房后,朱厚照索性便留在了这里处理着奏折。
现今大明,在朱厚照登基之后,重新制定了一套朝的体系。
完全采用现代星期制,每七天为一周,五天朝,两天休息。
如此一来,无论是自己还是大臣们都能好好休息。
将时间合理的去分配。
除此之外,从先前每天三朝甚至五朝,改为早朝和午朝。
朝殿,只准奏请大事,一些小事将交由内阁或者以奏折的形式呈递。
如此一来,效率自然大大提高不少。
从某种程度来说,朝廷内的官职体系也能更好的利用起来,令其做到各司其职,人尽其用。
当朱厚照正于御书房中批阅奏折之际,小太监缓缓走前来道:“陛下,李大人在外求见。”
“李东阳?他昨夜不是刚来过吗?”
“难道说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朱厚照轻喃一声,吩咐说道:“宣他进来吧!”
“是,陛下。”
待小太监退下后不久,李东阳面色疲惫的走了进来。
只不过,他那一双眼见却是格外的有神,流露出激动的神采。
“臣见过陛下。”
朱厚照微微抬手道:“爱卿不必多礼。”
“平身吧!”
“谢陛下。”
朱厚照疑惑的问道:“张阁老,你今日前来见朕,可是有何要事吗?”
李东阳将连夜写好的奏章恭敬呈,激动的说道:“回禀陛下,昨夜臣听闻陛下一席圣言,思如泉涌,连夜写出奏章请陛下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