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转化炉结构的一步步分析,很快许航心中就有了基本的思路,他把转化炉的结构图画在了纸上,按照图纸的尺寸开始了合成工作。
大致呈瓢的外形,抽取其中的一条线以中心线为轴进行回转,瓢的手柄就是放置氧气喷枪的位置。
采用的材料是混凝土,内壁则需要铺上一层耐火砖。
耐火砖的熔点要比铁高上一二百度,在这个温度范围之内,耐火砖刚好可以确保转化炉不会被铁水融化,还能起到隔热的作用。
耐火砖的材料由黏土、沙子、石英、长石等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硅酸铝,和红石有相似之处。
因为许航之前有过打造红石矿的经历,这两个步骤的重合度较高,所以这项在别人看来比较艰巨的任务对许航来说没有丝毫难度,只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就将耐火砖合成出来了。
将耐火砖贴到转化炉的内壁,用黏土紧紧契合,同时将里面的杂质冲洗掉。
做完这些,许航又在右下角位置打了一个通孔,这个通孔用来把转化炉中的钢水倒出,不使用的时候还能合上盖子,可谓是方便到了极致。
将转化炉固定在提前搭建好的架子上后,许航开始制作氧气喷枪。
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根玻璃管,用来吹入氧气和里面的铁水发生氧化反应,除去杂质,对于现在的许航来说,丝毫难度都没有。
通过查阅n科全书上的资料,许航很快查出了玻璃管中长石与云母所占的比例,在一步步合成分解再合成的步骤中,许航渐渐摸索出了窍门,强大的精神力为他带来了精准的计算能力,根据计算出来的结果,只失败了三百次,许航就成功将玻璃管合成了出来!
做完这些,转化炉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只需要把细节部分补上就行。
这个转化炉占空间面积大约是1133,按照每一根标枪的体积为563来算,里面的铁水可以打造出2000根,这只是理论上的估计,如果算上能量损失以及废渣的话,1000根都勉强。
这点数量远远不够,许航的目标是征战整个星球,至少需要五个转化炉才能勉强完成士兵们的日常所需。
所以完成了这个后,许航没有任何停留,马上开始了第二次合成。
也幸好士兵开枝散叶,去不同的地方与翼龙磨合,这才带来了众多的材料。
或许单个翼龙运载的材料很少,但这可是有一千多的翼龙,加在一起,仅仅是一天的时间,就收集了五吨的铁矿、三吨的混凝土和一吨的其他物品。
士兵们奉行着不放过一针一毫的原则,不管看到了什么,只要觉得有用,全都带了回来。
看着那几吨的矿物,许航颇有些哭笑不得,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庆幸,从这一方面来看,士兵们情绪都很高涨,是一件好事。
在士兵们寻找物资的同时,周边的几个部落自然发现了如此不同寻常的一幕。
前些日子,翼龙袭击铁甲士兵时,声势不可谓不大,这已经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派了不少人前来查看。
只是后来受风沙影响,全都迷失了方向,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被强行压了下去。
然而前后不过一周的时间,翼龙的航线就变了,开始向各个方向飞去,虽然数量少了许多,但一直飞来飞去,别说是那些高层了,就连普通的平民都发现了这件不同寻常的事。
尤其是这次翼龙身上竟然有人!这可是了不得的发现。
要知道翼龙是由爬行生物进化而来的,是一种会飞的脊椎动物,本身智商低下又极难驯化,本身虽然不是不能驯服,但每一个将翼龙驯服的组织都要花费巨大的代价,除非是那些巨大的跨星域组织要捉走翼龙,把翼龙当做交通工具,要不然没有哪个组织会这么做。
是跨星域组织途径这里运输物资?亦或者是新崛起的势力?
不管哪种可能都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周边部落自然而然地和前些阵子的一幕联系了起来,并立刻派出了大量的人手前去调查。
这次没有风神翼龙,只靠普通的翼龙,而士兵又没有训练过反猎杀项目,他们很难将自身的痕迹抹除掉,所以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通过五点取样、点状取样、等距取样等方法,他们就估算出了这些翼龙的大致数量和护卫等级,并将矛头指向了许航这边。
当得知这些翼龙并不属于跨星域组织后,这些势力立刻激动了起来。
翼龙,还是能被人控制的翼龙,每一只的实力都在街道级层次,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它们的灵活度远远超过了陆地军队,不管是用来战斗还是搬运物资或者进行战略性转移,都是最好的选择。
看到有人掌控了这些翼龙,没有人不眼红。
以他们掌握的情报,虽然没见过许航,但猜测实力肯定高不到哪去,要不然凭借着如此多的翼龙早就统一周边部落了。
不过那些眼红的人也不蠢,知道许航的实力不高,但想要吞并天空中的翼龙却有些勉强,不说别的,单单是一千多只街道级的翼龙就能给他们造成很大的损失,根本不是一个组织或者部落能吞得下的。
不得已,他们只能联合起来,甚至邀请密斯卡城和沙石古堡这两个数一数二的大势力一起参与这个围剿翼龙的计划。
听说这个消息后,密斯卡城的老城主立马重视了起来,上千只翼龙,就算见多识广的他都没有见过!
他立马同意了这个要求,甚至罕见地放下了对沙石古堡的经济封锁,重新建立起了外交关系。
通过虚拟宇宙的会面,总共九个部落,外加密斯卡城和沙石古堡,共计11个首领负责人抛弃了成见,达成了统一的意见,共同围剿翼龙!
这次会议是各个组织为数不多的见面机会,也是仅有的几次合作之一,被后人称作九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