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我们都是追梦人(1 / 1)葱花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别许指导后,李彧按照支昭宸发过来的地址,来到了一家茶馆前。

早在出发沪上前,支昭宸就说沪上有个足球投资人的聚会,希望李彧有时间过来参加。对于迫切想要扩充自己人脉的李彧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聚会地点就是这家茶馆。

这是一栋大沪上少见的古建筑,保留着江南园林精致的风格,庭院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无声地记录着岁月的足迹。

支昭宸在门前等候着把李彧接了进去,原来这是一个相当私人的小型聚会,由茶馆的主人君峪桓发起。

君峪桓,男,时年40,资深圈内人士,自称“爱足球扒草根的中国数据控”,很关注国内业余足球的发展。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和君峪桓交好的也多是业余足球界的投资人或者支昭宸这种足球数据控,认真说起来,李彧还是第一个被邀请参加聚会的“职业足球”投资人。

李彧:好像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啊~

主厅里的场景和李彧想象中的“聚会”不一样,没有觥筹交错,没有杯盘狼藉,虽然在座的各位看似普遍富态,但是一个个散坐厅中,一边慢条斯理品茶一边愉快聊天是什么情况?

见到支昭宸带了个陌生的年轻人进来,在座的各位都有些好奇,毕竟他们这个圈子很少吸纳新人。

李彧礼貌地微笑着冲在座的各位点点头,被支昭宸带到一位中年人面前。

儒雅!那是李彧见到这个人的第一印象,一袭青衫,一杯清茶,如果手中再握着一卷书卷,妥妥的文化大家形象。

这大概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实表现吧!

后面熟络了李彧才知道,这位大佬可是看一本丧尸题材的网络小说,都会根据书中剧情脉络推演主角行进路线的人物。也许正是这份匠心,才能有这样的气质!

“你好,我是君峪桓,“云吞面”同学可是对你这位“李葱花”赞誉有加。”君峪桓站了起来,主动向李彧伸出手,小小地开了个玩笑。

姓氏+地名放在古代可是对某人的敬称,创立葱县队也可以说是李彧的得意之作,风趣而亲近,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亲近之心。

李彧这下真的是受宠若惊了,评价这么高嘛!和君峪桓亲切握手后,不禁朝支昭宸露出感谢的眼神,自己有这种待遇,支昭宸也替自己在这些人面前说了不少好话吧。

和李彧见过面后,作为地主的君峪桓向大家介绍道:“在座各位都是老熟人了,今天很高兴为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志,就是我身边这一位,羊城第一个县镇业余足球联赛的创立者,中乙新军葱县男足,以及女超劲旅南粤女足的拥有者,羊城葱县人,李彧。”

一阵很给面子的掌声响了起来。

至于是给谁的面子……大概多少也有一点属于李彧的吧(┬_┬)

李彧先是冲在座的十多号人作了个罗圈揖,待掌声停下,才朗声说道:“刚才君先生的话实在让小子愧不敢当。小子不过是侥幸有点意外之财,不自量力选择回国投身足球。却比不上各位前辈大半辈子为中国足球呕心沥血,以后小子还要向各位多多学习才是。”

啪啪啪!李彧诚恳的发(ma)言(pi)赢得了大家都欢心,现场想起了情真意切的掌声。

这个年轻人长得又帅,说话又谦虚又好听,超喜欢这个年轻人的!

既然李彧这么会做人,在座都是酒精考验的生意人,自然也不会怎么为难他。

虽然我们这本也是都市小说,但是这里真没有装13打脸剧情。

?乛?乛?完美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中间难……对不起拿错剧本了。

李彧开了一个好头之后,带头大哥君峪桓给他一一介绍到场的客人。这十多人里,大部分都是国内小有名气的商人,拥有能给他们带来盈利的实业,同时也是足球爱好者的他们,如果有合适的途径,他们很乐意去投资足球产业。

如果说投资人是“武”,另外几个人譬如支昭辰宸那样,就算是“文”,他们出于兴趣和热情,担任CM游戏的义务调查员,同时搜集整理中国联赛的各种资料,做着原本应该有足协官方负责的工作。

都是中国足球的追梦人呐,李彧的眼中充满了敬意。

似乎还有合作的可能性?

在接下来的交流时间里,李彧不但认真地了解各人的职业或者产业,还积极地凑上去参与大家的话题,必不可少地趁机宣传自己的造星计划和寻求合作的意向。

对于造星计划,大部分深受传统媒体影响的投资人是存疑的,他们不确定微博这种新兴网络媒体有多大的宣传威力,这也导致了大家对李彧的造星计划兴趣缺缺,反倒更看中李彧的合作意向。

他们这些人所拥有的财富,比下自然有余,比上却是不足。他们有心投资足球,却有往往受限于自身财力,无法进行大笔的赞助,自然在赞助职业球队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这里需要复习一下,国内球队赞助的主要来源,一是球衣装备的赞助,目前由某钩子公司垄断,合同期还有十年,而钩子系列的中超各队球衣最大特点就是……丑得不行(っ╥╯﹏╰╥c)

而最大的赞助商,则是球队背后的母公司,譬如羊城医药队,所有者为医药集团,球队冠名也顺理成章地是南药集团,全称为羊城医药集团足球俱乐部,简称羊城医药。

至于正常足球产业链里的门票收入和电视转播分成……

买报纸吗?朋友,一块钱一份报纸,送一张当轮的球票哟。

按中超标准,转播一场比赛五万块钱,本地电视台的“友情价”。咳咳,别搞错了,是球队给电视台,不是电视台给球队。

魔幻吗?

这就是国内当前球市的现实,看似热闹红火,实际收入并不如表面看到那么高。

也正是如此,李彧才不得已把球队“拆”成不同部分,以“零售”的方式分发出去,大家各取所需,反倒比打包起来效果更好。

根据后来的统计,李彧的两支球队,当赛季的纯商业收入几乎是同级别联赛当中最高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