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水加上木炭澄清过滤后再熬煮就会得到冰糖,直接化一碗红糖水放在冰箱冷藏,等着它慢慢挥发沉淀同样也能得到冰糖。
古代自然没有冰箱,不过放在地窖或者山洞里面同样能达到效果。
冰糖炒用油化开后,加米花和核桃仁进去炒匀,铲出来放进木盘中压实,趁热撒上芝麻,等冷却定型后,再用菜刀切成小块,米花糖就做好了。
翻过年后,罗小妹的肚子越来越大,每天总是喊饿,却又总是吃不下饭,王正不得不弄出各种各样的吃食,让她能有更多的选择。
入夏后,罗小妹顺利产下一子,王正取名平安,长子的出生让王正的热血平静了下来,此后王正回长安的心思也淡了。
救苦救难什么的,还是让观音娘娘去做吧。
第二年冬罗小妹又产下一女,因当晚难得的出现了冬月,王正就为女儿取名月华。
月华三岁时,王正嫁接的盆栽荔枝开花结果,虽然果实不多,可运到长安后,一盆却价值万钱。
小溪边,王平安学着王正的样子,盘腿坐在大鹅卵石上,手中拿着小鱼竿,眼睛紧紧的盯着水面上的浮漂。
王月华同样拿着一根小鱼竿,一双白皙细嫩的小脚泡在溪水中轻轻晃悠,看着水中的浮漂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
又等了一会儿看着浮漂还是没有动静,小月华苦着小脸对王正问道:“爹爹,咱们怎么不去鱼塘里面钓鱼啊?”
王平安小大人般,摇头晃脑的说道:“因为鱼塘里面的那些鱼,本来就是咱家的啊,钓自己的鱼就没有意义了。”
小月华嘟着嘴,满脸的不乐意,“可是这里的鱼一点也不好钓,我想去河边钓螃蟹,那个才好玩儿。”
“可是螃蟹又不好吃,再说你也咬不动螃蟹啊。”
小月华伸出白白嫩嫩的小手指,比划了一点点,得意的说道:“小小,小小只的那种我就咬的动。”
看见儿子的浮漂已经在点头了,王正提醒道:“平安,有鱼了。”
随后王正又对女儿说道:“我们就是来玩儿的,有没有鱼不重要。”
小月华嘟着嘴说道:“可是这里一点也不好玩儿,爹爹给我讲个故事还差不多。”
“行,那就讲个三只小猪的故事,话说,。”
听完故事,小月华高兴了一会儿,接着又喊困了,要睡觉,王正只好把她抱在了怀中。
小月华在王正扭了几下,找了个舒服的位置躺好,又说道:“要听歌才能睡着。”
王正笑着点了点头,“好好好,爹爹唱歌给你听。”
“枕风宿雪多年,我与虎谋早餐,拎着钓叟的鱼弦,问卧龙几两钱,蜀中大雨连绵,。”
“爹爹,你不开心吗?”
摸了摸儿子的短发,王正摇了摇头,“爹爹有那么自然是开心的,只是有些感叹罢了。”
“咱们的大管事是感叹郁郁不得志吗?”
王正回头看见长孙无忌乐呵呵的站在身后,李四在一边陪同。
当年不是老子设计你来蜀中,又提前打掉了你家的盐铁买卖,别说你个老匹夫早已冢中枯骨,长孙家只怕都凋零的厉害。
“国公大人如何有闲暇来我这小地方行走啊?”
“小地方啊,这世上也就只有你小子有资格,把大唐最富裕的农庄说成小地方了吧。”
长孙无忌一脸的感慨,渝水两岸上百农庄,生民近千万,户数过百万,良田作坊无数,去年上缴的钱粮居然超过了全大唐税收的一半。
这让满堂诸公都无地自容啊,可是越是这样,王正就越是更难回到长安,因为没人愿意他回去。
皇帝皇后想他留在这里,继续给他们两公婆挣钱,因为只有王正才不在乎钱,不会贪污他们的铜子,派任何一个人过来,他们都不放心。
满朝诸公同样不愿意王正回长安,就现在的对比就已经让他们受不了了,要是再一起共事,那真的可能就没有活路了。
“上个月吐蕃攻伐吐鲁番,吐谷浑可汗曷钵与弘化公主帅数千帐弃国走依凉州,请徙居内地。
陛下以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帅右武卫将军独狐卿云、辛文陵等分屯凉、鄯二州,以备吐蕃。
小子,这是你的一个机会,只要你上表愿意一劳永逸的解决吐蕃问题,全天下保证没有一个人能阻止你回到长安,就是陛下也不能。”
“回长安,回长安啊。”
王正苦笑了一下,轻轻拍打着怀中的小月华,叹了口气说道:“早先回长安成了某家的执念,自从平安出世好,念头也就淡了。
直到小月华的到来,现在回不回长安,对我来说也就那样吧,生活在蜀中其实也蛮好的。”
“实话?”
“大实话。”
“你父母亲人皆在长安,你就不想回去陪伴?你门人弟子超十万,你就不想为他们谋条出路?”
“父母亲人吃喝不愁,无病无灾,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呢?弟子门人就在那里,他们又不是没有事做,还想要什么出路呢?”
“这么说就没意思了,你应当知道老夫的意思才是?”
“恩出于上,怎么用人是陛下的事情,如果有一天陛下觉得皇庄的这些人可以用了,自然就会用他们,如果陛下觉得这些人不能用,我求也没用。
这就好比简字一般,哪怕现在简字已经完全成熟了,可朝中诸公觉得简字缺笔少划有失体统,哪怕简字再方便快捷,他们也不会用。”
简体字就是王正的一块敲门砖,当简体字走出蜀中的时候,王正也就能走出蜀中了,当简体字进入朝廷的时候,那王正自然就能立身于朝堂。
长安,大明宫中,李治现在也有点头疼,不知道到底该不该把王正放出去。
蜀中农庄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继续把王正留在蜀中,说皇帝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可是把王正调回长安,又没有很好的接替人选,而且王正回长安后,李治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排。